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小欢喜”背后的中国教育缩影 小欢喜背后的中国教育缩影

暑期开始,《少年派》《小欢喜》先后火爆各个平台,刷遍朋友圈

小欢喜”背后的中国教育缩影

很多网友都惊呼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 这个编剧是蹲在我家写的剧本吗?太真实了!”我和英子简直就是同病相怜啊”,网友调侃的背后实则是现阶段中国教育模式下的三大家庭类型,更是暴露出不论何种家庭背景、经济实力,都有对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集体焦虑”。

第一种:虎妈猫爸类型

小欢喜背后的中国教育缩影

不同于以前的严父慈母,如今这个社会职场女性越来越多,再加上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承担着较大部分的孩子教育,妈妈们个个化身严厉女战士,把学校当职场,带着孩子披荆斩棘,生怕一不小心自己的孩子就掉了队......

这是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焦虑,作为父母的我们深深的了解打破阶级壁垒是多么困难,而考上一个好大学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可是生活在家境还算优渥的孩子们自信开朗却偏偏在学习这件事上理解不了父母的苦心,不谈学习家庭生活母慈子孝,一到学习孩子就开始对抗父母,家庭矛盾一触即发......此刻爸爸妈妈们需要做的不是灌输大道理:学习是为了你好”,也不是强硬的逼迫孩子,而是激发孩子成长中的情感力和行动力。

小欢喜”背后的中国教育缩影

第二种:放养留守型

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成年人为工作忙碌奔波,孩子就交给了老人,或者干脆就交给了保姆......在这样长期缺少父母陪伴长大的孩子,很多性格叛逆、不听话。孩子们一天天长大,直到有一天,爸爸妈妈们看到了孩子那张不那么好看的成绩单,开始着急,开始挤出时间陪伴孩子,关心孩子的学习,然而,父母好不容易挤出的时间,孩子却不买账,收效甚微。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们要做的不是痛呼:你为什么这么不听话、这么不懂事。”而是认真的反思自身长期家庭生活中角色的缺失,给与孩子认真的陪伴,高质量的陪伴是家庭教育成功的保障。

小欢喜”背后的中国教育缩影

第三种:高压型家庭

如今,很多家庭依旧信奉着严厉的教育才能出优秀的孩子。从小就让孩子生活在密不透风的高压学习中,短期来看,孩子可能确实比同龄人更优秀,学霸,乖巧,懂事......有一种爱,叫以爱之名”,孩子在父母的期待下,在父母一句句:我都是为了你好!我为了你,付出了多少!”下,开始变得越来越沉默。父母对孩子的高期待、高要求,严控制,都体现出名曰爱孩子,实际上却是对孩子的道德绑架,亲子之间的交流已经不是平等状态下了。家庭教育,不仅仅是育物质,育知识,更是育孩子良好充实的精神世界,而这,都建立在父母对孩子平等的关心和理解。别让爱成为绑架孩子的工具。

小欢喜”背后的中国教育缩影

星光记忆祝愿每个家庭找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欢欢喜喜。家庭教育是贯穿一生的,为人父母和为人子女一样,我们都是第一次,难免有磕绊,但相信在每一位爸爸妈妈共同的努力下,孩子们会越来越优秀,道路很长,不必焦虑。

小欢喜”背后的中国教育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