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做一个什么样的父亲,如何做父亲,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事情,宋代有一位做父亲成功的典型,他的父亲角色做得很成功,在今天看来也是启发多多。
一门父子三词客”,说的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父子三人一同成才,位列唐宋八大家,这样的成就少之又少。
父子三人可以取得这样的成就,苏洵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苏洵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人教育孩子的榜样,从个人成就来说,他是成功的。他更大的成功是作为父亲的成功。
那么苏洵是如何做好父亲的呢?
一,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获取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
学习是一种接触知识的过程,有时候那难免枯燥。如果在孩子学习的启蒙阶段,没有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那么,学习就变成了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这样是很难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
苏轼和苏辙是幸运的,在他们年幼时,有父亲教他们读书,陪他们读书。
选对教育方法往往会事半功倍。苏轼、苏辙两兄弟小时候非常顽皮,不喜欢读书,这让苏洵十分头痛,自己27岁才发奋读书,虽然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但是还是错过了读书最珍贵的幼年时期,绝对不能让自己的儿子也这样啊。
终于,苏洵想出来一个好办法:当两兄弟玩耍时,他就躲在他们玩耍的地方偷偷看书,并且让他们看见。等到两兄弟看见的时候,便跑到苏洵身边看,苏洵故意把书藏起来。两兄弟就以为父亲有什么好玩的东西,想方设法偷父亲的书看,在书里找好玩的东西。苏洵让孩子偷”去的书,内容肯定是充满趣味性的。久而久之,苏轼和苏辙迷上了读书,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受益一生。
不强迫,不说教,挖渠引流,顺势而为。稳稳当当的把孩子引进文学的殿堂。这是苏洵的成功。
二、多鼓励孩子
学习没有了鼓励也就没有了动力,苏洵很重视鼓励的作用。
苏轼和苏洵少年时在家中的读书的地方名 南轩” , 为了勉励他们上进 , 苏洵把这个地方改名为 来凤轩”。来凤轩”承载着苏洵的美好期待:来日功成名就 , 一如金凤展翼 , 名振环宇。两兄弟每到这里读书,都能感受到父亲对自己的期望。
马卡连柯曾说:不要以为你们在教训孩子、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是在教育。 ”
三、父母的人格魅力和以身示范的做法是最具影响力的教育.
作家鲍德温曾经说过: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
父母对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的处理方法一定会对孩子的人格有很大影响。父母如果以身作则,孩子自然会向父母靠近,无需耳提面命。
人们对三苏”的仰慕不仅因为他们的文学才华,更因为他们高洁的品格,这份高贵的品格就来自家庭教育。
三,选择正确的老师
苏洵不仅以身作则陪伴孩子一起读书,还非常重视给他们选择优秀的老师,他为苏轼和苏辙选择了眉山的名师刘微之做老师,二人受益匪浅。除此之外,还带他们拜访名师来增长见识,与名师的每一次促膝长谈都在两兄弟的人生中留下痕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苏轼和苏辙很小时,苏洵就待他们游览名山大川,开阔眼界。所以苏轼后来不断遭到贬谪,虽然路途艰难,布满荆棘,却也能领略湖光山色的美丽,发现大自然的独特魅力。
真正的教育,不是耳提面命,嘶吼着为什么不好好学习”而是以身作则,耳濡目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