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受伤,不是第一时间送往医院,而是把万能”的芦荟胶涂到了伤口上,一位妈妈为自己的做法后悔不已!
一个让人痛心的真实事例一位妈妈指着孩子脸上的伤口问医生,这都20天了也不好,怎么办啊”。医生叹了一口气说,孩子的伤口已经感染了,目前只能抗感染治疗,而且以后肯定会留疤”。
当初只是摔了2厘米的裂口以后会留下疤?原来受伤后,妈妈没有带孩子去医院也没有对伤口进行消毒,而是直接擦了芦荟胶,每天坚持擦芦荟胶。
但是,芦荟胶并不是正规药品,对于伤口的消毒杀菌是不建议用的。细菌和脏东西都藏在伤口里,再擦上芦荟胶形成密闭的无氧环境,细菌大量繁殖造成感染,污染创面。小伤口变大伤口,小疤痕变大疤痕。
经过一周的正规治疗,孩子的感染基本已经消除。如果当初事发后,妈妈8小时内赶到医院做伤口处理缝合,甚至特殊情况下24小时内到医院,医生也有办法将疤痕减轻到最小。
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教训啊,然而还有不少人奔赴在相信芦荟胶能当药的路上……
芦荟胶不是药!芦荟胶作用有限,不负责任的刻意夸大宣传芦荟胶的效果,那是商家为了增销量。要正确认识芦荟胶,不能神话它。
正确使用要记住这段话:正常的皮肤保湿当然可以用,但如果你的皮肤出现了问题,如脂溢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痤疮(二级以上)、烫伤(二度以上)、急性湿疹,果断放弃芦荟胶,直奔医院找医生。不然,会耽误病情,延误治疗。你真的伤不起。
除了芦荟胶,市面上还有很多产品,都往往被误当成药品来使用。而这当中,有一大部分都属于消毒产品,例如眼药水”、外涂软膏、妇女用抗(抑)菌洗液......
眼药水”治白内障?延误治疗时机!59岁的于先生查出患有白内障、飞蚊症、部分视网膜脱落等眼疾,这时,他看到一则广告,有一种神奇眼药水能治好他的病。
就这样,于先生花6000多元购买了眼药水,眼疾一直没见好,而且视力越来越差。最后,于先生将所有的药都用完了,眼睛不但没治好,反而看不见东西,连眼泪也没了。
医生表示于先生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视网膜严重脱落,做手术成功几率不大,风险很高。当地卫生局工作人员看完眼药水后表示,这是消毒产品,不能当药品使用。
中药”软膏效果好?违规添加激素!5秒见效”治疗二十余种真菌感染”······许多涉嫌含有激素的皮肤消毒产品被包装成有神奇功效的纯中药配方”,销往全国。其实,这些产品远不能称之为药品,而是属于消毒产品。
将产品宣传为纯中药配方”,却暗地里大量添加激素。消费者原以为用了一种中药膏剂,没想到自己使用的其实是激素超标的药膏,这很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随意大量使用激素,最初会觉得皮肤明显变好,但长期使用不仅会造成依赖,而且可导致皮炎甚至各种疾病。
洗洗更健康”?容易造成炎症!很多女性朋友认为,妇女用抗(抑)菌洗液产品总有一定的清洁、杀菌作用,经常使用还是有好处的吧?但已有专家表示,一般女性日常根本没有必要使用这类洗液,频繁使用不但不能预防妇科炎症,反而容易破坏自身的天然防御功能,造成阴道炎甚至盆腔炎等更严重的炎症。
而已出现阴道炎症状的女性,更不应直接用这类洗液,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确定感染的致病菌具体类型,有的放矢地治疗。
总而言之,消毒产品并不能用来治病,一定要学会正确认识消毒产品。
别把消毒产品当药品消毒产品针对的是环境中的病源微生物,而不是针对人的疾病。市面上冒充”成药品的消毒产品,大部分是抗抑菌制剂类消毒产品。请记住,消毒产品只能用于卫生保健,但不能用于对疾病的治疗。
消费者若将消毒产品当做药品使用,不仅达不到治疗疾病的效果,还会因此延误治疗时机,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分辨消毒产品很简单区分消毒产品与药品其实很简单,只需查看其身份证”,即产品外包装上的批准字号。药品对应的是国药”准字,而消毒产品对应的是卫消”证字。
切勿轻信宣传疗效这款狼毒喷脚王”喷剂的外包装上,适用范围写着用于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各种脚部瘙痒、烂脚丫、汗脚、臭脚、脱皮等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如果你是有相应症状的患者,是不是也很想买?
根据《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消毒产品不得标注治疗作用和效果。产品标签和说明书不能明示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和效果,并禁止标明疾病症状和疾病名称,或采用与药品广告宣传类似的用语。同时,消毒产品禁止添加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激素等成分。所以,千万不要轻信消毒产品标注的疗效!
一定要记得:消毒产品认准卫消”证字,药品认准国药”准字!微信搜索关注广东卫生监督”公众号,获取更多卫生健康资讯~
转自:广东卫生监督 来源:健康时报、新快报、春雨医生、浙江在线健康网、济南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