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究竟是天才,还是难搞?认识亚斯伯格的三堂课

陪伴每个父母和小孩,成为更好的自己。

搜寻公众号 "亲子天下"(微信 ID:cn-parenting)关注

两岁就可以自己读绘本半小时以上,我的孩子怎么可能有问题?一文引起许多响应。根据作者幼儿园园长何翩翩在文末里提到,我仍记得那位两岁半就可以读半个小时以上绘本的孩子给了我们多少挑战,过动加上亚斯的特质,让我们无数次升起想要放弃的念头,……”

园长提到过动加上亚斯的特质,带给老师们很多挑战,今天我们先来谈谈什么是亚斯的特质?曾有人说:听说像是牛顿、爱因斯坦都是亚斯,所以亚斯是不是都很聪明?他们应该就是天才了吧,我应该不用担心?……

究竟是天才,还是难搞?认识亚斯伯格的三堂课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因为孩子在某个层面表现突出或与常人不同,就认定孩子不正常。但是,若以为孩子是天才,很聪明,而没有及早发现孩子的困难,甚至拒绝让孩子接受评估,使孩子无法得到适当的协助与支持,这些状况长大并不会自然好转。

特别是有亚斯伯格特质的孩子,和一般身心障碍的儿童相比,亚斯伯格的孩子外观完全没有异常,生活自我照顾一般没有太大问题。

他们认知能力并无明显的落后,有些从小就展现出超乎常人的聪明(两岁半就可以读半个小时以上绘本),长大后却常常被误认为不懂人情世故、讲话刻薄讨人厌,不合作,令人敬而远之,很难取得同情,在团体中常成为被排挤、被霸凌的对象。

这个与生俱来的特质,彷佛是他人生中的一道隐形障碍,阻碍孩子前进。大人到底知不知道孩子的困境?为什么老师比较容易发现孩子有状况?

本文共有三个部分,帮助大家:一、了解亚斯伯格;二、如果孩子有亚斯特质,我们该怎么帮助他?以及三:关于亚斯的常见问与答。

一、了解亚斯伯格症

文:李宜蓁

专家咨询│易曼(第一社会福利基金会研发组组长) 邹国苏(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妇幼院区儿童发展评估中心主任)

他们可能是甲虫和匈奴历史的小专家,观察力超强、一个可靠直率的朋友; 同时也是有过度正义感、讲话不得体,上课常爱打断老师的小捣蛋。

亚斯伯格症的小朋友有哪些特质?我家孩子是吗?

幼儿园溜滑梯前,不排队的小明跟同学又吵了起来,忙得不得了还得跑来调停的老师没好气的说:小明,你真的很奇怪耶!”小明却正经八百的问:老师,我为什么奇怪,哪里奇怪了?”一旁同学小花说:老师心情不好,难道你看不出来吗?”有亚斯伯格症候群的小明是真的看不出来”,他们无法察言观色,常因此惹毛别人而不自知。

亚斯伯格症(Asperger's syndrome)是自闭症的亚型,属于广泛性发展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 Disorder)的一种,主要是神经心理功能异常,导致学习与生活适应困难,男女比约八比一。

自闭症的主要特质是人际互动困难”、语言沟通困难”与特殊╱过度执着的行为”。

而自闭症亚型的亚斯伯格患者在人际互动上较主动,但技巧差;语言发展大致正常,但不擅于社交沟通;同时对特殊兴趣的投入程度相当相当高。

过去关于全球亚斯伯格症盛行率调查是千分之零点五,但澳洲一项研究的数字飙高到将近六十分之一。这几年,无论在教学现场或是儿童心智科诊间,亚斯伯格症的确诊数字正以飞快的速度增加中。

和一般身心障碍的儿童相比,亚斯伯格的小朋友外观完全无异常,生活自我照顾一般没有太大问题。他们在学校念的是普通班,认知能力并无明显的落后,常常被误认为白目、讨人厌,很难取得同情,算是一种隐形障碍。

亚斯伯格症的特质变化度非常高,主要特质如下:

一、 人际互动上:眼神不太注视对方。人际互动笨拙,出现很多不识相的言行,较自我中心。无法察言观色、同理心很弱。

很固定的黏几个人,但又不懂得保持距离,有的亲疏不分、刚认识就掏心掏肺。无法理解与遵守社会常规(如不肯排队、玩游戏要照自己的规则),无法依照情境表现适当的社会行为,融入团体有困难。

