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嘻哈妈妈原创,欢迎转发分享。

刚开学不久,小菡妈妈就遇到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小菡上幼儿园中班了,班上刚换了新老师。开学才两天,新老师就把小菡妈妈单独留下来。
她说,小菡每天太好动了,不听老师招呼。最后,还建议小菡妈妈带小菡去大医院检查一下,小菡可能是患上了小儿多动症。小菡妈妈虽然知道自己女儿一向精力充沛,她以为孩子只是好动,从来没有想过孩子会是多动症。
可是听老师这么一说,她虽然心中有点不高兴老师这么胡乱猜测,不过还是多了个心眼。一回回家小菡娜娜就上网查了许多小儿多动症的知识。横看竖看,她还是觉得小菡只是好动而已,根本算不上是多动症。

她跟小菡同班的一位同学妈妈聊天抱怨,说起自己的孩子可能有多动症。没想到对方也说老师单独跟她讲过她家孩子也可能有多动症。两个妈妈心中郁闷,这才上了几天课,老师怎么就到处跟家长断言孩子有多动症。难道真的是孩子患上了多动症?还是老师对多动症有误解?
还别说,很多人对多动症都有误解,以为孩子好动、静不下来就是多动症。尤其是上学以后,家长看到孩子静不下心学习,往往自己先焦虑起来,听到一个概念就往自己的孩子身上套。很多孩子就这样被冠以多动症”的称号。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多动症吧。
少儿多动症是怎么被发现的1845年,德国学者霍夫曼发现,很多学习困难的孩子活动量尤其大。他们往往对自己的行为难以把控,并不是因为他们本性顽皮,霍夫曼认为这可能是疾病所致。
1931年,美国学者温科夫对霍夫曼提出的病症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最后他提出了多动症”儿童的概念:这些儿童智力都属于正常范围,但是他们学习却很困难。这些孩子往往情绪容易躁动不安、多变、冲动任性、注意力不集中。
1949年格赛尔把这种病更名为轻微脑损伤终合症”,1962年,小儿精神科专家将这一病症定名为轻微脑功能失调”。1980年,这个病被正式命名为注意力缺损障碍”,原因是在少儿多动症的病历中,有部分并无多动现象,这表明这种病是由注意力缺损和冲动控制缺陷引起的。

目前对少儿多动症的描述是:
大脑无明显实质性损害、智力正常,因有轻微脑功能障碍而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或行为障碍。
一般来说,少儿多动症的主要表现有:自我控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情绪冲动、任性、知觉、认识、语言或协调动作障碍等。
少儿多动症的判断受各个国家文化背景和认知的不同,有不一样的标准。然而判断少儿多动症,仅凭主观的臆断,是很难得出正确的结果的。而家长和老师没有相关专业知识,很容易出现误判。
两种气质类型和少儿多动症普通心里学中,将人的气质类型分为了四种: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其中,胆汁质和多血质人格的孩子,性格上活泼外向、表相出好动的特性。一般对于心理学和少儿多动症不了解的人,很容易把胆汁质和多血质儿童误以为是少儿多动症。
胆汁质气质类型的性格特征: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感体验更为强烈、情绪常态快且表现激烈,性格冲动,但是很快平息,直爽热情,性格外向,脾气急躁易怒,缺少自制力。
多血质气质类型的性格特征:活泼好动,反应快,思维敏捷,朝气蓬勃,情绪发生快且多变,外向,兴趣广泛但易变,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薄弱。

对于判定少儿多动症,上海市多动症协作组研制出了适合我国小学生的儿童行为量表,由14个指标组成:
上课坐立不安上课讲话不断上课小动作多发言不举手,随便叫喊听课不专心,东张西望,被其他声音吸引情绪变化快,易与人争吵干扰他人活动集体活动中喜欢胜利,不能友好玩耍做事心血来潮,随意性强,有始无终随便拿父母的钱,偷窃他人钱财说谎骂人打架学习成绩差逃学或旷课
胆汁质和多血质气质类型的孩子,往往在课堂表现上更加好动,给老师的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也是最容易被误判为少儿多动症的类型。
家长要留心孩子的举动,不要给孩子胡乱贴标签扣帽子,也许孩子本身只是多血质类型,却被家长当做多动症来看待。胡乱贴标签可能会让孩子因为期待效应,而向着父母以为的方向发展。
你以为的小儿多动症可能只是正常的幼儿注意力水平一个人的学习效率高不高,注意力是一个很大的指标。持续稳定的把注意力长期集中在某一个对象上,是保证学习和工作效率的前提。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来讲,注意力稳定持续的时间长度是不一样的。
5-7岁的儿童,注意力维持在同一事物上的时间大约15分钟。7-10岁儿童,注意力稳定的时间大约是20分钟。10-12岁儿童,注意力稳定的时间约是25分钟。12岁以上,注意力稳定时间约为30分钟。成人,注意力稳定时间约1个小时。
也就是说,年龄越小的孩子,注意力持续稳定的时间更短,他们越容易分心,如果老师的授课方式一成不变的话,孩子们很快就会被其它事物所吸引。
在幼儿园里,正常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会根据不同年级的孩子设置不同的课程时长。比如说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一节课的课程时长大约是10分钟左右,这样的时间设置有助于孩子保持注意力。
如果不了解孩子的注意力发展过程,课程设置时间过长,孩子很容易会被周围的事物吸引注意力。这时候,不懂心理学的老师很容易把孩子的正常注意力水平误以为是孩子得了少儿多动症。
如果像小菡妈妈那样被老师误以为是孩子有少儿多动症,可以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检查,确定孩子是少儿多动症,还是仅仅是气质类型引起的活泼好动,抑或是小孩子注意力发展水平引起的。

今日互动:你的孩子有没有哪个瞬间让你觉得有小儿多动症?
我是嘻哈妈妈,嘻嘻和哈哈两个男孩的妈妈,不断学习和实践育儿知识,分享有用的育儿知识和经验交流。喜欢请关注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