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17岁拥有第一部手机开始,我就把手机语言设置为英文。虽然当时设置菜单里有很多单词都还不认识,但我已经知道想要学好一门语言,没有比运用”更好的方法了。
那时我还没坐过飞机,没有护照,没有跟外国人说过一句话,但我的手机再也没有用过中文界面,胆子大一些之后,我就把电脑也设置成英文。
都说想要学好英文,必须有好的英文环境。我初一才开始接触英文,也没有什么好的环境,只能用我知道的笨办法给自己创造环境。
现在的我已经不学习”英文了,或者说不用传统的方式学习英文了。我不看新概念、不背单词、不分析语法、不再用中文做桥梁理解英文单词。我只严格要求自己:可以用英文的时候,坚决不给自己偷懒的机会用中文。
前段时间就有一个极好的这样的机会:在新西兰生孩子。
从预约助产士到到抽血体检,从沟通生产过程到孩子出生后打疫苗,我填写了不少表格。大部分表格都有这样这样一个选项:需不需要现场有翻译的帮助。
每次我都选择:否。

我担心过自己会听不懂专有名词,也知道如果无法清楚表达自己,有可能会影响对方对我的诊断。但是只有这样才能逼自己跳出舒适区,在日常口语的基础上扩充特定专业的词汇和用法。
谁知道这一整个流程走下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大部分人都愿意耐心解释你看不懂的专有名词。假设你跟一个学习中文的外国人对话,我相信你是很难对别人产生批判心里的。相反,你会抱着赞扬、鼓励的态度跟对方说话,也会很耐心地解释对方一时无法理解的内容。那么你为什么会觉得如果自己哪句话没有听明白,会遭到对方的小看呢?
在整个备孕、生产的过程中,只要有单词我没听懂,我所接触到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会很耐心地跟我解释。假如连解释也没听懂的话,再查字典也来得及。
回想一下,那些会以你的英文水平来Judge你的人,自己也是英文学习者,而不是native speaker吧。
查询中文含义之前,先用图片搜索帮助理解。在大学期间,我购买了一个学习单词的软件安装在电脑上。现在我已经记不得这个软件的名字,但是它可能是我用过的学习单词最有效的软件。
除了有发音、例句、英文释义、中英对照之外,它的特点在于每一次学习新单词时,会进入浏览器搜索一堆图片,然后你再从中选出自己印象最深刻、最符合这个单词含义的图片关联到这个单词下。以后再看这个词时,就会调取关联的图片。

我是视觉化学习者,这样一个额外的关联图片的步骤大大加深了我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
根据EducationPlanner的解释,一共有三种学习者:
Visual:If you are a visual learner, you learn by reading or seeing pictures. 视觉学习者Auditory:If you are an auditory learner, you learn by hearing and listening. 听觉学习者Tactitle:If you are a tactile learner, you learn by touching and doing. 触感学习者或许你和我一样,那么搜索图片的这个步骤可以帮你加深印象,而不是每次都需要依靠中文对照进行理解。慢慢地,就可以在摆脱中文的情况下学习英文。
很多都不是不认识单词的问题,只是不了解不同语境下的用法。所有脱离语境学习单词的方法,都是耍流氓!举例来说,我用了好几年来学习Induction这个词。
2011年:我入职北京一家公司时,当时入职前一周,老板给我安排了非常周全的Induction Plan,让我有机会了解整个部门以及跟其他部门的合作。在这里,Induction是指入职,加入”。2015年:我们装修房子,因为居住的公寓不能有明火,炉子只能选Induction Cooktop,在这里,Induction是指感应式”。2019年: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等孩子自然到来,我学会了Induction of labour是指催产。跨越了这么多年才接触到这个单词不同语境下的不同含义,每一次印象都非常深刻。后来查了字典才知道,Induct有下面几个意思:

这样一来,更强化了我对Induction的理解,永生都不会再忘记这个词了。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说了这么多,你依旧是在英文环境里生活呀,当然有这样的好条件练习英文。
那么,我建议你从现在起,每天的空闲时间、甚至是睡觉时间都戴上耳机,听BBC新闻,听英文播客,听美剧英剧,听你所感兴趣的所有英文内容。一直听到天昏地暗,听到你觉得地铁里的所有人似乎都在说着英语。
我是怎么知道这个方法会管用的呢?偷偷告诉你,这也是我用过的笨办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