二、语言沟通上:语言发展比典型自闭症快一些,缺陷少,有的甚至发展得特别好,一口京片子,像小学究会说些难度很高的成语。

但无法与人一来一往的自然对话聊天,因负面思考与自我中心的特质,常说出惹人厌、甚至刻薄恶毒的话语。

语言上的抽象模拟与连贯的能力不好,不懂隐喻,听不懂转弯的笑话,与人对谈常会滔滔不绝说自己有兴趣的事物。一般的认知和语言能力都在中等范围,资优的比例也比自闭症高。

三、 特殊行为上:他们有特殊或固着狭隘的嗜好,对事实性的学科(如数学、历史、天文)与事物(如记得公交车的所有站名顺序、昆虫)非常有兴趣与天分,其他没兴趣的事物很难引起他们的动机。

生活习惯上固着程度很高,如走固定路线回家、到卖场去就非买冰淇淋不可;知觉系统非常灵敏,噪音稍微大一点就受不了,只吃某些味道的食物;好恶与道德感非常强烈,停车绝对不能超过白线一点点,妈妈换发型会让他们抓狂。

究竟是天才,还是难搞?认识亚斯伯格的三堂课

老师比较容易发现孩子有状况,是因为他们在团体里有困难

亚斯伯格的孩子常负面思考,容易情绪不稳定或迁怒他人。怒气一爆发,连自己也控制不了,也搞不清楚为什么生气,挫折忍受力相对偏低。

因为他们融入团体有困难,因此在进入学校后较容易被老师发现。

学前的亚斯伯格小朋友较喜欢自己玩、自己学东西,也有许多因为协调能力差而无法顺利学写字、做体操的例子。

学龄的亚斯伯格孩子则常是小小纠察队,爱纠正别人,不受同学欢迎,甚至有些孩子在校长期被排挤、被责骂,饱受挫折而拒学。

很多家长看到这些特质描述,就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亚斯伯格,但孩子必须符合这三大特质,并经过审慎诊断才能确诊。若是单点的吻合,只能说是他们具有亚斯伯格的特质”。

亚斯伯格的孩子其实很辛苦。

过度偏执的喜好,不会变通的思维习惯,真实而无修饰的表达方式,成了与人互动的障碍,一辈子都要学习对他们来说很困难的社会技巧。

因为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遇到新的情境他们就慌乱不知所措,导致一些让人困扰的行为。

亚斯伯格的孩子若能被及早发现、进行早疗,透过适当的环境刺激与引导,以及持续的社会技能训练,渐渐改善人际关系,也能大大减低他们受挫的经验。

在他们内心深处,还是期待能融入团体、结交朋友。

究竟是天才,还是难搞?认识亚斯伯格的三堂课

二、如果孩子是亚斯伯格症,怎么办?

亚斯伯格的小宗(化名)还在念幼儿园时,就很爱用不适当的方式纠正别人,老师,你连A跟B都分不清楚吗?”

一般孩子升上小学后,大多会理解这类小失误很正常,且在课堂上大剌剌指正老师是不合社会礼仪的行为,小宗却是真心觉得老师错了。

经过反复教导练习,小宗有次就快脱口而出纠正数学老师,及时煞车后,想了很久后委婉的说:老师,你小时候数学没有好好学吗?”

有教真的有差,”第一社会福利基金会研发组组长易曼说,亚斯伯格的孩子可以透过引导练习,改善让人困扰的言行,教亚斯伯格的孩子学习社会技巧,就像教智能障碍的孩子学数学一样,就是要教比较久。”

不过他们学习能力虽不差,却往往无法举一反三,下次遇到不一样的状况,可能又让他们不知所措。

因此易曼建议,引导者要找出孩子可接受的方法,用他们的步调渐进式的修正与学习,从他们已经学会的生活经验再迭上新情境,减少挫折、往优势发展,是帮助他们更快学会社会技巧的关键。

