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孩子的生活轨迹不一定能够按照家长所预想的那样,那么应该怎样增加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呢,如何才能够跟孩子融洽的相处呢?如何引导孩子做正确的事呢?这些一直都是每一位家长所思考的问题。

1、孩子心灵的成长需要自由空间
一家公司里,几条小鱼放在一个鱼缸里,好几年了,竟然还是那么小,于是人们认为,这鱼就是这种小个头。有一天,鱼缸被打破了,因为一时找不到鱼缸,于是,就把他们养在院子塘里。没想这些鱼竟然疯了似的长的很大。

鱼需要自由的成长空间,人更是如此。我们常常帮孩子作出选择,选择学校,选择衣服,选择玩具等等,我们常常帮孩子作出回答。因而,孩子没有选择,没有思考。所以,他没有创新思维,也不会有太多尝试。你可以让他学到很多知识,你却无法让他举一反三,也无法让他有更好的想象力。

2、对孩子报有积极的期望
罗森塔尔是20世纪美国的心理学家,皮格马翁是古希腊神话的主角。在皮格马翁神话里,他是赛甫路斯的国王,也是位雕像家。他爱上了自己的一尊美女雕像,他期待她能接受她的爱。他执着的爱,感动了爱神,于是雕像活了,成了国王的妻子。于是有了今天的赛甫路斯人。

神话终归博人一笑。而罗森塔尔的试验,却得出了这个效应。他对两组随意组合的学生分别给予积极和消极的评价,后来,果真就是那样的积极或消极的结果。积极的期望,其实就是一种外界的支持。

在人们的心目中,家人、朋友是这种支持力量的核心,家人、朋友的期望支持也更有塑造力。在你挫折的时候,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成人,对这种力量都非常期待。反过来,缺少这种积极的期望与支持,他就变得消极,或者在挫折后一蹶不振。

3、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人的习惯是被培养的,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而事实证明,一个好的习惯,会让人走向成功,或者拥有好的心态。

有一个鲸鱼实验。科学家在水里放一堵玻璃墙,鲸鱼和实物各放在一边。一开始,鲸鱼猛烈的撞击着玻璃,后来它终于发现,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段时间后,它不再撞击了。后来科学家把玻璃墙拆了,然而,鲸鱼还是如有玻璃墙一样,只在自己那边活动。

人的行为正如这个故事一样,在一段时间或一些重复的经历后,就被固定起来,就形成了习惯。研究表明,21天就足以形成一个习惯。当然,如果要改变一个习惯,也跟这个习惯形成的时间有很大关联,改变会更难,要花费更多时间。所以,我们要注重孩子的细节,注重引导。一个好的习惯,就是一笔财富,他会享用一生的。

4、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怎么样培养好奇心呢?假设一个公园,没有假山或房子屏障,没有曲折的道路,我们从外面就能一览无遗,那你就不会对它有多少兴趣。相反,正是有了这些,我们才愿意进去了解了解。这就是好奇心。在教育界,有一个抽签教学法。学生对原有的学习内容容易厌倦。因而学习就变得消极。

人对事物的好奇心是容易变化的,这也就不难解释一个人在同一个岗位做的越久,越难出成绩。同样的事物,加以变化,有时带上些游戏成分,结果就会变成积极的方面了。

5、孩子的成长需要梦想
在比尔老师的课堂里,他布置了这样关于未来理想的作文。罗伯特同学描绘了一个200亩牧场,以及在这个牧场里纵马奔驰的情况,并为自己的设想画了一幅牧场图。比尔老师给了一个F的评价(即差的评价)。罗伯特满怀希望,却没有得到好的评价,他问了老师。老师的回答是太不切合实际”。因为罗伯特的父亲只是一位驯马师。他要求罗伯特重做一份作业,就可以给出一个好成绩。罗伯特思考再三,并没有那么做。多年来,这个F作业,就成了激励他的动力。多年以后,他果真拥有了200亩的牧场,当年迈的比尔老师来参观时,比尔老师泪流满面,要知道,他差一点就毁了一个孩子的梦想。

当西方老师努力挖掘学生的想象力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在告诉孩子标准答案”。

当年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如今已经实现。没有很多失败的尝试,哪来今日的神话呢。当我们给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交待一件事时,不要急着教他怎么去做,你只需要告诉他应该做成什么样就行了,必要的时候,做一些安全方面的注意提醒。至于方法,让他们去想好了。而在这期间,我们只需要鼓励再鼓励。

