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幼儿园老师只讲孩子的缺点,巧用斯金纳理论应对 斯金纳理论对幼儿教学启示

开学第一周,不少妈妈反应:每天去幼儿园接孩子,老师在匆忙中,都只会说孩子当天的问题:今天吃饭一点都不认真。”今天发脾气了。”中午没睡午觉。”

本来是很开心地去接孩子,老师一告状,自己的心情就坏了,忍不住训斥孩子。可是冷静下来,又想:孩子也有很多优点和表现好的地方呀,老师为什么不说呢?孩子每天只听到老师说自己的缺点,自信心也会减少,对上学热情也会减退啊。”

到底应不应该跟老师沟通,请老师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每次只说缺点和问题呢?能不能也提提优点呢?如何巧用斯金纳理论化解这个难题呢?

斯金纳理论对幼儿教学启示

01 什么是斯金纳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制作了一个箱子叫斯金纳”箱,箱中设计了一个开关,只要点开关,就会出现食物。

斯金纳理论对幼儿教学启示

斯金纳放一只小白鼠到箱中,小白鼠无意中碰到了开关,发现了食物后吃掉了。没多久,又无意中碰到了开关,又吃掉了出现的食物。很快,小白鼠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一直点开关,不断吃食物。

这就引出了著名的强化理论。

斯金纳所倡导的强化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论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奖励那些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是为了使某种行为不断重复,减少或消除施于其身的某种不愉快的刺激。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老师其实是想通过负强化,和家长一起,帮助孩子培养起更加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让孩子能吃饭更专心一些,不要挑食,认真午睡等等。

但是老师忽略了一点,负强化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斯金纳理论对幼儿教学启示

一是必须与一定的制约相结合。比如,在孩子上学期间,设定一些规则来帮助孩子认真吃饭认真和睡午觉,以及孩子无端发脾气,需要有一些处理。这样孩子才会为了逃避不愉快的感受,不受规则制约,对此引起重视。

二是需要具有及时性。当行为习惯出现后,及时作出制约处理。

当离开了这两个条件,单纯只讲孩子的缺点时,其实并不具有负强化的积极意义。而老师在当着孩子的面,只跟家长讲缺点,丝毫不提优点时,也忽略了正强化的巨大作用。

因此,这样的做法,其实并不太妥当。

02 老师只讲孩子的缺点,有些什么影响? 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评价

社会心理学家George Herbert Mead在他的镜像自我理论”中提到,人们会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且使用这些话语来形成对自己的判断。而当我们收到的大多数评价都是差评”的时候,人们就会内化这些负面评价,认为自己就是在这些或那些方面不行、不好,从而逐步形成自我厌恶。

斯金纳理论对幼儿教学启示

尤其幼儿园的孩子极其重视父母和老师对自己的看法,当老师每天见到父母,都只说自己的缺点时,他就会认为自己在老师眼中只有缺点,久而久之越来越不喜欢自己,也越来越跟随老师的判断,给自己贴标签,认为自己就是各种不好,也就越难以活出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样子。在老师和父母的眼中,行为表现也越来越糟糕,甚至可能产生厌学的情形。

我邻居家的一个小男孩,因为没有午睡的习惯,上幼儿园后,每天父母接到他,老师的评价都是睡觉一点都不乖,还总是打扰别的小朋友。”

结果,他不仅开始午休时大声说话影响小朋友,还发展到平时开始推搡小朋友,有一次甚至严重把人推下了楼梯。

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我就是不听话,就是不乖!老师就是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老师!我不想上学了!”

其实,每个孩子有缺点,也有优点,一位教育专家说:批评孩子1句前,先表扬孩子5句。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更正面的、直观的、立体的、积极的自我评价。

让孩子先对自己有深度的认同感,才更愿意去改正缺点,也才会变得更好。

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态度

很多家长反映:一天没见到孩子了,本来今天想的接到孩子一定好好陪陪他,开心地度过下午和晚上。可是一听到老师说他的问题,就气不打一处来!一晚上都在批评他!”

其实感觉孩子最近在家可懂事可乖可讨人喜欢了,可是没想到今天接她时,老师跟我说她今天上课时说话,很不乖。就完全忘记了她平时好的地方,只看到这个问题,就总是不让她说话,让她保持安静。结果弄得孩子也哭,大人也心烦。”

家长会这样,其实特别正常。

斯金纳理论对幼儿教学启示

一是晕轮效应”。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

当家长听到老师讲孩子当天的缺点时,就眼里只有这个缺点了,就好像平时的优点是星星,这个缺点是太阳,一出现,星星就全消失了。就用这个缺点去看待孩子,觉得孩子哪里都不好,所以对孩子非常生气。


二是用老师给孩子的评价给自己打分。用老师对孩子的批评,否定自己了。就觉得很羞愧,觉得自己没有教好孩子,在老师眼中不是好父母,非常具有挫败感。

内心的挫败感和沮丧感,需要通过一个渠道发泄出来,对父母来说,这个渠道通常就是罪魁祸首”的孩子,就很容易暴怒对待孩子,怎么看孩子怎么不顺眼。

三是确实担心老师讲到的问题,会影响孩子的未来,非常焦虑地想要马上帮助孩子改掉。但是一焦虑、一急躁,加上方法不得当,就很容易更令自己烦躁,更觉得孩子确实讨厌。

所以,一旦我们不能正确面对老师只讲孩子缺点这个问题,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不仅没有帮助孩子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让老师越来越不喜欢孩子,孩子也越来越不喜欢自己,不喜欢上学,家长也越来越不知所措。


03 家长如何巧用斯金纳理论,有效应对?

