曾几何时,我们都被家长要求,在遇到他人的时候应主动打招呼,可是现在这项传统正在遭受挑战。不少新一代的爸妈认为,如果是孩子不认识的人,或者不爱说话的人,不打招呼完全没问题,那是他的自由。
可是还有很多人坚持传统,认为这是礼仪的一部分,打个招呼而已,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那实在是有些目中无人了。
两派针锋相对,这其实牵涉到心理学著名的首因效应”,也就是说,孩子在这种情况下的表现,直接影响他人的第一印象,家长到底该怎么教导孩子呢?
案例:2岁女娃不打招呼被批没礼貌,宝爸互怼阿峰领着2岁半的女儿美美去超市买零食,收银员主动和美美打招呼,但孩子无视收银员的举动,根本没有回应。对此收银员有些不满,在结账的时候特意和阿峰说:你家孩子太没礼貌了,你得教会她喊人啊。”
大庭广众下对一个小女孩动粗”,阿峰非常不高兴,当时就回怼了收银员,说:对不起,我女儿并不认识你!”一句话噎得收银员说不出话来,而在后面排队的人不知谁说了一句,这收银员是事妈吗?管的这么宽!”
虽然只是轻轻的一句,但迅速引发了大家的议论。在中国教会孩子打招呼似乎是约定俗成的必须项”,不过现在却遭到了挑战。不少90后父母本着解放天性”的原则,不认为这是个问题,而另一部分父母则比较传统,认为见面打招呼很有必要。
孩子必须打招呼吗?现在竟成可选项”在80后、90后小的时候,几乎都要被父母拎着耳朵和别人打招呼,如果不打招呼,父母会觉得娃很没礼貌,没面子。而那时候的孩子也都很讲究这个,见面不管熟不熟悉,先要喊叔叔”、阿姨”,并问早上好”。
如今的情形却有了很大的变化,关于这个问题,家长中间开始出现了分歧,部分家长觉得和陌生人打招呼是件很尴尬的事情,不问好就算了,更多的家长则认为这不是啥原则性问题,随着孩子去吧,反正也管不了。
从前的必修课”,如今成了选修课”,两派网友因此也发生了强烈的争论——
▼支持打招呼派:
@小树叶:这是基本的礼貌,没有啥可讨论的余地,千百年来都是如此。
@风花雪月:见面连个招呼都不打,胆小鬼,这孩子将来肯定没出息!
支持派的主要观点,还是认为这虽然是件小事,但却能从中反映出一个孩子的性格和教养,应该引起注意。
▼反对打招呼派:
@我就是我:我都不认识他为什么要say hello 呢?好奇怪哎,谁规定的?
@一路奔波:小时候就是被父母这样强迫过来的,现在不想再强迫下一代,仅此而已。
反对派的主要观点,是认为这种过滥”的打招呼方式,既不能增强人际关系,内心又不情愿,因此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
标新立异一时爽,首因效应很糟糕关于这个问题,的确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问了下身边的朋友,90后爸妈似乎更倾向于解放娃的天性,不把这个当成一个问题,随孩子自愿。
但玉喜妈妈认为,在是否该让孩子学会打招呼这个问题上,答案是肯定的,所要解决的是如何更好地打招呼,这是两个问题。
1、 不打招呼可能会毁掉娃的首因效应
在心理学上有首因效应,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
一个孩子不打招呼,在家长的教导下仍然闭口不言,我不认为这样会给对方留下好印象。首因效应很糟糕的话,今后的很多进程可能都会受阻,或者孩子也会因此丧失了很好的机会,只不过这些边际成本你并不知情,所以觉得无所谓。
2、 打招呼的时间成本并不高
对于孩子来说,和别人说声早上好”,或者问候一句叔叔好”,并不需要花费多么巨大的时间成本。相反,这可能是人际沟通中最省时和省力的一种方式。
和别人打声招呼,不会占用很长时间,难度不会比熬夜做作业大,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应该不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怎么就实现不了了呢?
3、 不打招呼,失去的是尊重和交往
之所以有很多家长在这个问题上随孩子来,其实是不想强迫孩子打招呼”,而不是干脆就不用打招呼”。
因为打招呼不仅是礼仪的一部分,这牵扯到彼此的尊重以及交往能力。如果别人主动问你好了,而你却没有回应,那就更加失礼了。
现实生活中,确实就有一些孩子羞于打招呼,还有的孩子明明想和别人亲密接触,可是又不知道该如何靠近。要知道人的交往能力也是一点点练出来的,连招呼都不打、不会打,就怕将来真的没出息”。
不是不打招呼,而是要学习如何打好”让孩子见面打招呼,既有着中国几千年来的处事智慧在里面,懂礼仪,讲礼貌又是世界性质的,很反感一些打着解放天性”的旗号,动辄冠以中国式礼貌”的字样胡乱攻击,在打招呼这件事上,建议家长这样做,以便收到更好的效果。
1、不随意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孩子不打招呼可能有很多原因,也许在学校不开心了,或者正和父母闹别扭,所以无法热情洋溢”,自然也就不吭声了。家长千万别随意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比如窝囊废”、 胆小鬼”、没礼貌”,这样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也无益于事情的解决。
2、不为了面子强迫孩子
就像开篇的例子,对于一个两岁半的孩子来说,她正在学习如何和这个世界相处,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技巧。收银员冷嘲热讽的态度肯定是有问题的。家长并没有强迫孩子打招呼,而不是为了面子训斥她,这个家长的做法值得点赞。
对于家庭成员来说,强迫孩子立刻去叫大姨”、三姑”他可能还不能做到,那就再等等。等到孩子熟悉了,不用你说他自己也会叫。
3、不搞双标”
见到别人不打招呼说是自由,等别人也不和你打招呼时却心里犯嘀咕,认为受到轻视,这就是双标”。我们要让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果现在你不教会他如何做人,将来的代价可能会很大。
如果你的孩子害羞,请教他从练习打招呼开始;如果你的孩子想和人交往,请教他学会如何礼貌地和人靠近;如果你的孩子想要自由,但这和尊重并不冲突……
总之,学会打招呼是一个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如果这件事并不会给娃造成多大的困扰,那么请学会开尊口”,和这个世界say hello!
关注@玉喜妈妈,关心宝贝成长,让育儿不再是苦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