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关于小朋友兴趣班的选择,这几点你都注意了吗?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现在更注重实施的是素质教育,通俗来说,就是要让孩子有更广泛的兴趣,这样很多兴趣班就建立了起来。正是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的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特别是家里只有一个子女的家庭,这样的父母就会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这唯一的孩子身上,除了课内的文化课外,家长为了让自家孩子比其他的孩子更加有出息,就让孩子从小接受很多培训,力求于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和特长,就会充分利用孩子课余的时间去报名参加一些课外的兴趣班,可是父母有没有想过这是不是孩子想要的呢?孩子们真的从这些兴趣班中学到有用的知识吗?让给孩子以培养特长为理由让他们参加课外兴趣班是真的给孩子带来了益处吗?还是给孩子增加了额外的负担呢,我们怎么帮助孩子选择兴趣班呢?

一、课外兴趣班的基本情况

通常课外兴趣班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注重学生的文化培养,他包括给学生补习外语和奥数等的强化训练,另外一种是音乐美术或者是书法等的培训,后者几乎包含了课外兴趣班的所有内容这么多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小学生的学业是较为轻松的,他们的课外时间非常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多学一点东西就会选让他们很多种兴趣班,这种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对于课外兴趣班事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随便问问身边的朋友或者同事就会发现,几乎每个家庭里的孩子都会去上课外兴趣班,只有极少极少数的人没有这样做,特别是经济条件非常好的家庭,他们让孩子去学习课外兴趣的概率非常高。一般选择艺术类中的舞蹈、画画和乐器是最受家长欢迎的几种,然后还有游泳和跆拳道之类的体育性质的兴趣班,这些兴趣班一般都是安排在周末和寒暑假,也就是说学生几乎全部的课余时间,而且会持续几月或者几年。

那么参加课外兴趣班真的有意义吗?其实,在小学学习的时候,学校更重视的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鼓励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而课外兴趣班,它作为一种课堂之外的辅助教育方式,能够在传授孩子知识的同时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单调的课余生活。孩子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学习什么技能,同时,家长也能够在孩子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优缺点,从而可以针对性的去给孩子制定培养计划,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孩子走出家门,在新的学习环境中结交新的小朋友,这样扩大了孩子交际的空间,也能够让孩子在交流中,学习人际交往的一些基本技巧,对于沟通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说父母都是希望孩子学会一种或是几种特长的,但是很多时候父母在给孩子选择兴趣班的时候,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的,盲目的看别人家的孩子学什么,自己家的孩子也就学那个;也有些家长会很容易相信培训机构的广告,还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考级或是考取各种证书,而忽略了孩子真正感兴趣的东西。还有一些孩子自己选择的兴趣班,很多时候都是孩子一时的兴趣或是由于攀比心理,让父母帮自己报培训班,然后还没有学习很长时间就放弃了。虽然说让孩子学习特长是对的,但是父母也不要给孩子报太多的兴趣班,太多的课外兴趣班的时间投入,会让孩子没有休息的时间,孩子的身体还很稚嫩,父母要在培养孩子各种技能的同时兼顾孩子的身体。而且,孩子的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上了太多的兴趣班,他们就会很容易产生思维混乱,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还有一些情况是,父母不理解培训班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就把孩子送去学习,有的时候孩子没有学到有用的特长,反而学到了很多坏习惯,这是家长需要重视的。

三、要怎么选择这些课外兴趣班

首先呢,家长不要一直有专制思想,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也不要盲目跟风别人和培训机构的夸大宣传。要听取孩子的意见,尊重他们的喜好,兴趣比强制的学习,更能让孩子自觉地去学习,以孩子本身的兴趣为切入点,那么孩子就不会有太大的抵触心理。而且,父母不能只注重孩子技能的培养,要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有足够多的知识储备,还要更加注重孩子各方面能力和自身素质的培养,这在孩子未来的学业和工作中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必须要舍弃急功近利的心理,把自己的心态摆正,用正确方法慢慢去引导孩子学习。

其次,每个孩子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有的性格温和,相对文静,有的就活泼一点,但是每个孩子都有他们不同的优点,作为家长,我们就应该去发现孩子的各种长处,然后给他们报一些兴趣班。这样孩子学习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就会有很高的积极性,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而不是需要父母时时刻刻监督着孩子。除了这些之外,给孩子报兴趣班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要觉得越多就越好,孩子的年龄还很小,他们的身体条件也不能够支撑他们长时间、不间断的去学习,高强度的学习任务对孩子是没有好处的,要有选择性的给孩子报班,留出给孩子进行娱乐的时间,这样劳逸结合的安排才能让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长。

总之,我们对于孩子该上什么样的课外兴趣班,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抛弃盲目心理和攀比心理,同时考虑课外兴趣班的教学质量、环境设施以及传达的价值观,着重专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将自己的强烈愿望让孩子去完成,让孩子完成自己没有做到的任务,坚持以孩子为中心的思想,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他们真正想要什么,也有利于建立更加亲密的亲子关系。

(本文由宝妈的日记本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