究竟是天才,还是难搞?认识亚斯伯格的三堂课

如何理解亚斯伯格孩子

充分了解亚斯伯格孩子的特质,才能对症下药。

一般对亚斯伯格孩子常见的错误认知有:一、有暴力攻击倾向;二、不听话;三、讲出刻薄恶毒的话;四、非常自我中心。

易曼解释,亚斯伯格的孩子在校常因情绪问题而出现攻击行为,但核心问题源自于他们无法理解社会规则,如为什么要排队?”、他怎么可以作弊!”。

跟同学起冲突之后,老师愈想制止孩子的行为,他们愈会本能的挥拳乱踢。

但其实他们只是用原始的方式反应情绪,并不是有暴力倾向,亚斯伯格孩子长大后反而是常被霸凌的对象。

面对大人的指令,亚斯伯格孩子会斩钉截铁的说不要”:见长辈不打招呼、上课不听话、玩游戏不排队,完全不给大人面子,其实是因为那些事情对他们毫无意义,抗拒行为就高。

曾有个孩子对爷爷怀有敌意,常说出我要杀死你”等恐怖话语,但其实他不是那个意思,只是不知道如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也许曾听过这句话,以为生气时就是要这样说。

亚斯伯格的孩子无法察言观色、感同身受,因此同学伤心的哭泣,他们可能还自顾自的哈哈笑,让人以为他们真没同理心。

关于亚斯伯格的成因众说纷纭,但诊断经验丰富的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妇幼院区儿童发展评估中心主任邹国苏观察,家族遗传与教养环境的影响比重似乎愈来愈高,有的爸妈带孩子来诊断,确诊后才发现,家长本身与双方家族里还有一串的『大亚斯』,尤其以爸爸机率较高,”家长能及早发现,并及时修正教养态度,帮助自己也帮助孩子,她认为不见得是坏事。

给家长和老师的九大建议

1.入学前,先告知老师和家长

纯欣妈妈(化名)每到孩子换新老师、新班级时,总会在开学前诚心的与老师沟通孩子的状况,让老师有心理准备;也让家长们知道孩子不是暴力分子,只是有时行为比较奇怪,并表示愿意积极配合老师的引导,在家也会努力教导。

2.入学前,先让孩子熟悉环境

辅导亚斯伯格孩子经验相当丰富的心理师王意中建议,开学前家长可带孩子逛逛校园,用视频记录教室、操场、洗手间等重要地点。也可仿照爱探险的 Dora”,帮孩子画好从家里到学校的地图,反复观看视频使孩子安心。

3.帮孩子交朋友

纯欣妈妈不但每天在自己孩子联络簿贴上提醒的小纸条,署名爱你的妈妈”,也常常写甜蜜小纸条给坐在孩子附近的同学,谢谢你温柔的陪伴他”,为孩子做公关。

4.善用视觉教学

易曼解释,光告诉亚斯的孩子要乖乖听话有礼貌”没有用。

先定义什么是乖乖听话有礼貌”,然后带着他们做一次,设定一个在路上遇见邻居爷爷的情境,清楚告诉他们每个步骤该做什么,并排好顺序;练习数次后,再慢慢变化情境、增加难度。

在校时,老师可以把放学前的准备”分成几个小步骤,如检查联络簿”、检查作业有没有带齐”、整理书包”等,为每个步骤拍张照片(最好有孩子出现在照片内),让他们按表操课。

5.溜滑梯前学人际互动

王意中建议,师长可带着孩子到溜滑梯前学习人际互动。

首先聚焦某小朋友A,从旁观察。师长当解说员,解释A的表情、情绪、行为与溜滑梯上的动态画面,记得在关键词上停顿并加强语气,如轮流、等待、插队、争先恐后等。

适当技巧与不适当技巧的叙述比例,最好维持在二比一,避免孩子过度专注在不适当的行为上。接下来让孩子猜测A可能的动作,或直接让孩子当解说员,练习描述A的行为。最后让孩子上场玩溜滑梯。

6.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不一样

老师对待亚斯伯格孩子的态度,是影响全班同学态度的最大关键。

因此若老师常和亚斯伯格孩子硬碰硬,或表现出大惊小怪的样子,孩子可能很难在班上立足。易曼建议老师,帮孩子慎选友善的小天使当邻居,在大原则范围内容许孩子有时间去处理情绪,或等情绪过去,不坚持当下压制。

放大他们的优点,耐心且温柔的陪伴;跟孩子先讲好一些密码或暗语,在公开场合提醒时,也顾全他们的自尊。

7.在安全范围内提供孩子选择

用开赛车来比喻,亚斯伯格孩子很没弹性,若只给一条轨道走,结果可能是他们连走都不走。最好有两到三条轨道可选,师长在这些轨道旁边当孩子温柔的栅栏,孩子偶尔可以失误碰撞,但至少不会受伤。

