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的孩子们,正逢成为小学新生之际,他们可能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三种反常”行为,【叛逆和挑战规则】、【负面情绪暴增】、【表现出贪玩和懒散】。本篇文章将为读者借由这三种孩子容易出现的反常”行为进行分析,作者也希望从实践的角度,与读者们分享一些思考和心得,希望对读者们有用。初入小学的孩子,突然叛逆、无礼、挑战规则的反常”行为,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教养,而是因为他们有了更强的独立能力,他们需要建立新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就拿掰腕子这个有趣的游戏来说,与三岁孩子比起来,7岁的孩子比较不容易掰,很明显他们的力气更大了,反抗意识和能力更强了,没有家长希望7岁的孩子放弃在掰腕子比赛中去用力,如果我们不希望他们放弃,也就不应该要求孩子去一下子完全服从和听话。孩子进入小学后,他们被要求绝对性的服从,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有独立意识的孩子们,他们感到自己被命令,而不是被尊重和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给予孩子们更多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孩子就必然会反抗和搞事情。
每一个从家庭中走出来的孩子,都在聚光灯”下长大,他们得到的关注足以让他们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在家庭里,孩子们形成了一种【自我价值】的界限,就是【我最重要】或者【我很重要】。而在学校,他们需要理解和建立一种新的集体的自我价值界限,就是【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都是主人,都有权利和承担相应的责任】,且【多数人在一起的时候,每个人都是支持者和奉献者】。这两个基本的集体中自我价值的界限感的建立,可以平衡小我与大我,个人与集体的矛盾关系。孩子们,就真的有可能成为班级的主人,而不是敌人”。
7岁左右的孩子,需要与家长建立新的积极的亲子关系 — 【信任关系】初入小学的孩子,他们在经历与父母的第三次重大分离,第一次是与妈妈的子宫分离;第二次是入园;第三次就是初入小学;前两次的分离,都关乎到安全感,孩子需要建立安全的亲子关系,而第三次的分离,是孩子真的开始要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建立更多的掌控感和自主权,他们需要的是【信任】,意味着说家长要勇敢地学会【放手】,比如相信孩子可以自己回家,支持他们的决定等。在信任的关系中,他们会有更大的力量去融入新环境,去创造。当然,信任是彼此的,在这个时期,家长说话算数,才可以获得孩子的信任,家长讲的话,也才会有含金量,被孩子重视。
在家庭里,尽量为孩子营造自由的,以孩子为主的学习空间,跟着孩子一起去发现,解放孩子的思维,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因为学习兴趣来自好奇心。
7岁孩子,负面情绪暴增,不是因为他们适应能力差,情商低,而是因为他们在[SAY NO], 在告诉家长们,我感到我的权利不见了,我需要拿回它。小学生,在学校用超乎常人的意志约束自己,适应新环境,遵守各种规则,他们消耗了很大的能量在控制自己上,暂时妥协,放弃了自己的愿望和权利,他们需要权利补偿,就是回到家,他们可以有空间和机会,做决定,做选择。他们积压的负面情绪,也会在他们不能如愿以偿的时候,表达或者流露出来。
孩子回到家更爱玩和懒散,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偷懒,而是他们在充电。孩子在学校调动自己的力量,意志力应付学业和生活,回到家,他们需要充电和放松,家长需要给予孩子空间,享受生活和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每个孩子都有资格休息。
读者们,家长们,小学生活,对孩子来说,是人生又一段新的旅程,我们都爱孩子,就坚定地爱到底,相信我们的孩子,都是独一无二且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一起成长,后面继续分享。
作者:穆思容 亲子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