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府就搞了一场大规模比较试验:他们比较了50个以游戏为中心的幼儿园,和50个以教授知识为中心的幼儿园,来看看哪种模式效果好。
结果是惊人滴!试验显示,娃子提前学习打下的优势最多只能保持到4年级!
从4年级开始,提前学习的孩子成绩出现直线下滑,特别是在阅读和数学方面有明显的劣势,并且在社交和情感方面不如同龄的孩子。
德国政府一看这个实验结果吓坏了,紧急叫停了学前教育的计划,要求所有的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中心,不得提前教授知识(说白了就是:给劳资减负!)。
在美国也有类似的实验。一个美国研究员跟踪了美国密歇根州伊普西兰蒂地区68个高度贫困的孩子。
这些娃子被分配在三种不同类型的幼儿园:
A. 传统型:反对任何提前授课,以游戏为中心(类似国内公立园);
B.混合型:有一套成熟的教育理念(实验中挑选的是高瞻课程High Scope,与国内很多私立或者国际幼儿园很接近),但是成人介入较多,孩子会在课堂中使用作业纸;
C.学科教授型:老师直接教学,有很多的作业,并且有考试(类似国内比较鸡血的私立幼儿园/幼儿培训机构,招生格外强调自己的小学名校录取率)。
研究发现,在4年级以前,C组的孩子确实有领跑的优势,但过了4年级,这种优势就逐渐消失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15岁到23岁这个年轻段时,这三组小孩在学习能力上已经没啥差别了。但在社交和情感能力上,C组的表现却没有A、B好。
他们有更加明显的叛逆行为,并且更容易受挫和受到情感的伤害。
而可怕的是,C组的娃子如果结婚了,在婚姻中更难寻找幸福;
更更可怕的是,C组孩子的犯罪率比其他两组高3倍!
可见,提前教育的优势只能保持到孩子4年级左右,但造成的伤害却是一辈子的。
看到这篇报道,还是挺震惊的,但是,这是在外国做的实验。注意,是实验。
在中国,我们不是做实验,我们是实打实地带着娃提前教育,而且不是只在幼儿园提前教育,我们是全程都在提前教育,所以,这个国外的实验结果对我们来说是无效的!
提前教育,可以抓住孩子的各种敏感期,让孩子更快速的成长,适当的提前教育,让孩子在同龄人中保持竞争优势,拥有足够的自信是非常重要的。
也因为互联网信息时代,各种提前教育的方法特别多,大家百花齐放,各有有的优势,促成社会的整体进步是非常有益的,也是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不过,这个实验也给大家一个警示作用:提前教育不当会对孩子伤害终身!
首先,来说说为什么国外的实验对中国的家长不适用。第一, 德国的实验说的不太清楚,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幼儿园做了实验,但是小学没有持续进行提前教育动作。
这种情况,在中国是不可能发生的。
没有哪个家庭,在幼儿园开始有意识的提前教育之后,到了小学阶段反而停下来,坐等其他同学赶上而不做任何动作。
而且孩子表现地足够优秀的时候,家长提前教育是会加速度的。所以,完全不需要担心说提前教育的优势只到四年级就结束了。
第二, 美国的实验,有一个关键词,68个高度贫困的孩子,这高度贫困意味着没有钱给孩子进行提前教育训练,也不太可能有高度贫困的家庭重视孩子的问题,花时间花精力在孩子身上进行提前教育训练。
这个问题在中国也是不可能发生的。除非是机构去做实验。否则,一个家庭在幼儿园期间开始各种提前教育训练,说明家庭的经济条件是允许的,那么小学阶段的这些提前教育训练课程是不会停下来的,特别是学科训练课程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家庭重视并加大投入的情况下,孩子是不可能说优势只保持到四年级。经济条件允许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投入是可持续的状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个时候读书都是跟着学校按部就班的来。有些负责任的老师会主动在放学后留校给学生补课,完全是凭着当老师的热忱和良心免费地额外辅导学生学习。
那个年代,高考的录取率从1977年的5%到1990年的22%到1998年的34%,这些能考上大学的都是真正的精英,都是真正有实力靠自己的学习能力取得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很少有人培优,那个年代偶尔听说有请家教的都是家里经济条件特别好的。
那个年代国家还包分配,大学毕业生都直接给分配一个国营企业当干部,因为国家确实极度缺乏人才,所以,大学毕业生是非常受各单位重视的,而考上大学的基本上都能找到不错的工作单位,接下来这几十年的发展都还不错,陆续都走上了单位的各个领导岗位。
那个年代没考上大学的都羡慕考上大学的,因为没考上大学,没有大学文凭,能找到一份工作就不错了,日子就是平平淡淡地过。
如今,这批人当父母了。他们都明白读个好大学就意味着好工作,有着好前程,当然会有意识地希望孩子能考上大学,考上好大学,陆陆续续开始有家长有意识地走上提前教育之路。
