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缺乏同情心,是父母教育的缺失,给孩子树立好榜样才是根本

莓果妈妈原创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新闻的大体内容是:有五位社会青年,因为无事可做于是便想寻求点刺激,他们看到路边一位拾荒的流浪汉,于是便向这位流浪汉进行了百般侮辱殴打,先是用棍子抽打老人的腿,后来又转身轮流扇打老人耳光,老人手无缚鸡之力只能束手无策的坐在那里任由他们侮辱打骂。

这时候路边经过一对父女,看见老人备受折磨的样子,父亲想要前去解救这位老人,但这时候女儿却拽住父亲的衣角,悄声告诉父亲:妈妈说过不要管闲事,要不然惹祸上身他们再把你打伤,到时候我可不管你”女儿的一番话让父亲感到十分惊讶,父亲不由得幻想起是否当自己老了之后,孩子也会这样对待自己,不管不问?这才意识到对孩子的教育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一、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并不准确,家长的以身示范”才是决定孩子未来的关键

老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们的日常言行举止确实能反映出他们的性格和品行,但未来孩子会有怎样的发展谁都说不准,毕竟这个时期的孩子心性和德性还没有发育完善,他们的可塑性极强,所以影响孩子同情心的原因也有很多,包括社会、家庭、学校,但这些因素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家长的以身示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现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总是为了弥补自己童年的缺憾,把所有的爱全都倾注在孩子身上,甚至把孩子侍奉成家里的掌上明珠,打不得骂不得,本应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真善美教育的,但却因为害怕孩子吃亏,便会向孩子传递一些消极的情感教导和处理方式。

比如大街上看见有被欺负的弱势群体时,不要多事,事不关己不要开口;好心没好报,好人往往都没有一个好下场等等这些话语在不知不觉中消磨着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所以往往有时候家长的以身作则”才是决定孩子未来的关键。所以家长最好对孩子树立好榜样,陪孩子看正面、积极的书籍、将一些人性道德的故事给孩子听,这样的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同情心才会慢慢建立起来。

二、缺少同情心的孩子,未来会怎样?

1、严重的性格缺陷

缺少的同情心的孩子大多数是家长溺爱的结果,长期生活在这种被人处处照顾,衣食无忧的环境中,孩子很容易习惯这种高人一等的感觉,进而就会变得自私自利,稍有不顺就会大发雷霆,脾气暴躁易怒,一旦脱离父母的怀抱,就会变得胆小无能,自信全无,从而造成严重的性格缺陷。

2、人际关系堪忧

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因而比较任性、自私,自我意识比较强烈,常常会以自我为中心,不懂换位思考,更不愿与别人进行分享与合作,经常与他人发生冲突和矛盾,不知道如何谦让和包容他人,这样的孩子身边几乎很少有知心朋友,久而久之人际关系会越来越差。

3、不懂换位思考,易走极端

换位思考的人能更好的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是一种爱、一种宽容,也是一种美德,但缺乏同情心的人往往不懂如何换位思考,因此很容易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例如现在的许多中小学学生因压力或种种原因跳楼自杀的新闻屡见不鲜,除了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十分弱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同情心,不懂换位思考,但凡多想一想若自己真的离开人世了,父母和那些爱自己的人,他们会怎么样,是不是也要经受痛苦?站在他们的角度想一想这些问题,这些悲剧也就不会发生。

孩子缺乏同情心,会对孩子本身的健康和未来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要知道孩子的同情心会在幼年的时候经常出现,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及时观察并发现孩子的同情心,从而加以正确的引导和鼓励。

三、培养孩子的同情之心,刻不容缓

1、家长以身作则

不管做什么事情,家长都要体现出自己的榜样力量,这是对孩子最有效且最优质的教育,孩子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日后如何发展就要看在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是如何向家长学习的,若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孩子没有同情心,那么孩子在对待其他人的时候同样也会没有同情心。

作为家长要客观评价和对待自己身边发生的一切事物,当别人成功时要用赞赏的语气去夸赞;当别人讲述自己的不幸时,家长要用同情的语言去安慰他人,正确对待被人的成功与失败,给孩子正确明确社会的道德底线,在孩子面前树立好榜样。

2、通过阅读训练孩子的移情能力

当孩子在阅读时,他们能站在角色的角度去理解人物的心情和感受,所以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一些阅读来训练孩子的移情能力,这一过程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1)询问假如你是”

当孩子阅读时,家长可以主动向孩子发问假如你是他,你会怎么样做?”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2)你有什么感想”

这个提问是激起孩子对于类似经历的回忆,让孩子回想当时这件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有什么样的感受?从而真切的体验到角色的感受。

(3)鼓励孩子考虑你”而不是我”

鼓励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别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并让孩子学会自问自答,他们接下来该怎么样?这对他们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注意在孩子阅读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留心每一个变化的小细节,抓住培养孩子同情心的机会。

3、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除了阅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社会实践更能很好的培养孩子的同情心。比如一些简单的家务,让孩子体验当一天的小主人,让孩子真切体验到辛苦上了一天班的家长回到家后还要做这么繁杂的家务活,真的是非常辛苦!还可以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接触不同的人群,在这其中学会互相尊重、互相体谅、互相包容的良好品质。

同情心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垫脚石,但同情心也不光光只是个口号,更重要的是要真真切切落实到行动上才能得到升华,这就需要家长的及时引导和指正。

今日互动话题:你平时是怎样教育孩子拥有同情心的?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