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原创作者 乐妈谈育儿:关爱母婴生活,专注幼儿成长,分享育儿心经!
以前,乐妈每次看到有小孩子哭闹不止时,总会心生怜悯,并暗自责怪一旁的父母,为什么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呢?孩子这样哭闹,也不制止一下?直到自己升级做了妈妈之后,才明白自己以前的想法太过于简单了。这是因为:小孩到了一个阶段,他们婴儿时期的天使光环”好像就慢慢消失了。这个时候,他们再遇到不顺自己心意的事,就会跟大人唱反调,甚至会出现无理取闹的举动,家长对他说什么也听不进去,反而还会变本加厉。

乐妈很早以前听到两岁小孩猫狗嫌”的说法时,本来认为只要对孩子付出足够耐心,并认真管教和及时纠正他们,应该没这么夸张吧!然而,当儿子刚满两岁不久,乐妈就见证了幼儿叛逆期的厉害。
一直以来,总觉得自己还算是很有耐性的,当遇到了幼儿叛逆期的儿子,我几乎每天都处在高血压的状态。乐妈认为:两岁不仅仅是猫狗嫌,简直可以说是鬼见愁”!

在孩子的抚养过程中,可以说每一位家长都是费尽心思地教育和引导自己的孩子,期望的就是能教出一个听话、守规矩的好孩子。但是,总有那么一段时期,孩子完全不愿意听从家长的安排,他们会极尽所能地跟大人唱反调,坚持自己的意见(即便自己是错的)。该吃饭时,他们不想吃饭,只想吃零食;在逛商城时,看到喜欢的玩具就想带回家;在游乐场玩耍时,无论爸妈怎么叫他们回家,死拖活赖也不肯走……等等,这些情景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演着。

幼儿叛逆期”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次的叛逆时期,通常会在两岁前后出现,孩子的自我认知在此时成形,想要自己决定很多事情,包括吃什么食物、穿什么衣服等等。这个时期,如果爸妈不顺从他们的决定,就会以大叫、哭闹耍赖、摔东西等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所以在东方有两三岁猫狗嫌”的说法,西方更以terrible 2 horrible 3(可怕的两三岁)”来形容这个恐怖的叛逆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除了宣示自主权,耍赖、唱反调以外,还有三个可能的原因,家长只要根据不同状况采取对应的解决的方法,度过这段叛逆时期,还是很简单的。

很多家长会先给孩子定下诸如只能吃一个哟”、再看半个小时就要睡觉呀!”之类的约定,但孩子对数字和时间观念还没有建立,他们并不理解大人所说的一个”和半小时”代表的什么?所以他们即便是答应了约定”,最终还是毁约。这时,家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孩子们的毁约并不是没有守信哟!
应对措施:
由于孩子还没有清楚对数量认知,家长没有必要跟他们立明确的规范,可用用转移目标的方式来达到预期的结果。比方说,如果孩子吵着要买玩具,家长可以问他:爸爸(妈妈)带你去吃好美味的点,你喜欢的甜甜圈,还是布丁呢?”;当孩子坚持不回家,可以问:咱们回家看故事书啰,你是想看绘本A,还是绘本B呢?”。家长一定要试着善用孩子喜欢选择的特性,引导他们走出当下的坚持。

在孩子的意识里是没有耐心”这个概念的,一旦他们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像是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他们立刻就会拿出武器”来逼迫大人妥协。最常用的武器”当然就是:哭闹、耍赖、就地打滚了。
应对措施:
家长遇到这种状况时,一定要保持绝对的理性与冷静,并且不可就此妥协,只要有过一次成功的先例,他们就会知道这招管用,屡试不爽。可先带孩子离开当下的环境,让他们在厕所或是人少的地方发泄一下情绪,等情绪稍微平静时,再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以平静、坚定的口气告诉他们,现在应该要做的事。

如果家长在陪孩子时,仍然做自己的事(一直在低头滑手机),对孩子的各种行为忽略或敷衍回应,他们会认为自己在家长的心里,手机比他还重要。这时,孩子就可能会尝试采取一些较激烈的行为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像是大声哭喊、尖叫,甚至做出一些危险的举动。
应对措施:
在陪孩子做任何事的时候,家长都必须要全神贯注,并热情响应孩子的任何反应;不要将孩子晾在旁边让他自己玩耍。当孩子做出他自己认为很棒的事儿时,大人一定要及时给予他真心的赞赏。

总之,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抵触情绪,总是喜欢跟大人对着干时,切忌不要简单粗暴的进行批评。家长一定要先反省自身的教育方式,然后以平静和坚定的语气去引导孩子,才能更为有效的矫正孩子的行为。
带孩子的过程,遇到孩子唱反调的状况,你是怎么应对的呢?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如果您觉得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就点赞转发一下吧!了解更多育儿知识,就关注乐妈谈育儿吧!有任何建议,请私信@乐妈谈育儿,感谢一路有您的陪伴!(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