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什么时候,孩子身上背的不再只是学业,而是来自父母期望&焦虑

每一次升学,不仅是对学生的考验,更是也是对家长心理承受能力的检验。为了他,我班都不上”的大义凌然”,亦或者是我每天辛苦上班为了什么”的指责。家长一贯输出,都不曾问过孩子的感受。不管孩子是否能够接受,就一厢情愿的输出,用一切绑架孩子,让他们按照自己设计好的路线前进,一旦有偏差,便有了恨铁不成钢”的责骂或者是我都这样为你付出了,你这样对得起我吗”的指责,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厌烦心理亦或者是很受伤。然而到最后,父母向全世界宣布的是:我这都是为了他好啊,我为他付出了什么...失去什么都无所谓,但是他这样对我”。父母总是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身份上去演绎角色,却没有想到他们正是将家庭氛围推向深渊的人。父母超强的控制欲让孩子很是压抑,明里暗里多少次策划着想要逃离这个家。而那句我都是为了你”的谎言,打倒了多少家庭关系。本该是最好的年华,耳边充斥的却是家长的指责,而换来的更多的也是童怨”。

什么时候,孩子身上背的不再只是学业,而是来自父母期望&焦虑

一直都有人跟我们强调要孝顺,要体谅父母。但是没有人告诉父母,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我们不听不从就是不孝顺?多希望以后能把孝顺”改成孝敬”,不一定要事事顺着,能有自己的主见,对父母的意见保持尊重,这样的生活方式才不会太累,不是吗?

什么时候,孩子身上背的不再只是学业,而是来自父母期望&焦虑

我吃过的盐比他吃过的米都多,不早做打算,为自己的每一次选择负责,比不上别人怎么办?”。是,没有错,家长的顾虑都是这个,在这个社会,没有一点本事,很难很好很完美的活下去。但是,很多人生来就不公平的,家庭环境不同,各自的起跑线不同。父母爱子,则为其计之深也。要怎样去走出一条完美的人生大道,走向人生巅峰,很多家长已经为孩子策划的完美通关路,只有孩子按照自己的话去做,必定坏不到哪里去。一切的计划看似完美,父母考虑了所有,却偏偏没有真正尊重过孩子的想法。

什么时候,孩子身上背的不再只是学业,而是来自父母期望&焦虑

记得有一个笑话,世界上有三种鸟,一种是一出生就会飞的,一种是慢慢自己学着飞的,另外一种是自己不会飞还有一直催促着孩子去飞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孩子?”,这样的笑话像极了一个女朋友哭着要求男朋友的安慰,原因是她一切都可以为了他去改变,一切都是为了他去牺牲”。这样控制欲极强的关系,注定了这段感情走不远,而男女朋友大不了就分手,但是,这样的控制欲要是发生在父母和孩子身上,更多的就是把孩子控制到压抑,得抑郁症,最后嚎着说她不想要这样的爱,她配不上这样的爱”。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样的关系让她不舒服,但孩子却不舍得伤害你,她不想不孝顺,她也没想过要去辜负什么,但是她做不到。

什么时候,孩子身上背的不再只是学业,而是来自父母期望&焦虑

什么时候,孩子身上背的不再只是学业,而是来自父母期望&焦虑

退一万步走,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家教一定不好吗?从《家有儿女》到《小欢喜》,所有的指标都表示,夏东海”式的父母才是我们最喜欢的家长。如果家长能把我们摆在一个人的位置上,心平气和的和我们交流,能够尊重我们,听我们真正想说的话,而不是把我们当成你们的附属,什么都按照你们的要求来,什么都按照你们的期望去发展,成为你们在别人面前可以炫耀的精致成品”,那样家里的矛盾会少很多,这样的氛围不仅是你们大人想要的,也是我们所羡慕的。

什么时候,孩子身上背的不再只是学业,而是来自父母期望&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