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网上关注了一个宝妈博主的日常,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的大宝二宝都教育得很好,翻看她发布的视频,网友都在底下纷纷留言说「这么懂规矩、讲道理的宝宝到底是怎么教育的呀,好想取取经」。
她曾在留言区里回复说,「这多亏了,早期在孩子发育期的时候,做了合理的管教与引导」。
周末聚会的时候,闺蜜刚坐下就跟我吐槽她的养儿艰辛历程了,「现在的小孩真是太难管教了,带去医院体检都又哭又闹的,一点都不听话了,天天就会惹人生气,有时候真恨不得塞回去,你说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这么懂事乖巧呢?」
相信很多宝妈都有这个感受,宝宝小的时候都是乖巧可爱的,在宝宝进入1岁以后,好像变得没有以前那么听话了,还有了自己的小脾气。
宝宝之所以没有以前乖巧了,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慢慢的进入了一个行为的发育期。
没有规矩的概念,缺乏自控的能力,行事冲动。自我意识觉醒,以自我为中心,但同时又依恋家人。以大人为榜样,学习模仿大人的行动,渴望得到关注和表扬。探索欲望强烈,好奇心强烈,没有危险意识,但专注力不足,容易转移注意力。这个发育期的特点就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但又缺乏自控力,也很依恋家人。
根据这些行为特点,《育儿百科》上也给出了家长们引导的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4点:
1、要温柔坚定地重复讲述,才能使宝宝完全理解你的意思。逐渐升级对孩子的规矩教导。最重要的是,所有的教导,都要在关爱和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进行。
首先让孩子明白并遵守可以保证安全的规则,接着是一些日常的行为规范,最后是良好的社交礼仪。
回到闺蜜所说的带孩子去医院又哭又闹这件事情上,结合育儿百科上的引导做一下事件的还原:
她孩子是即将2岁的宝宝,闺蜜当天带宝宝去儿科进行定期的检查。
宝宝一见到穿白大褂的就很紧张,紧紧的抱住妈妈,拒绝医生和护士的检查和触碰,只要一靠近就以为要打针,大声哭闹尖叫起来。
然后她就对孩子发脾气,大声说不要哭了”制止他继续哭闹,但是宝宝没有停止反而哭闹得更加厉害。
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样对宝宝进行正确的引导呢?1、在去医院之前,可以跟宝宝介绍医院,介绍穿白大褂的医生护士,和检查的流程,让他有个心理的准备。比如医院是个很安全的地方,医生护士都是友好的人,妈妈也会陪在身边,给他充足的安全感。
2、同时准备好他喜欢的安抚玩具,用来应对他情绪崩溃的情况。
3、如果宝宝还是害怕和哭闹的话,你可以温柔的拥抱他,用温和的语调告诉他,不要害怕,妈妈在身边很安全。
4、拿出安抚玩具,转移他的注意力,给他时间,让他情绪慢慢的舒缓下来。
这个时候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要试着引导宝宝的情绪,而不是被他的情绪牵着走。
在一次次这样的尝试中,孩子会渐渐模仿学习到在不同的场合,该怎么妥善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的行为举止,已经有了他的性格特点,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进行引导教育和规范,在起点的时候做好了,以后长大了才会形成良好的性格。
在亲子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点,那就是所有的教育,都要在关爱和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进行,并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表扬,自己也要做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