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孩子跟着我去上班,在办公室里,有同事拆开饼干给儿子吃。儿子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小饼干但是坚决不吃,哪有不爱吃饼干的小孩呢?
同事硬塞给他,一番推开又拿过来之后,儿子气匆匆过来对我说:妈妈,我都对叔叔说了我没吃完饭我不吃饼干,他还要给我!还要给我!”
你遵守了我们家的规定—没有吃完饭就不吃零食,妈妈为你高兴!”
教育家蒙特梭利曾说:「规则,给人自由。」
前不久一位妈妈在广东省博物馆的留言墙上,留下了一条投诉建议。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她投诉的理由竟然是:「工作人员好多啊!」、「观众不是上帝吗?」「不是让孩子解放天性吗?!跑怎么了,跳怎么了,碰恐龙又怎么了?不行吗?」
此留言一传至网上,引众网友暴怒,有网友怒道:「身为家长,居然让孩子在博物馆随便跑跳、还自认为是上帝,实在是缺乏教育认知,就不担心会扭曲孩子的价值观吗?!」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则建立的框架内,可以任性可以随性,而规则框架外是绝不能肆意妄为的,因为它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今年年初,一名13岁的小男孩在高速行驶的小轿车中,将半个身子探出在天窗外。
就当车子经过限高杆时,小男孩来不及躲闪,直接与限高横杠发生猛烈碰撞,当场死亡。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6年7月23日下午,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东北虎园内,发生的老虎咬人事件导致一死一伤引发全社会轰动。

而造成此次事件的原因仅仅是:游客未遵守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猛兽区严禁下车的规定,对园区相关管理人员和其他游客的警示未予理会,擅自下车,导致悲剧发生。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一个人对规则的漠视, 往往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他曾对自己的两个女儿,定了九条家规:
1、不能有无理的抱怨、争吵或者惹人讨厌的取笑。
2、一定要铺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洁而已。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冲麦片或倒牛奶,自己叠被子,自己设置闹钟,自己起床后穿衣服。
4、保持玩具房的干净。
5、帮父母分担家务,每周1美元。
6、每逢生日或是圣诞节,没有豪华的礼物和华丽的聚会。
7、每晚8点30分准时熄灯。
8、安排充实的课余生活:跳舞、排戏、弹钢琴、打网球、玩橄榄球。
9、不准追星。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英国著名作家斯威夫特说:「万事离不开方法,世界离不开准则。」
孩子天性自由奔放,喜欢玩乐,冒险,探索,但规则的建立,什么行为可以接受,什么行为不能被接受,这样会让他更有安全感,其实孩子是喜欢被正当合理的规则约束的.
️但是制定规则不是为了控制孩子,而是让孩子慢慢学会自控,慢慢引导孩子把外在的社会规范内化为内在的声音,形成一种自动化的习惯。
比如规定吃饭之前要洗手,监督孩子每天按时完成作业等都是为了孩子以后可以养成吃饭之前洗手,作业自觉完成的好习惯,让这些成为内在的一部分。
️给孩子制定规则一定要说明规则的意义,也就是让他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就经常和儿子一起制定家里的规定,然后一起执行,是的,我也要遵守规则哦。
️规则对于成长中的孩子看似束缚,限制这个、规定那个,但是把时间的维度拉长,就会发现:孩子走得更远更高的的背后是对规则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