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心千爱智慧河南省管理处 , 作者
近日很多幼儿家长反映孩子不会和别人玩而感到焦虑,孩子跟别人打招呼的方式总是让人猝不及防”,玩着玩着不经意的推、打、咬,小小年纪说话总是显得比较恶毒”,玩着玩着就:我打死你吧...在同龄玩伴相对匮乏的时代,又遇上不会好好玩的小伙伴着实令家长头疼,搞不好还因此影响了家长之间的情谊。
好孩子是玩”出来的,无论孩子的基础能力在那个层次,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玩游戏,只有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才能有效的与物互动、与境互动、与人互动,这一起的一切都要建立在顺应生命成长规律,满足生命成长需求的基础上,只有创造适宜成长的环境,奠定未来能力的基础,孩子才能以家长期盼的方向好好长大。
不会跟别人玩,不会和别人交流、人际交往能力落后的孩子大致分这样几类:
一、触觉敏感型+要求严格型
剖腹产、感觉环境单调感觉刺激过于单一等造成的触觉不足引起的触觉敏感型,这类孩子常常受保护过多,且管教过严在有洁癖的家庭中成长,这类孩子表面看起来发展不错,各方面的能力都是正常发展,其实孩子的辛苦只有最亲近的人才能知道,囡囡在学龄前每次和熟悉的小朋友互动时总是在躲在妈妈身后先默默的先观察一会儿,如果稍加引导她就会把妈妈的衣角抓的更紧,羡慕别人玩的开心,自己又不敢尝试,怕尝试后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对熟悉的人尚且如此,对陌生的新的关系的产生更会有退缩的现象,上了小学之后学习成绩还不错,中规中矩非常好带养,就是每次哄她下楼和别人玩时,总是显得无所适从,不会玩也不想玩,这不但影响她对集体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人际交往能力也会大打折扣。
二、触觉迟钝型
当人的感觉刺激严重不足时,我们的感觉系统就容易向两极化发展,要么迟钝,要么敏感,有些人则兼具敏感和迟钝,在《有能力的爱》一书中,王臻惠老师有提到,这类的孩子大多在两岁过后,会发展成为像卡通影片《泰山》中,刚回到人类社会的泰山一样,什么都好奇,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想做,什么都被制止,这类孩子不是受到忽略就是保护过度,以至于大脑开发不足,在我们小区有过这样一幕,三五个看起来六七岁的小朋友一起在沙土坑里玩,其中一个孩子被另外几个孩子指挥过来指挥过去,一会儿让他去捡树枝、一会儿让他去水池里装一点水回来,当他想要帮忙一起搭建城堡时却被制止,原因是他总是帮倒忙,面对他人的呵斥他也没太大感觉,过一会儿又想要去帮忙,再次被制止后他也只是静静的看着,虽然这个孩子看起来简单、直接,笨拙的可爱,为人父母若是站在旁边看着自己的孩子这么努力都无法融入这样的小集体该有多心疼。
三、神经冲动型
在孩子的前庭系统发展过程中,因为触觉不足造成的触觉敏感现象,孩子对外界陌生的环境刺激反应就会比较激烈,导致由末梢神经传送到中枢神经的电流过于强大,孩子的前庭觉系统还未发展成熟,所以无法正常发挥抑制功能,大量的神经电流传入大脑,大脑一下接受不了这么强烈的信息而形成电流混乱,大脑组织也会反应激烈,时间久了就会形成惯性反应,变成脑神经抑制困难,形成冲动的脑回路,外在行为表现就是容易兴奋、冲动。
5岁的小宸就是因为一刻也安静不下来,冲动的行为被边缘化的孩子,因为他跟别人打招呼的方式很特别,总是猝不及防的给人家一巴掌,突然抢走了别人手中的玩具,动作神速到让人看不清他是怎么做到的,有一次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摔倒了,他本意要跑过去把小伙伴扶起来,由于冲的太快来不及刹车就直接撞在小伙伴身上,闹个不欢而散,他心里很想和别人好好玩,可是身体却不听脑袋的话,因为父母工作忙,很少陪伴,高质量的陪伴更是奢侈,对外这个孩子无法交待自己的行为,对内无法接受他人的不尊重和不公平的对待,造成内外不和谐,缺乏归属感。
四、语言发展迟缓型
语言到哪里,国界就到哪里,是开拓个人未来的重要工具。
受前庭觉系统发展不足的影响造成语言发展缓慢,语言发展不足不但直接影响智力的发展,还影响着孩子的交往能力,四岁以后正是孩子发展自己朋友圈的重要阶段之一,有的孩子心里不清楚也不会表达,也有的孩子心里什么都清楚就是说不出来,有些语言发展不足的幼儿到了想要和别人玩时,大多表现就是当他想和谁在一起玩时,就会一直跟着那个小朋友,表达的方式是鹦鹉学舌式叫对方的名字,或者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部分孩子会有动手行为,目的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想让对方和他玩,而这种怪异”交往方式在不同频的孩子那里是不被接受的,可能马上会跑开,不愿一起玩。
