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教育这件事本身而言,有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分。但是很多人却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情,以为把孩子送到一所好的学校,就什么都不用操心了,我觉得这是不对的。如何能让孩子更好的发展,就需要这三种教育环境互相支撑。我认为这三者的关系应该是家庭教育要支持学校教育、辩证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要促进家庭教育、适应社会教育;而社会教育则源于家庭和学校教育。为什么这么说呢?很多家长有自己的教育理念,但是作为家长他应该懂得,孩子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中学习,对于学校的教育理念,如果家长在没有深刻了解的情况下,表现的极为不认可,或是经常在孩子面前褒贬学校和他的老师的话,这对孩子并不是什么好的事情,因为这样会使孩子对学校、对老师产生不信任,那他又怎么能安心的在学校学习呢?
家庭教育对社会教育应该起到辩证作用,因为社会教育是不可控的,对孩子会有好的和坏的影响,作为家长,您应该告诉孩子,社会上是有好和坏的,让他知道以后的道路会遇到什么样的挫折,您要让孩子知道哪些是普遍价值观上的好,哪些是坏,建议孩子你要向着好的方面发展,不要受坏的因素影响。
而学校教育应该促进家庭教育,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把自己的理念跟家长说明白讲清楚,通过家校培训和班主任的宣传沟通,让家长了解并支持学校的教育,这样家庭与学校才能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进步。这一点我觉得附小做的非常好,因为每学期都会有家校培训,作为学校方面,已经出处了自己的处理,作为家长,也应该主动参与进来,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目标:为了孩子。
学校教育也应该适应社会教育,而不是回避社会教育。作为老师,如果我只顾着告诉学生如何成为高尚的人,告诉孩子如何成功,不去告诉他怎么面对挫折,那么孩子到社会上看到的世界与学校里教的完全不一样,那学校教育就会被社会教育同化,就无法去引导社会教育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互相支撑,并且辩证社会教育,那么,社会教育中的不好因素就会慢慢被淘汰,被抵消,社会自然而然的就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其次,是关于到教育到底要解决孩子哪些问题的思考。就拿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来说,我认为这个阶段不是精英教育的阶段。也就是说,孩子在这个阶段,可以在一些方面做的不好,可以没有突出的特长,可以成绩不好,我们应该接受孩子这些不完美,因为他还处在发展阶段,就像个幼苗,你不知道他以后会长成参天大树还是一颗小草。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给他提供营养,告诉他,你所处的社会是什么样,你可以向着哪些方向发展,并把这些方向给他列举出来,让他去尝试,至于怎么发展,应该遵循他自己的选择。这个阶段不应该过多的对他进行评价,因为一些不正确的评价,会扼杀孩子的自信,会让他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发展。就像我们的教学,我觉得各个学科,应该以教方法、拓视野为主,而不应该纠结于到底教会孩子几个字,到底学到了什么,之后用一个人为的评价来评价他的好坏,这样对孩子是一种扼杀。就像我经常说的,孩子就像一辆汽车,你推着他走,虽然暂时他往前走了几步,但是那却是你用自己的力气,而且是违背他自己的意愿而给他带来的方向上的一些距离。如果你教会他方法,这就像在给他安一个发动机,虽然暂时他原地不动,一旦发动机安装完毕,你又告诉他这个世界什么样,哪个方向有什么,他就可以自己飞奔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就像别人常说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需要等待,但是你不能什么都不做。这是我理解的教育。
再次,是我看到的一些矛盾。孩子的问题,家庭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且是终身老师。孩子在家庭中最有安全感,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也最大。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传递正能量,这样孩子也会受家长正能量的影响。我看到很多家庭存在问题,孩子也会相应的出现问题,家长无法解决时,会把希望寄托于学校,或是逃避,殊不知,学校教育并不是万能的,很多时候孩子还会受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影响,既然社会教育不可控,那作为家长,您不能逃避您的责任,因为您也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者。如果孩子在学校受了五天教育,回到家再受两天不同的教育,也许就会出现5+2=0的状况,所以请家长一定要多花精力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还有就是学校教育评价与社会用人评价的分歧问题。我看到很多现象是,好学生到了社会上,却无法适应社会,而学校中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到社会上却成了人才,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是有这样的现象存在,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这是对孩子天性呵护不够的结果。教师的评价有时会有标准答案,而社会评价则没有,在学校的好学生,这里的好”是相对的,学校家长眼中的好”,并不一定是社会承认的好”。但是学校评价的好,却成为学生升学和进入名校的评价,这就是矛盾所在。学生接受统一答案的教育越多,自己的创造力就会越弱,所以作为老是和家长,我觉得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应该努力的去呵护孩子的个性、天性,在不牵扯道德问题的情况下,鼓励孩子的个性发展、保护孩子的创造力。
我认为课堂应该是轻松的,快乐的,让孩子有安全感的,老师和学生们的一起学习和讨论。我曾经问我的学生,什么样的课堂你们最喜欢,觉得收获最大,他们说并不一定是拘泥于一个方面的学习,也不一定是设计好的教学,提到哪,我们学到哪,让我们自己提前探究,分享、交流、讨论的开放式课堂,我们收获最大。但是那样的课堂,我想以现在的评价,可能实现有些苦难,但是我看到附小就在做着这样的努力,所以我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