如果孩子的幼儿园老师,已经养成了每次见到孩子只讲孩子的缺点这个习惯时,父母如何通过斯金纳理论,巧用正负强化,帮助自己正确处理,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呢?

积极正强化

1、对老师,采用夹心饼干”和自我化解”

很多家长了解问题严重性后,可能会对老师很生气,会恨不得马上跟老师说:可不可以批评孩子1句前,先表扬孩子5句?”

如果孩子刚上幼儿园,不适应新环境,可以这样跟老师沟通,但是沟通前,一定有一个夹心饼干”的动作:先表扬肯定感谢老师,再提出建议,再表扬肯定感谢老师。

前后的表扬肯定就是正强化的过程,会让老师更乐意去做到家长所说的称职、对孩子耐心等特质,而且也会更容易接受意见。

寇乃馨在《我是演说家》的一期节目中,以她的导师乐嘉为反面例子,认为乐嘉非常严厉地批评一个女学生是大错特错了。以乐嘉的性格居然没有生气,还流泪了。

正是因为她非常好地运用了正强化。虽然她强调乐嘉老师的错误,但是她同时不断肯定对方,在演讲的开头和结尾,都感谢乐嘉。也穿插在指出错误的话语中提到:我最敬爱、最信任的老师”、跳出角色老师骂得对”、老师的心意是希望学生更好”。这些都让乐嘉在正强化的作用下,更愿意令人敬爱、信任,更愿意站在希望学生更好的角度去反思。

而对于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中班、大班的孩子呢?家长从自身和孩子身上入手会更好。

因为老师可能会认为:家长太溺爱孩子了。孩子太娇嫩了。家长太麻烦了。家长不信任我。家长不配合我。等等。

即使老师当时没有说什么,但心里会觉得不舒服,而且可能会更加多地看到孩子的缺点。

只要用更多的正强化对待老师,老师讲的时候,诚恳地点头,感谢老师关心孩子,有劳老师费心了。孩子有进步,多夸老师,称赞老师的功劳。老师也会用更多的优点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2、对孩子,运用同理”,助推强化”

当孩子听到老师每天只讲自己的缺点时,通常都会表现得比较沮丧,即使没表现出来,家长也要敏锐地去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想到孩子每天这样听,一定会难受。

家长先同理孩子:听到老师讲你不好,是不是很难受?”然后,通过助推强化”的方式,帮助孩子正确认知,既不排斥老师和上学,又正面评价自己。

可以对孩子说:知道为什么老师只讲你的缺点吗?是因为你的优点太多啦!老师根本就讲不过来!所以老师只讲你最少最少的缺点,你看是不是每次老师只说了一两个呀?因为你的缺点很少呀,但是你的优点简直数不过来呢!所以老师才没讲的。”家长还可以讲出来一些孩子在学校的具体的优点哦。

这样一来,孩子会放下心来,不会担心老师不喜欢自己,会用更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3、对自己,乐观感恩化”,勇于高评价”。

父母不能因为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对自己低评价,才能保持情绪稳定。

可以感恩的看待问题,虽然老师的做法不妥,但是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说明老师很负责。

而我们帮助孩子正确地面对和化解后,孩子今后遇到低评价也会不受影响,这是提高孩子情商和适应力的好机会。


同时,要高度评价自己,能够意识到问题,愿意帮助孩子改变,真的是很棒的父母呀!只要用心也一定有办法解决。这些,都能让我们以愉快的心,有效运用好前两种方法对待老师和孩子。

辅助负强化

做好前面的步骤后,我们也要重视老师讲到的问题,运用负强化帮助孩子改正缺点。

比如孩子写字拖沓,可以采用限时作业,时间设定前完成,可以做孩子特别喜欢的一件事,时间到了,没有完成,今天这件事就取消。温和而坚定的,及时进行一定的制约,帮助孩子越来越形成良好的习惯。

孩子上幼儿园后,父母会发现,又多了许多操心事,但这是我们为人父母的必经之路。现在越用心帮助孩子顺利应对,将来孩子越会游刃有余面对这个世界,父母也会越来越轻松和欣慰。


我是羔小羊,羔太太,两个女儿的全职妈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婚姻咨询师,新书《好妈妈带出好孩子》作者。专注婚姻经营、妈妈成长、家庭教育、亲子关系领域。一边享受家庭生活和快乐育儿,一边写滋润人心的文字。喜欢我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羔太太育儿,也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账号:羔太太。一起在爱中快乐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