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宝宝打人、爱说脏话?想改掉孩子身上的这些坏毛病,一点也不难

小孩子也真是怪了,为什么好的一直教,总学不会,而坏习惯都不用教,自己就学会了!”

今天的育儿沙龙会上,一个宝妈对儿子的控诉”,立马得到了很多宝妈的随声附和,妈妈们忍不住都发起牢骚:没错,我家的也是这样!”

今天的育儿分享导师薛老师会心的笑了笑:那我要恭喜各位宝妈们了,你们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这说明你们的孩子模仿能力都很优秀,同时这也是一个好的信号——提醒我们自己可以更优秀的信号。”

接着薛老师先跟我们分享了她家2个娃的故事吧:

有天晚上,大儿子惊喜地喊: "妈妈,快来看,弟弟太好笑了,他能听懂我的话变脸,完全不会弄错哟! ”哥哥牵着笑眯眯的小豆走到我面前。

哥哥对着弟弟说: 表演笑笑脸给妈妈看。”小豆立刻微笑地看着妈妈。当哥哥说: 哭哭脸。”小豆很快把眉头挤在一起,并举起手做出擦眼泪的样子…….哥不按规则地变化着指令: 哭哭脸” 笑笑脸” 开心” 伤心”弟弟果然能够正确地变换表情,一次也没有弄错。

想不到平时妈妈和弟弟一起看图画书,常常教弟弟指出书中人物的情绪表情,这一游戏方式被小学三年级的大儿子给发扬光大了。兄弟两人年纪相差足足有7岁,竟然还能够和谐地玩起听指令换表情”的游戏,两人一唱一和的模样实在很有趣。

妈妈的生气脸!”我转头送给哥哥一记白眼,忍不住抗议: "哥哥别乱讲,这么奇怪的指令太难了吧?”

哥哥却哈哈大笑,因为当小豆听到生气脸” ,不到两秒钟就立刻嘟起小嘴、眉头紧缩,表情严肃地瞪着妈妈,然后一动也不动。

妈妈生气的时候有这么难看吗?”

哈哈,这是弟弟自己会的,我是好心训练他的反应,并不是乱教哟!”哥哥笑着解释安慰我到。

小宝宝学生气的模样实在太可爱了,为此我还特别找了照相机,再请弟弟表演一次让我拍下来。

如今这张妈妈生气脸”的照片还随时提醒着我,即使再累也要调整自己的情绪,要记得经常保持微笑。

不讳言,我也曾是个性情比较急躁的年轻妈妈,身为职业女性,可能在生活中多多少少会忍不住催促小孩动作快一点儿,所以显得焦躁,也容易生闷气。所以,你知道了吗?

孩子身上的坏习惯,其实就是我们家长自己的坏习惯。孩子只是在模仿我们。

或许,你自己不觉得。但你问下偶尔来你家玩的亲戚朋友就知道,孩子的行为举止和你们是有多么大的相似之处。

因为宝宝有很好的观察模仿能力,所以和父母(也有的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久了,自然在举手投足当中就会有些相似,或许家人不容易发现,但陌生人很快可以从他们说话的语气和习惯用语中发现其中的雷同和默契。

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宝宝身上有着爸爸妈妈的遗传基因,所以子女跟父母不仅脸形、外貌长得很像,行为和动作也会有很多相似的。

包括宝宝现在的情绪状态如何,那所有的家人和照顾者可都是脱不了干系呢!

如果我们希望宝宝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自己先做这样的人,因为身教比言教影响更大。

大人所说的坏习惯多半是比较明显的不寻常举动,而特别的动作或声音最容易吸引宝宝的注意,所以我们常能见到小宝宝会模仿大人咳嗽、学大人做出抽香烟的动作、学大人看书的样子而拿起上下颠倒的杂志或书报有模有样地翻阅…

大部分小宝宝的模仿行为只是回忆脑海中曾经看过的画面和动作,他们还不具备判断能力,无法知道什么可以学,什么不可以学。所以当家中有了新生的小宝宝,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宝宝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大人在宝宝身上所见到的小缺点,极有可能在自己的身上也有,只不过是平常自己看不见。

今日总结和温馨提醒:

情绪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宝宝还是婴幼儿时,就开始逐渐发展成熟的,虽然这个阶段的宝宝还不会讲话表达自己,但对大人的言语和情绪,却能很好的感知。所以大人的说话和表达方式,会对宝宝的一生产生长久的影响。

所以,想要让孩子爱笑,家长就要经常对孩子笑;想要孩子少哭闹,家长就要少些愤怒的情绪;想要孩子积极乐观,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坦然的面对不顺心的事。

或许大人平时有很多的事要忙,可是千万不能把负面情绪发泄在婴幼儿身上,宝宝能懂的可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