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被欺负,家长第一反应很重要,别做错了

校园暴力事件的频频出现,让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家长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应对的话,那么对自己孩子的伤害可就是一辈子的。

一个朋友她家小孩是一个典型的门背后的霸王”,在家里面的时候就像是大哥大一样,指挥着这个,指挥着那个。

而进入校园之后,她家孩子就变得蹑手蹑脚,生怕自己惹了什么事。

其实这都是因为之前孩子有过这样一段经历:

她家孩子在小的时候,被父母惯的不像样,刚上幼儿园就开始欺负别的小朋友。

可是出了家庭的保护圈之后,并不是人人都会让着你,依着你的性子来。

当她还是像在家里那样的我行我素时,招来的也是班里同学的排斥和欺负。

由于落差太大,就导致了她家孩子去了学校之后有着一种陌生,甚至是排斥感。

这个时候她的父母不懂得照顾孩子的情绪,也就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胆小懦弱了。

我们不可能一辈子都保护着自己的孩子,不让任何人伤害到她,当孩子进入了社会,校园之后,身边就会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往往被欺负之后,也都是存在着以下的心理。

孩子被欺负后的心理:

恐惧

每个孩子都是家里面的宝贝,父母不会让他们受到一点伤害。

但是进入校园之后,就会有很多的原因让同学之间产生矛盾。这个时候要是有校园暴力的出现的话,就会让孩子觉得这个社会是很恐惧”的。

当他们被暴力对待时,会觉得自己身边的人很恐怖,他们不能和平共处,而是要通过欺负对方的方法才能找到乐子,安逸下来。

这样也会颠覆孩子的世界观。

自卑

当孩子被欺负之后,就会变得越来越自卑。

由于自己在家庭里的地位高高在上,进了校园之后竟让受到这样的待遇,就像是朋友她家的孩子一样,当她被别人欺负之后就开始变得胆小懦弱起来,越来越否定自己了。

没有安全感

没有安全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

当孩子被欺负之后,由于自己内心的恐惧,他们会变得特别敏感,小心的提防着身边的每一件事,不能安心的去做事,变得越来越没有安全感了。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注重对孩子心理上的教育,也就让他们在被别人欺负完之后性格变得越来越怪,影响着他们的一生。

胆小懦弱

好好地一个积极向上的孩子,都是被那群混蛋给害了!

轩轩在小的时候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每次见到邻居们都会很热情的向他们打招呼。

他也是大家的开心果,经常会说出一些令大人都开怀大笑的言语来。

但是自从上了初中之后,轩轩就像是变了个人一样。

就是因为那次,轩轩被班里面一群小混混堵在放学的路上讨要保护费,由于自己没有给就被他们几个暴打了一顿。回到家里父母没有管孩子的情绪,轩轩就开始变得胆小懦弱。

感觉生活当中没有了阳光一样。

玻璃心

遭受过校园暴力之后,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开导孩子的话,就会让孩子有一颗玻璃心。

他们会开始变得敏感起来,没有一点抗击打能力,当别人对自己恶言相对的时候,只能是躲在角落里罢了。

自闭

家长没有及时注意到孩子的情绪,就会让他们慢慢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得不到开导,只会越来越钻牛角尖,变得自闭,不爱跟人沟通,把自己的心房锁起来了。

所以当孩子在学校受到别人的欺负之后,家长的做法与态度很关键。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首要的是让孩子把委屈说出来。

许多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由于年龄小,不会表达或者不敢表达,倾向于不说,或者是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这就可能造成孩子长期的心理压力。

这时候,家长如果不细心,忽略孩子的情绪,那么这种委屈很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对孩子以后健康人格造成影响。

所以,家长需要倾听孩子的委屈,引导孩子表达出来。最好到专业的儿童心理咨询机构咨询。

另外,家长不要用讲道理压抑孩子的情绪。

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很容易犯讲道理”的错误,其实那些道理对孩子的表达有压制作用,孩子会觉得自己本来应该那样做,而不应该这样做,于是更加觉得自己错了。

其实如果换位思考,成人遇到这样的事也难免处理不好,也可能犯不应该犯的错误。孩子还小,即使做得不好,做的不应该,也是情理之中的。

家长不要把成人的要求用于孩子,更要少讲你本来应该那样做”或者你以后应该那样做”。

在情绪处理上,家长尤其要引导孩子表达对这件事的愤怒。

愤怒是一种最容易被压制的情绪,而压制愤怒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对学校老师有意见,将来影响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往往会对孩子对老师的愤怒情绪加以化解或者压制,不鼓励孩子表达愤怒,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如果走入这个误区,孩子即使表面上听话了,也会倾向于把愤怒情绪转向内心深处积累起来,把老师错了”变成我错了”,使孩子自我评价降低,导致孩子退缩和消极怠工,不专心学习。

儿童心理咨询建议:如果客观上真是伤害到了孩子,妈妈就需要站到孩子一边,做孩子强大的支撑,而不是顾忌太多,回避接触校方。因为,家长找学校说明情况是对孩子尊严的一种保护。但家长不一定要采取讨理”的方式,而是要有冷静的态度,尤其要让孩子清楚解决的情况,消除老师、同学的误会对孩子心灵的影响。使孩子感到自己不是孤单的,并使孩子在化解委屈”的过程中慢慢学会自己判断思考,培养遇事冷静的健康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