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超载被查,父亲赌气扔下儿子:父母逞一时之气,或成孩子一生之痛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个纠心的视频:一位父亲在高速上因超载被查,怒冲冲地把三岁的儿子扔到马路上,说不要了孩子。”

孩子被摔破了额头,他顾不得疼痛,爬起来追爸爸,求别爸爸丢下他。

超载的原因是一家人送孩子的爷爷去看病。交警按规定超载一人扣6分,罚款50元,这位父亲就做出了这惊人的动作。

父亲的做法太过偏激。拿孩子出气,不仅不能解决问题,父亲的暴力言行将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深深的伤害,或成为孩子一生的阴影。

古人云三思而后行。”遇到事要沉着冷静,否则,呈一时之气,可能成为孩子一生的痛。

01

他用两巴掌甩去了十七年的亲情

作家麦家与父亲曾有过十七年的冷漠与隔阂。他从十四岁起,有十七年时间没喊过一句父亲。

这究竟是为什么?在《艺术人文》节目访谈中,他说最初的伤痛就是父亲的一巴掌,并通过《致父信》一文,回忆了童年这次刻苦铭心的挨打经历。

一次,同学骂他的父亲是反革命”,麦家无法忍受别人如此侮辱自己的父亲,就把同学揍了一顿。

他本以为自己为捍卫父亲的荣誉把同学打趴下了,应该受到父亲的表扬。

可父亲却狠狠地扇了他两大耳光,把他已经受伤的鼻梁都打歪了。

他在《致父信》中说那两巴掌像一把刀插入了他的心里,怎么也拔不出来,从那以后,我就变了,变成了一个孤独的孩子。”

也有人为他的父亲辩解,认为他狠心打儿子,是出于对儿子的保护,故意在外人面前划清父子界线。

可是,如此暴戾的护犊方式,深深伤害了孩子,让孩子的心灵从此变得封闭、黑暗。

麦家因此而造成的性格缺陷影响了自己一生,还传染给了儿子。

在《朗读者》栏目中,他谈及儿子的叛逆,中学期间整整三年,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与父母交流。

麦家痛苦地认为,自己的孩子那么叛逆,那是他应该还的债。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发现,打孩子的负面影响并不会立马出现,而是会在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出现。

有人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02

长大后,她成了自虐狂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认为,多数人心理失衡而导致行为偏差,都与父母带给她们的伤害有关。

知乎里,有位网友的自述让人心疼。

她出自单亲家庭,因为妈妈性情暴躁,她小时候挨了不少打。

最难忘的是,一天下午,学校提前放学。才上初一的她,开心地约了最好的朋友来家里一起玩跑跑卡丁车”游戏。

正当他们玩得开心的时候,妈妈突然回来,见此情景很恼火,直接甩了女儿一巴掌,还把男孩骂了个狗血淋头,并威胁男孩再来就打断他的腿。

傍晚,妈妈还不解气,打电话到同学家大骂家长,女儿羞愧难当。从此,班上的男同学再没谁愿意搭理她。

在这种阴影的笼罩中,长大之后的她了个受虐狂,会拿小刀割自己的手腕,用针扎自己,还曾自杀过。甚至和男朋友在一起时,她想要被男朋友虐。

母亲担心孩子懵懂无知,受到伤害。明明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和保护,却由于过于冲动,伤害了孩子与同学的自尊和友谊,使女儿陷入孤立的境地。

妈妈不是不爱孩子,只是她不懂得理解、尊重孩子,把保护孩子当成了控制孩子。

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说:所有的孩子一开始都是成为自己的人”,但抚养者们非得按照自己意愿去塑造孩子,于是孩子的意志就被压倒了,最终在不同程度上丢失了自己。

03

父母的爱为什么变成了对孩子的伤害?

没有哪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为什么爱最终变成了对孩子的伤害?

很多时候是出于对孩子的控制,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指出因为父母有可怕的不安全感,他们要掌控一切,任何一个小小的失控,都会让他们觉得掉入了深渊,所以他们要不惜一切来打压你的自由意志。”

其次是受情绪的控制,一旦孩子不听话,就会冲动打骂孩子。《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如是说在潜意识上,通过打孩子,做父亲的可以宣泄自己在其他地方郁积的负面情绪。”

在电视连续剧《小欢喜》中,因为儿子违反校规,父亲命令儿子当着大家的面作保证,儿子季杨杨却把这当成了对父亲的控诉。

父亲尴尬无比,愤怒地打了儿子一巴掌,儿子夺门而去,父子关系更加恶化。

在控制欲和情绪的主宰下,父母的爱无形中成为了对孩子的伤害,这种伤害究竟有多大?

知乎上,网友的留言令人唏嘘:

我爸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让我没有安全感,一直以来情绪很不稳定。”

我内心的自卑、不自信告诉我,黑暗看上去是从我身上过去了,但它幻化成许多阴影继续留存在我身上,也许余生都会伴随它们。”

因为小时候被父母打骂教育的刺激下,我变得很情绪化,敏感,走极端。”

这些心灵独白,也许父母永远也听不到。

04

好的父母都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拿破仑说过: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父母是孩子最信赖的人,是孩子的引路人,好的父母都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性地爱孩子。

1.乐观教育,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美国心理学教授马丁认为:乐观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父母要以宽容、接纳、愉悦和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周边的世界,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电影《银河补习班》中,马飞是个叛逆的学渣,还因表现不好而被退学。

父亲马皓文并没有悲观失望,更没有打骂孩子,而是极力帮助、鼓励儿子,为儿子争取学习机会,并保证只要一个学期,马文一定可以考到年级前十。

在父亲的信任和鼓励下,儿子重拾了对自己的信心,经过努力终于考取年级前十,令所有人刮目相看。

2.尊重孩子,让孩子成为成为自己的人”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个体,武志红说父母不要试图扮演孩子的决定者,而应该给予孩子独立探索的自由,那样,即便是幼小的孩子也是一个‘成为自己的人。’”

在一期《少年爱迪生》节目里,有个叫王文鹤的男孩凭借研制的定时投喂器成功晋级,这一机器解脱了人工喂鹅的辛苦。

这个孩子来自于年收入十万不到的家庭,父母为了支持他放弃高考赴日本求学,把房子也卖了。

好的父母不是控制孩子,而是成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