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很多家长陷入了开学焦虑情绪中,担心孩子习惯了家里的散漫生活,无法适应学校生活怎么办?尤其是刚入园的幼儿园小班家长,孩子第一次离开家,心里充满不舍。
这让我想起孙俪娘娘的一条微博,讲到邓超送儿子女儿去学校,然后在教室外流眼泪,戏称两个小的适应的很好,大的(邓超)需要去幼儿园学习一下如何克服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寻找一下家人,尤其是妈妈,确认自己是安全的。如果在相对一段时间里见不到自己熟悉的人,内心就会有焦虑不安、害怕紧张的情绪。
对于3岁以后的孩子,这种由于分离而产生的紧张不安的情绪,他是能够通过自我调节,顺利克服心理障碍的。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离不开家长,而是家长面对孩子长大独立会产生深深的失落感。
幼儿园开学第一天,家长心情复杂
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称,懂得分离的爱才是真爱。因为父母必须主动与孩子分离,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人格成长,并让他最终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
"我们不能因为痛苦而拒绝分离,就像不能仅仅因为痛苦而拒绝自然分娩一样。"心里咨询师荣伟玲说。
我女儿刚上幼儿园的情景,就像前不久刚发生过得事情,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第一天去试听,她很开心,很快融入小班的课堂里,跟着老师、小朋友一起玩游戏。第一周正式上学,每天她都说不想去上幼儿园。早上送她去教室,她也是哭哭啼啼不让我走;放学去接她,她看到我跑过来趴在我身上就哭。
我当时比她更心痛,很想一直在那里陪着她。虽然老师们都很耐心,园长每天也都到教室里观察每个孩子的状态,鼓励他们勇敢地跟爸爸妈妈再见,放学一定来接他们。但是,一想到女儿一个人无助地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老师、同学,我都会流泪。
我甚至跟我老公商量,要不让女儿晚一学期再读呢?老公安慰我说:"放心吧,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第一次与家人分离的过程的,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我接受了这个事实,放松心情相信她一定能适应新环境。果然,在第二周她就习惯了幼儿园的生活,敢于和老师说话,与坐在身边的同学成了好朋友。习惯了幼儿园生活以后,她吃饭也不挑食了,每天开心的上学放学,跟我们讲学校的事情,教我们跳老师教的舞蹈,满满的成就感。
幼儿园集体活动时间
面对孩子进入幼儿园,一般妈妈更容易出现焦虑情绪。主要有以下原因:1、 过度关注孩子。
有的妈妈把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孩子身上,恨不得帮孩子扫除成长中的一切障碍,让孩子生活在自己营造的"安全"屏障内,不受任何挫折和伤害。
比如,孩子想要别人的玩具,妈妈尽力替孩子去争取,或者立刻帮孩子买;担心孩子走路摔倒,就一路牵着孩子的手,甚至抱在身上。
2、 把孩子当做自己的感情寄托。
有的妈妈习惯了时刻关注和照顾孩子u,孩子的情感需求也满足了妈妈的心理需求。孩子一旦去幼儿园,妈妈失去了时刻被依赖的需要,心理不免空虚无助。
3、 把自己的内在需求投射到孩子身上。
有的妈妈自己以前有过被拒绝、被冷落的负面经历,当时没有很好的化解,有伤痕留在心底。她会担心孩子到一个新环境也会遭遇同样的经历,希望能够一直陪伴孩子身边,让孩子避免痛苦感受。
4、 对孩子没有信心。
有的妈妈总是觉得孩子还很小,离开了妈妈,遇到问题不能顺利解决。比如,孩子不会自己吃饭,不能自己独立上厕所;孩子不敢主动跟老师、同学说话,不知道怎么适应新的环境……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为了离开。希望让孩子长大后能够独立生活。
焦虑不安的年轻妈妈
那么,妈妈们可以参考以下四点,摆脱焦虑情绪。
1、 丰富自己的生活,不无聊、不空虚。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了他自己的新生活。这时妈妈也有了更多的时间 ,可以用于学习和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可以约朋友逛街,喝下午茶;可以看一本喜欢的书或者电影缓解紧张不安的情绪。
做一个终身学习的妈妈,可以学习一些科学育儿知识,让工作能力提升的知识技巧和情绪管理、时间管理的方法。喜欢瑜伽、舞蹈,可以报班或者跟着视频练习,喜欢家居厨艺,也可以去研究深耕。总之,除了担忧孩子,妈妈们有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
只有妈妈自己内心是丰盛乐观的,才能把握好自己的生活节奏;只有你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才能潜移默化,成为健康快乐和有勇气面对生活挑战的人。
妈妈快乐的家庭更幸福
2、 改善与配偶的关系,把感情重心从与儿女的关系转移到与丈夫的关系上来。许多妈妈有了孩子之后,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孩子身上,渐渐地感情也投入给了孩子。就像《小王子》里的小王子对他的玫瑰付出了时间、精力,因此爱上玫瑰,觉得她与众不同。
武志红说,"夫妻关系是一个家庭的镇海神针"。很多中国家庭把亲子关系放在首位,爸爸妈妈忽略了彼此的亲密关系,这是孩子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每个孩子都希望爸爸妈妈相亲相爱,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才是孩子成长最有益的条件。
父母相爱的孩子最幸福
3、 做好课题分离:孩子进入幼儿园,需要他自己适应学校生活,别人不能代劳。我们的一生就是不断分离的过程。
无论分离有多痛,我们必须这样做,因为分离和爱同等重要,他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他们一起作用,让一个人成长,成为他自己。
上幼儿园是孩子跟家长分离、走向独立的第一步,他需要通过体验,自我调整来适应。三岁的孩子是有能力离开家长,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集体活动的。他们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力,能够听懂老师的指令,也有学习新事物,发展与人交往合作的需求。
家长要做的是相信孩子,给孩子鼓励。比如,早上起床,尽量以轻松愉快的游戏方式开始;孩子有畏难情绪很正常,我们要给以理解和包容;当他感觉紧张有压力哭泣时,我们不要埋怨、指责,而是和善而坚定的告诉他放学妈妈就会来接他,然后平静的离开;接纳他的脆弱和焦虑情绪,抱抱他告诉他"妈妈爱你";放学接孩子的时候,拥抱他给予鼓励"你长大了,可以自己独立生活了呢!""妈妈真为你感到高兴!"
自信快乐的孩子们
4、 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要尊重一个幼小孩子受挫折的权利。
比如一个刚刚会走路的孩子,他可能随时会跌倒,这时看护人只需要在一旁陪伴、守护着,不让孩子有危险就好。但是不能因为担心跌倒就不让孩子下来走路。
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战》中一再强调"绝对不要帮孩子做他能做的事情。"
我们常将"做什么"视为爱,但很多时候父母"不做什么"才是真爱。替孩子做他能做的事,会让孩子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只有别人帮我做事、服务我,我才是重要的、有价值的。
自我价值感高的孩子更自信
孩子刚进入幼儿园,需要克服离开家人的恐惧感,需要主动求助老师、结识新朋友、适应新环境,有畏难情绪,会哭闹,反复拒绝入园,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家长要做的是理解和接纳孩子的不良情绪,后退一步,给孩子空间和鼓励,但不插手。当孩子在家长那里得到理解和支持,就会有勇气,开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