6、勇于让孩子犯错误
南风与北风打赌,看谁的风力更强大。它们约定,看谁能把行人的衣服脱下来。北风冷冷的、张牙舞爪的吹,行人把衣服越裹越紧;南风出马了,它徐徐的吹,温暖的吹,直到风和日丽,行人都脱掉大衣。南风胜利了。那么,南风为什么胜利了呢,因为它让人们的行为是发自内心的。这种启发人们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达到目的的做法,被称作南风效应”。

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任何错误,只要悔改,总可以回头。心理学家说,一个错误一旦发生,就算再发火,它也发生了,我们要做的是,如何避免重复犯这个错误,并要收拾这个错误带来的残局。

了解事情的情况,并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法,这正是商人世界里的双赢法则。我们只是为了解决问题,哪怕是错误,而不是为了生一时之气,而让错误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另一方面,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他的一切都在尝试与成长的阶段,多加宽容,注重引导,不正是我们都需要的吗?而如果,孩子并不喜欢和信任你,你说的一切都很难奏效。

7、让孩子自己承认过错
卢梭认为:儿童所受的惩罚,正是他的过失所带来的自然结果,这就是自然惩罚。用我们的话说: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的过失,不可能由别人来承担。孩子自己感受经历的东西,往往比我们传教给他的深刻。

在教育孩子上,父母更应该做出榜样。爸爸因来了客人,与客人倚着门聊起天来,这天的风很大,门几次被风吹开,埃迪的作业本被吹的哗哗响。门再一次被吹开的时候,埃迪猛的把门关上。而这时,外面传来爸爸的痛苦声。满脸怒气的爸爸对着惊恐的埃迪,举起的手就要打下去了。而爸爸终于没打下去。事后,爸爸对埃迪说:是我把手放在门的夹缝里,错误在我,为什么要打你呢。教育,不光是口头说教,言传身教,影响不可谓不大。

8、孩子心灵的成长需要尊重
自尊是人生要学的第一个原则。在一个老师的课堂里,老师拿出一本著名漫画家的书,告诉孩子们这本书里的故事,也叫孩子们自己讲一个故事,并让他们画出来。虽然孩子们的故事很不成故事,画的也不成样,老师还是很认真的记下来,并将记下的故事跟画装在一起。

他告诉大家,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现在你们小,以后长大了,就能写出好的书来,也会成为伟大的人物。要让孩子真正长大成人,就应该让孩子从小就站着”,而不是趴着”去仰视那些大人物。这种对等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有一个自信和健全的人格。

研究表明,与9个月到3岁的幼儿多交谈,他长大以后会更聪明。子女与父母之间关系平等,相互尊重,且保持沟通交流的家庭,孩子的智商明显比别的孩子高出许多。

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个独立的人,尊重他的隐私,尊重他的选择,尊重他的朋友,常跟他交流,多加尊重,合理引导,他就会得到更好的成长。

9、从小培养孩子的耐心
人有无耐心,表现在两个方向。一个是,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另一个是,能够等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到来。这中间,区别的就在于,一个不等,一个可以等。这个等,就是耐心。

克制是可以培养的,个人建议自己一个人难做到,应该两人配合或者多人配合去实现。有一个三分钟游戏”。孩子不喜欢读书,只喜欢玩游戏、看电视。爸爸找来一个仿古的沙漏,而孩子非常想玩这个沙漏。

爸爸就跟他约定:这个漏斗是古时的计时器,沙子漏完正好是三分钟,咱们一起看故事书,三分钟一到,你就去玩吧。开始几次,孩子根本没看书,而是盯着沙漏看,等沙子漏完就去玩了;但爸爸并不气馁,多次之后,孩子慢慢的把视线转移到书上来。重复多次,孩子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了,要求延长时间,但爸爸坚持只看三分钟。很多次后,孩子就主动去看书去了。三分钟,正是适合孩子注意力的特点,三分钟之后,就打住,要经过很多次培养,形成习惯,这样,孩子就能做到在一定时间内专注于一件事物了。家长的恒心和耐心也得到了考验。

10、让孩子自己去品尝生活的滋味
我们应该让孩子积极感受丰富多彩的外界环境,从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很多家长怕孩子吃苦受到危险等情况,把孩子放在较好的环境里,家长这样做的话,孩子不仅会眼界狭小、心胸狭隘,而且会因为缺少很多社会实践,对未来多变的社会环境将难以适应。

我们要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工作里来,让他们自己打扫卫生、整理床铺,或让他们可以去做或愿意去做更多的事情,家长就做一个观众,看着他们自己成长。

教育孩子绝对不可简单粗暴,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向,这样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文章整理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