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来到人间,寄托了亲人的莫大希望。但有些降临人间的小生命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早产、窒息、吸入性肺炎等,被收住到新生儿科。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中心主任郑俊虎被称为临时奶爸”,1996年参加工作,在儿科临床一线奋战23年,近几年每年带领医护团队救治约2000位危重新生儿。
临时奶爸”温柔又体贴
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平均每天住着近30位未满28天的生病宝宝。为防止感染,宝宝的亲人不能住进病房陪伴。所以,这里的医生和护士除了治疗和护理外,还要当临时奶爸”临时妈妈”,担负起照护婴儿日常生活的工作。
上午8时许,新生儿科病区已经开始忙碌了。开完早会,向值班医生、护士了解所有小宝宝的状况后,郑俊虎就开始查房了。为了防止宝宝溢奶,每个婴儿床的床头都略微抬高。
新生儿病房里有许多泛着蓝光、两侧各有两个圆洞的透明小箱子,里面躺着一个个婴儿,他们正在照蓝光”。新生儿戴着专门的眼罩保护眼睛,还套上了专用的手套、脚套,防止抓伤。
在查看每个宝宝前,郑俊虎会给双手消毒,婴儿需要格外的呵护,医护人员有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进门要洗手、更衣、换鞋,每次接触患儿前后也要洗手消毒,预防感染。”检查完一个宝宝,他都要细心写下医嘱。新生儿科的医嘱很特别,除了记录病情,还要根据每个宝宝的实际情况,计算用药量和吃奶量。
今年5月份,新生儿科来了一位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仅1150克,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对于这个极低出生体重儿,郑俊虎带领新生儿重症监护医护团队一起救治。经过医生、护士45天的悉心治疗、照料,这名新生儿回到了妈妈的身边。
哑科”里的福尔摩斯”
新生儿科接待的病患是婴儿,所以又被业内称为哑科”,这给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24小时轮班监护患儿病情,每3个小时喂一次奶,每1个小时巡一次房,随时掌握患儿的病情,防止出现意外。
早产儿的情况更加脆弱,病情变化很快,随时可能出现呼吸暂停,这对新生儿科医生的要求更高。在一名早产儿的保温箱前,仪器时刻监测着患儿的状况,郑俊虎仔细询问患儿的各种情况后,嘱咐主治医生仍需24小时盯”着孩子的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对这些宝宝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我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郑俊虎说,对于这些刚刚离开母体的宝贝,医护人员给予最体贴、温柔的照顾,24小时守护着这些小生命。
除了抢救率、存活率,早产儿救治后的生活质量也是衡量新生儿科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这也是家长关心的焦点。患儿出院后健康成长,让郑俊虎体验到身为新生儿科医生的成就感。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很多好友都是患者家长,每每看到家长上传孩子的成长照片,我都很欣慰,庆幸自己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他说。
作为儿科医生,他还担负着科普的责任,通过门诊或微信等途径为家长普及儿科知识,让家长学会科学育儿。
从业23年,他总结了新生儿科工作的特点:最重要的是有爱心和责任心,只有把患儿视同己出,才能做到最好。这些小生命这么可爱,就算面临再大的困难,我们都不忍心放弃,都要加倍努力付出。”
正是有了这些白衣天使负责、细致的工作,才能使这些孩子拥有更幸福的明天。或许,从新生儿科健康地回到父母怀抱的宝宝们,并不记得人生旅途之初来自临时奶爸”临时妈妈”的温情关怀,但这份温暖会伴着他们在人生路上勇敢前行。
个人名片:郑俊虎,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中心主任。他筹建妇幼保健院普儿病区,建立儿科门急诊以及儿科病房全面的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大大方便了本地儿童就诊。同时,坚持每月开展育儿科普讲座,2019年被聘为温州市健康教育讲师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