提前教育早的孩子,出路都还不错,也摸索出一条又一条提前教育路线图来。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家家户户都开始提前教育了,渐渐地,这个提前教育开始有点变形走样了。
家长下功夫研究路线图的,不管选哪条路径,基本上不会走样,而且效果极佳,孩子的表现也非常亮眼,有一路好初中好高中,考上好大学的,也有各种竞赛,各种特长生,艺考生走出特色路径来的,加上出国热持续升温,连以前当传奇听的哈佛,麻省理工,剑桥,牛津每年都有提前教育成功的中国孩子考上了。
但是万事皆有意外。提前教育不当确实会造成很多家长的困扰和对孩子的影响。
提前教育成功的故事越来越多了,有些机构别有用心地渲染成功,制造焦虑,很多家长稀里糊涂地跟风,没有下功夫研究自己的娃的能力和特点,只是听着机构的忽悠,今天吹东风就跟着东风跑,明天吹西风又跟着西风跑,没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和路径,没有踏准自己的节奏而失去了方向。
久而久之,孩子非常辛苦却收效甚微,家长也很疲惫又茫然。
这是提前教育的错吗?不!这是家长的错。是家长盲目跟风造成的。
那么这些家长怎么做才能不盲目提前教育而伤害到孩子呢?第一,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客观地安排提前教育的路线图。
天上的星没有2颗是完全一样的,孩子也是一样,每个孩子的性格,智力,学习兴趣和能力,爱好都是不一样的,当父母的必须先了解自己的孩子,到底擅长什么,喜欢什么,有针对性的提前教育,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快速发展。
不要生搬硬套一些不适合孩子的方法,伤害了孩子还没有效果。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家长有责任挖掘出孩子的潜力并发扬光大!
第二,控制好家长自己的情绪,面对孩子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每个人都希望更成功,但是大部分家长对自己的现状是不满意的,觉得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殷切希望孩子能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和幻想,对孩子提出不现实不客观的要求,这样的压力是孩子无法承受的,也是不应该承受的精神压力。
家长一定要明白,孩子是独立个体,孩子有孩子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他们并不是为了完成父母未能完成的愿望而存在的。要让孩子有主见,要让孩子学会勇敢地表达自己,这才能更好地在社会里生存,才能在离开父母的怀抱后还能更好地生活。
第三, 学习是孩子生活的全部内容。
现在很多家庭对孩子说的最多的是,你的任务是学习,其他的不要你做。但是,在孩子最闪亮的18年里,真的只有学习这一个任务?学会生活,学会感受这个世界,学会了解社会和人生难道不是孩子必须要学习的吗?
在孩子学习能力最强的那18年里缺失最基本的生活能力,一旦要面对社会,表现出来的就像一个巨婴,这真的是父母希望看到的吗?
第四, 孩子除了学习,身体一定要棒棒哒,精神状态也一定要健康的。
体育锻炼真的需要从小重视。不说工作以后,就说前18年日常的学习压力,特别高三的压力是巨大的,没有一个好身体,如何扛得住啊?
前18年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以至于很多年轻人上大学后开始放纵自己,熬夜打游戏,或者通宵娱乐,生活不规律,走入社会后工作重担再多一重压力,很容易各种癌症或者过劳死。压力大而不会排解的,造成抑郁失眠的也是越来越年轻化了。家长看着难道不心痛吗?
第五, 家长切忌跟风提前教育。特别是机构的各种忽悠说辞都不要轻易相信。
家长都是成年人了,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自己的孩子只有自己心疼。机构除了看中家长口袋里的钱和他们自己的数据,其他因素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你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你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你孩子的心理建设,也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
家长要把眼光放长远一点。这是一场马拉松,这是一场超过18年的拉锯战。
为了孩子的健康而快速的发展,家长必须多学习多放一点心思在孩子身上,不仅仅是出钱交学费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要明白,这个钱花了是对自己的孩子好还是不好。最终受益人是谁?是为了孩子一时的好,还是为了孩子一生的好?
家长考虑地越多,孩子的未来会更美好。
毕竟,最了解孩子的是父母。最心疼孩子的还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