8.接受早疗并定期追踪评估

邹国苏建议,老师和家长平常应细心记录孩子的异常行为,因为亚斯伯格的孩子在儿童心智科或精神科诊间通常表现良好。

了解有哪些早疗通报转介中心、配合的早疗鉴定医院,与特教资源中心的电话咨询服务。一旦确诊,积极参加早疗课程,课程结束后也要定期追踪评估。

9.稳住自己、提供正常家庭环境

邹国苏认为,家长是孩子最坚强的支柱,孩子其实可以察觉最亲近家人的情绪变化;先稳住自己,才有力气和孩子一起奋斗。

除了学习特殊教养方式外,也别忘了最基本的教养原则,尽量为孩子提供正常而稳定的家庭环境。

家长与老师们耐心的陪伴与接纳,亚斯伯格的孩子原本如铁石的心肠,终究会被感动。

易曼记得,有个孩子在她生日时送上卡片,打开一看,孩子竟画了一张他自己最爱的捷运地图来感谢她。虽然他们表达爱的方式有时让人不舒服,但你会知道,他们正用自己的方式和速度在进步。

三、家有亚斯伯格孩子的常见问答

问:我的小孩诊断为亚斯,人家都说亚斯很难搞,不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好像很容易发脾气?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未来我该怎么教养他?

亚斯习惯规律的生活,几点要到哪里做什么事情最好有一定的课表。

因此父母遇到亚斯儿,最大的挑战就是陪着孩子面对每天不一样的变动。

譬如,上学途中因道路施工需要绕路、数学课和音乐课调课、午休时间要练习大会舞、原定上课日突然弹性放假等,这些变动对敏感的亚斯儿都是挑战,容易引起他们焦虑或是情绪上较为激烈的反应,因此,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陪伴亚斯儿,一同度过变动的每一天。

问:现代医疗发达,很多病都有药治疗,我听说像是过动症就有药吃,可以明显改善小孩的过动症状,那么亚斯能吃药吗?吃药会不会好?

亚斯在人际问题,以及固执行为上没有药物可以服用,目前仅搭配心理治疗、团体治疗、认知治疗等方法,协助亚斯儿的社交能力和情绪察觉、压力管理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放任不管,有可能延伸出严重的拒学、忧郁、焦虑、躁郁、强迫症等,届时可能就会搭配情绪性治疗药物,治疗情绪问题。

另外一个需要用药的情形是,亚斯伴随着其他症状,譬如亚斯合并过动,则可能需要服用利他能。但是对于亚斯缺乏沟通技巧衍伸的社交问题和固着性行为则没有特定药物。

问:我听说像是牛顿、爱因斯坦都是亚斯,所以亚斯是不是都很聪明?他们应该就是天才了吧,我应该不用担心?

亚斯儿的智商和一般孩子的智商一样,呈现常态分布,没有特别聪明,也不是天才。虽然有些亚斯儿拥有优异的智商,对于自己感兴趣、专门的科目容易被放大、被看见,但是更多亚斯儿是和普通人一样智商。

不过,亚斯会深究自己感兴趣的议题,尤其像是天文地理、计算机程序、数学、医疗等,若能在适当的领域培养相关能力,便能善用特质,找到安身立命的位置。

问:我该怎么跟老师说我家小孩是亚斯?他会不会因此被贴标签、没有朋友?但是其实我家小孩不会随便攻击人,他只是对航天飞机特别有兴趣,也喜欢找人分享这些知识而已。

亚斯上学通常充满挑战,尤其学校是一个要求标准化”的场所,对于个别性差异很大的亚斯来说会有点辛苦。

在让亚斯孩子上学前,家长可以先和老师沟通,家里的亚斯儿对哪些事情敏感?人际上有哪些不适应?偏好的兴趣取向是什么?如何排解冲动倾向?或是爱好孤独,担心会被孤立的独行侠?

家长也可以提供老师一些建议,面对这些问题时,家里和医生建议的做法是什么?邀请学校老师一起帮忙,透过长时间的引导,协助亚斯儿改善情形。

★版权所有,转载请加注作者及出处,出处为亲子天下微信公众号(微信号:cn-parenting)

★从大脑发展到情商教育,最懂你的婴幼儿早教课程,由亲子天下专家群全新打造,点击了解更多,前往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