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太“懂事”到底是不是好事?心理学家:“讨好型人格”是缺陷

文 | 小微爸爸育儿课堂(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我们自信的觉得,懂事的孩子是我们的小帮手,是成功的家庭教育之下,才会培养出来的好孩子。可是,孩子每一次的懂事,你不觉得心酸吗?

都说能哭的孩子有奶吃,英子却是个哭了也没有奶喝的孩子。英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母亲不久之后就带着自己改嫁了。

刚开始她很斯文,但是因为妈妈和新来的叔叔对自己都挺好的,于是也放开了一些,不再那么拘泥。可是没有想到,有些好”并不那么真实。

叔叔给自己的零食,永远都是弟弟挑了剩下的,自己成绩明明比弟弟好,但是受夸奖多的,一直都不是自己。个子够的着桌子的时候,她就开始帮妈妈洗碗了;别的小姑娘都在屋外天跳皮筋,可是她却在厨房做饭。

在英子的眼里,命运从来都没有什么公平而言,只有好”孩子和坏”孩子的区别。

有的时候,孩子的懂事并不是一件好事,或许她在性格,或者她在委屈自己,或许她是想让家长开心。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而不是看他人脸色的孩子,讨好型人格”不可取,家长该反省了。

一、哪些行为表示你的孩子是讨好型人格”?

两面派,人前人后不一致。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并不会真的觉得帮妈妈分担家务有多么的了不起,而是因为自己这样做妈妈会开心,妈妈喜欢我帮忙做家务。所以错误的想法让他们的行为变得有方向性,家长看到了,他就做,家长不知道,孩子就不做。

喜欢猜父母的心思。下属容易揣测领导的想法,孩子也会猜测父母的意思。迎合爸爸妈妈的爱好,猜想自己怎么做会赢得父母的认同,这是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最乐意做的事情。

讨好型人格摧毁了一个孩子的天真和撒娇的权利,我们不需要孩子做的太多,一切的磨练是为了成就孩子,而不是让孩子变得爱讨好。

二、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的原因

孩子之所以喜欢讨好别人,是因为他知道自己这样的行为会获得他人的认可,有了认可就能被赞美,那么自己就是一个人人喜欢的好孩子”了。错误的引导导致孩子有了错误的认知,这些原因,把孩子变成了爱依附的魔鬼。

中庸”的文化的影响。中庸不仅教人不偏不倚,还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孩子的本分”。所有的家长都喜欢听话的孩子,所以他们也就满足了家长的要求,变得喜欢了解大人们的爱好,父母喜欢什么,那自己就怎么做。

家长和老师都更喜欢乖孩子”。标签不只是对坏”孩子有影响,对好”孩子的牵引力更加强烈。好孩子的人设让他们讨老师、家长的喜欢,正是因为大家都觉得这样的孩子比较好,所以他们愿意改变自己,迎合他人。

父母强迫孩子为他们分忧”。做家务就是一种体现,明明孩子不需要做的那么多,该体会到的也学到了,可是有的家长就是不依不饶,觉得让孩子体验做父母的辛苦才是对的。强迫劳动的过程中,逼”孩子不得不听话。

家长对孩子要求太高,不允许孩子犯错等,都让这些天真的孩子变得迎合、奉承,喜欢做别人眼中的好”孩子。好孩子的人设是建立了,但是快乐与自我被丢弃的一干二净了。

三、讨好型人格”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磨灭孩子的个性。爱讨好他人的孩子,无疑是磨灭了自己的个性的。就算是双胞胎,我们也无法让他们的行为、思想一模一样,每个人的差异性正是他存在的意义,可是讨好型人格”的孩子,亲手把自己的独特给磨灭了。

缺乏竞争心。喜欢迎合的孩子是没有自我的,但凡有主见的孩子,都不会任由自己被他人摆布”,所以他们很难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孩子压抑自己渴望和期待,不争不抢,在心底越积越深,到了某种程度之后,就变成了自卑,内向。

满足感降低,对很多事情感到无所谓。既然这样做大家都觉得好,那么就一如既往的这么做吧。孩子得到了不错”的信息,自然就对自己没有要求了,降低自我标准,对很多事情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四、面对孩子的讨好型人格”,父母应该怎么做?

孩子无意识的在迎合父母,家长这样做,改变孩子的讨好型人格”设定。

对孩子好的行为表示肯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爱着他们的,眼神从来没有离开过他们,这是给孩子最好的鼓舞。因为孩子们喜欢猜测家长的意思,无非就是想通过良好的表现,获得父母的认可、赞同、夸奖,在他们讨好之前,我们就肯定他,自然能避免他们想要奉承的心理。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开心了说出来,觉得委屈了告诉爸妈,情绪的表达让孩子理性的面对,积极的回应,而不是自己消化,让恐惧侵蚀内心。

发展孩子的个性,不强求孩子懂事。作为家长,我们必须尊重每一位孩子的差异性,人无完人,完美的孩子才最可怕。允许孩子犯错,发展个性,懂事可以培养,但是不能强求。

对孩子一碗水端平”,不要刻意偏爱哪个孩子。不偏不倚,调和折中。中庸虽然让我们进入了好”孩子的误区,可是平等对待的观念还是有利于我们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不偏爱任何一方,给孩子健康的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从身体和心理双方向健康。

乖孩子和好孩子是有本质性区别的,父母不要经常把乖孩子”挂在嘴边,我们给孩子的教育并不是为了让他们听话、懂事而已,是做他们成为完整的自己,而不是复制品。

今日话题互动:大家对于孩子太懂事”这件事是怎么看待的呢?日常生活中,大家是怎么处理的呢?欢迎分享。

这里是小微爸爸育儿课堂,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