孩子的社交能力要从小抓起。
孩子在一岁以后活动范围会越来越大,接触的小朋友多了,慢慢的都会有自己的朋友圈,家中一个孩子的比较多,交际面自然就相对比较窄,我们需要给孩子多提供一些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机会,同时,要了解不同月龄的孩子玩”的特点,我儿子最初和他的几个发小玩的时候都仅仅只是在一起,各玩各的,彼此间很少有交流,几个小伙伴都是平行游戏,在他们两岁这个阶段,精力充沛的小小人儿,可以从早忙”到晚也不觉得累,这时候我们要主动提供给他们更多的安全丰富的探索区域,让他们充分的与环境互动,除了建立物质属性的认知,发展自身的肢体协调能力、大量地学习语言并应用语言,以及通过人际互动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在他们两岁半~三岁半这个阶段,伴着他们之间的交流互动越来越多,逐渐发展成为好朋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在一起玩。
家长应该怎样引导:
除了要有意识的扩大孩子的交际环境,鼓励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相处,学会帮助别人懂得分享,经常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引导孩子表达自我,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戒焦戒躁,事宽即圆
首先我们作为家长要理解孩子做不到的行为背后有哪些生理因素,12岁之前是身影响心的阶段,孩子身体做不到,心里就无法承担,孩子不会跟别人玩,不可以当下批评,更不能着急给孩子贴标签:这么简单你都不会跟人家一起玩,应该慢慢正向引导和别人的沟通技巧,囡囡就是因为从小家教严格,造成她过度谨言慎行,缺乏自信,严重影响了她人际互动的能力,身为父母适当改善和孩子的互动模式,改善家庭氛围,才能有利于孩子健康性格的养成。
二、不介入
当孩子和别人发生争执时,很多家长怕孩子吃亏,就会干预孩子之间的争吵,殊不知这样就剥夺了孩子交往的权利以及提升自己交往的能力,在我们的课堂里,以前我的儿子也经常会碰倒自己解决不了争执、矛盾,会哭着跑过来寻求我的帮助,我总是对他说:这是你自己的事情或者你去找别的老师帮忙,以至于他后来总是向他爸爸投诉我:上感统课妈妈总是不管我,直到前一段时间我看到他在课堂里用自己的方式在处理一起追逐争执”,处处显露了他小小年纪毫不畏惧比他大几岁的高个子大哥哥,后来我把这件事拿出来夸奖了他,小朋友顿时眼睛都亮了,信心又倍增了许多,同时也能理解妈妈为什么不管我”,原来妈妈是想把能力真正长在自己身上。
三、不怕吃亏
老话说的好,吃亏是福,现在很多孩子就是吃的亏太少了,优越习惯了,有的孩子一见到妈妈什么都不会干了,孩子一张嘴水就喝上了,一伸手衣服就穿上了,自己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所以孩子会觉得我什么都有,什么都是我的,为什么我要听你的,为什么要让我做而不是你来做呢,一到外面的世界,面对规则、面对要求很难适应,自然也交不到朋友。
四、均衡发展多元智能——感统训练
脑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医生们已经拿出大量的证据可以证明运动可以改变人的精神状态、健康状况、学习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如果是以运动为主更具针对性的感统训练呢?
当下拥有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非常必要,基本原则就是顺应生命自然成长规律,满足生命需求,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过多代劳就是剥夺孩子学习的机会,尊重每个生命个体,不做横向比较,注重语言发展,让语言能力成为真正开拓未来的主要工具,0-6岁早期教育是一切能力的基础,7-12岁是学习能力与心智成熟最关键的调整期,需要在爱和尊重的氛围下,提供安全丰富的环境刺激,以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进行游戏式的探索活动,才能均衡发展多元智能。(文/李小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