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学”大戏已经上演。幼儿园大门口现场上演小别离”,从闷闷不乐到嘤嘤哭泣,从小声抽噎到嚎啕大哭。让人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很多家长们纳闷了,明明入园前做足准备:参观园所、提前告知、读绘本、买书包、提高自理能力、调整作息时间、相约小伙伴、拼命夸老师、美化幼儿园、试上半天、按时接送……早上送娃为嘛还哭呢?
有些宝宝哭只是暂时宣泄,不影响一天的心情,无需担心。而有的则需要家长及时沟通、调整,以免不适应”变成抵触新环境”……
3岁左右的宝宝语言能力还有待提高,期望他们像大孩子一样很清楚的说出自己的经历、感受、想法,是不可能的,奢望他们仅靠我们的口头安慰就战胜不适应也是不现实的。这时,我们需要利用故事、绘画、游戏这三大治愈”法宝。
它们之所以具有治愈”功能,是因为能再现宝宝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宝宝从抽离的角度、无压力地重新体验,引导孩子在想象中改变事件的结果,体会问题解决后的美好,从而增添战胜困难、迎接挑战的勇气,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读绘本
小宝贝刚开始上学,还很不熟悉,会经常失误、犯错,并因此生别人的气、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害怕老师和父母的批评、担心老师和小朋友不喜欢自己。《汤姆挨罚》用爱和宽容帮孩子打消顾虑,勇敢面对。
《大卫上学去》诙谐地告诉宝宝为什么要上课时坐好、回答问题先举手、遵守时间不迟到……同时告诉宝宝维护规则的老师虽然严厉,但也温暖、善良。帮宝宝卸下对规则的抵触,正确理解老师的教导。
《魔法亲亲》为想念家人、感到孤独和害怕的宝宝提供了一个随时可以自主获得心灵抚慰的方法,简简单单一个动作,既容易掌握又容易操作,还带有魔法”的趣味。
如果父母选对了正中宝宝心思的绘本,宝宝会非常专注,要求父母讲一遍又一遍,还会和父母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当然,读绘本的时候要注意,讲述里面的故事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把看绘本变成了讲道理”(你看,大卫怎么怎么了,你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啊),一旦孩子感觉到你在讲道理”,就非常可能产生抵触,反而起不到效果了。
2.自由绘画
不是每个宝宝都会说,但每个宝宝都能画!准备一张纸、几支笔,孩子就可以自由创作了!
涂鸦本身就能宣泄情绪。宝宝所选择画笔的颜色暗藏他的小心情哦。一般,明亮、鲜艳的颜色代表心情愉悦,而灰暗、冷色调代表心情不佳。
绘画能帮宝宝自然回忆、表达。父母可以一边观察画,一边和宝宝闲话,从中了解宝宝的想法和感受。比如,问宝宝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他高兴吗?”他想要什么?”他怎么哭了?”发生了什么事?”
父母也可以参与绘画,和孩子共同创作,引导孩子一起发现问题、找解决方法。
3.玩上幼儿园”游戏
玩幼儿园游戏就像过家家一样,把看到的、感到的事情再现出来,从不同角度反复体验同一件事,整合自己的经验。玩上幼儿园”的游戏,能起到同样的作用。
如果有条件,我们可以为孩子准备能够模拟、展现幼儿园场景的道具,让孩子更容易进入角色和情境。
如果没有也不要紧,毛绒玩具、小士兵、小汽车、积木都可以做小朋友,毯子、桌子、纸壳箱都可以是幼儿园的某个地点,就看宝宝和父母是怎么想象和约定的了。
父母可以看着宝宝自己玩,他们会一边玩一边自言自语。
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并且故意搞怪、犯错误、畏难,看看宝宝如何回应。比如,故意说:糟糕了,我想上厕所,可是裤子怎么也脱不下来,我该怎么办呢?”
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在一起,唯有父母之爱是为了分离,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让孩子能更好的去独自面对世界,是我们最需要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