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静源专栏|孩子开学,家长防止心理过敏

心故事

孩子像是边缘人”

Linda 新的一学期上中班,但妈妈却没有感觉到她长大;第一天上学就闹事”了:因为穿衣问题闹了点小情绪,她要穿清凉的裙子,而妈妈觉得这一天降温了,让她穿一件马夹,她就是不肯。在上学要迟到的紧要关头,大家都显得很急。不过最后总算是有惊无险,还是按时到校。家长群里传来孩子们在新的班级上课游戏的情形,看得出小朋友们还是很开心的,但妈妈还是及时发现了问题:Linda一个人在闲逛,东看看西看看,没有参与到游戏中。妈妈觉得孩子是不是不合群,或者不愿意跟别的小朋友玩耍,又开始新一轮焦虑。

心解读

后来Linda自己说:我今天本事很大的,老师让我做她的小助手,让我巡视班级,看看同学们玩得怎么样。其实孩子不是被边缘化的,而是被老师委以重任。

作为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并且能够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多了解孩子在校园的表现是好事,不过还没弄清楚情况就开始焦虑要不得。要先听听孩子怎么说,看看孩子的情绪是怎样的。

在这件事上,孩子是开心的。如果一定要做得更好一点,我们可以借机引导孩子参与其中,于是就跟她说,下一次老师再让你去当助手,你可以和他们一起玩,把你的想法分享给他们。老师和同学们一定都很开心的。

心故事

神秘的乌青”

Jerry今年小升初,开学第一天回家,妈妈就发现手臂上有很大一块淤青,还有一条铅笔划过的伤痕。妈妈一看就很生气,过去Jerry经常被同学欺负”,妈妈也没问Jerry就直接给老师打了个电话,询问事情的经过,结果了解下来,是他用铅笔追着别人要在别人身上作画,结果同学一甩手,就划到自己手臂上了。妈妈本来是去讲道理的,结果发现却是自家孩子理亏。

心解读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Jerry妈妈因为过去有很多次处理孩子被欺负的经验,一看到伤就理解为孩子受了委屈,没有问清缘由就直接质问老师,然而,孩子的世界,有时候很难说,即使前面猜对了九次,可能第十次就是猜错的。碰到这种情况,还是先问自己孩子事情的经过,然后通过其他家长或同学了解情况,看看是否一致。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比较复杂,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家长需要保持冷静,把每一件事都当作一件新的事情处理。

心知识

敏感的习得

华生做过一项实验,在实验中,被试是一个11个月大的婴儿,由于人类天生会对剧烈的声音产生恐惧,而婴儿会被吓哭,因此在这个实验中,剧烈声音就成为我们的无条件刺激,恐惧是无条件反应。起初这个婴儿并不害怕白鼠,甚至会接近和触摸它。接下来加入条件刺激——剧烈的声音。在婴儿伸手触摸白鼠时,发出剧烈的声音,婴儿被吓哭,重复几次之后,婴儿仅仅看见白鼠,也会被吓哭。

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并不罕见,很多怕狗的人并不是天生怕狗,甚至也并没有被狗攻击过,而是在很小的时候被大人吓唬狗会咬人,在接触狗之后被父母打骂,或者是父母见到狗时会惊叫,这些反应引起孩子对狗的恐惧心理。孩子害怕蟑螂可能源于妈妈在见到蟑螂的时候发出的尖叫;孩子害怕铃铛,可能源自殴打他们的父亲身上钥匙的铃铛声。

[静源高方]

防止过敏,提高教育能力

1、学会提问。孩子回到家,家长会问:你今天为什么不跟小朋友一起玩啊?”这样的提问带有暗示。可以用开学第一天,你有哪些新发现?”今天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哪个小朋友让你印象深刻?Ta做了什么让你注意到Ta呢?”这些中性开放又比较具体的小问题引导孩子还原在学校发生的事,有助于家长了解更多细节。

2、耐心倾听。当孩子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不要打断。鼓励孩子继续说。即使说到孩子言行不当的部分,也耐心的听下去,而不是马上纠正。信息不全面,会让纠正变得很不对症。

3、鼓励思考。当孩子遇到一些处理不当的事情时,家长不要着急给出答案或者提供很多解决方案,而是放慢节奏。鼓励孩子自己思考对策,或许不需要家长的帮助,孩子自己也能想出很好的办法。鼓励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4、辨别情绪。孩子的需要不同,情绪体验也会跟成人不一样。在成人看来无所谓的事,孩子可能很看重,在成人看来很重要的事,孩子可能不觉得。观察和了解孩子的情绪,可以更好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这些需求可能他们不会说出来,但通过情绪反馈会展现出来。

5、言传身教。过度敏感的父母可能会让原本粗线条的孩子也变得敏感起来。而父母的这种敏感常常不是真实发生的,只存在于思想的预设中。因此做好孩子的榜样,遇事不慌,先了解真相,澄清事实。有条不紊、有礼有节、心平气和的处理问题,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示范。

[静源说]

家长也要充电: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编辑:小美

实习编辑:小杜

责任编辑: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