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回答问题总用一个字“对付”,先别怪孩子,看看自己问对了吗

文|小豆豆爱吃菜(文章原创,版本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周末,小明的爸爸带小明去逛动物园。在动物园里,小明看到了很多小动物,拉着爸爸的手又蹦又跳,非常开心。

小明的爸爸不厌其烦的给儿子讲每个动物的特征,并不时的向小明提问题:

儿子,你看小兔子是吃胡萝卜的对不对?”
小猴子喜欢跳来跳去的,很活泼很爱动”
你看,湖里游的鸭子跟奶奶家的鸭子一样是不?”
…..

听到爸爸不停提问的问题,小明一直点头,有时候张开小嘴说一声嗯”,随后就自顾自的看小动物,爸爸看到小明冷淡的样子,心里闷闷不乐:儿子怎么不爱和我说话呢?”

孩子回答问题总用一个字对付”,先别怪孩子,看看自己问对了吗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亲子关系从高效的沟通开始。所以,父母应该多与孩子交流,并与孩子进行高效的亲子沟通,在和孩子交流不顺畅的时候,父母应该找一下原因:是不是沟通的话题不是孩子喜欢的,或者是自己在提问的时候使用的方式不正确?

小明和爸爸的沟通全程都是爸爸一个人在提问,小明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也就是一次无效的沟通,那么,家长怎么怎样提问才能做到有效沟通呢?

家长正确提问的方式

提倡开放式提问 避免封闭式提问

爸爸向小明提问的问题,如果换另一种方式提问,效果如何呢?

儿子,你看小兔子多可爱呀,你说它平时都喜欢吃什么呢?”
小猴子怎么那么喜欢跳来跳去的呢?你知道还有什么动物跟小猴子一样活泼呢?”
湖里好多小鸭子呀,你还记得在什么地方见过相同的鸭子吗?”
……

这样的问题,孩子听到后会不自主的思考,并且会把自己的思考结果告诉给爸爸妈妈,孩子经过思考并表达出来之后,这个问题就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会提高孩子的知识储备,并能够促使孩子形成发散思维。

另外,开放式提问会给亲子沟通留下更多的空间,父母可以根据孩子表达的内容与孩子做更深入的交流。

孩子回答问题总用一个字对付”,先别怪孩子,看看自己问对了吗

​多用建设式提问,少用破坏式提问

妈妈,我今天做数学题没有做好,错了好多……”
刚回到家,贝贝就拿着自己的作业本走到妈妈身边,嘟着小嘴向妈妈诉说自己的遭遇”,妈妈拿过作业本,看到好几道写错的题目,上来就问:为什么都做错了呢?”
听到妈妈的话,贝贝的小嘴嘟的更高,小脸一沉,默默的低下头不说话。

为什么都做错了呢?”这个问题,是贝贝没有办法回答也不知道怎么回答的问题,所以,心情不好的贝贝也只能以更不好的心情来结束和妈妈谈话。

家长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应尽量避免这种破坏式的提问:

为什么做错了呢?”
为什么没有考好?”
为什么要破坏东西?”
……

这些提问会让孩子有压迫感,也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而且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作用。

碰到这种情况,家长不妨试着这样回答:

贝贝,这几道题你这次没有做对是吗?那你觉得下次做题怎样才能做对呢?”
贝贝听到妈妈这样问,不好的心情会慢慢的散去,并会进行思考,怎样才能在下次做题的时候把题目做正确。
妈妈,我觉得下次做题的时候我应该认真一点,这几个题目的做法我是明白的,只是在算数的时候太马虎了,所以才会错。”

建设式的提问会给孩子解决问题的动力,让他积极的改掉负面的因素,会不由自主的向着积极的方向努力。

孩子回答问题总用一个字对付”,先别怪孩子,看看自己问对了吗

​倡导趣味式提问 拒绝责备式提问

怎么又把小汽车弄坏了呢?”爸爸看到客厅里散落的玩具车零件后对儿子说,你要再弄坏,我下次就不给你买汽车了!”
儿子急急忙忙跑过来,委屈的对爸爸说:爸爸,我只是想看看它是怎么组装的。”
我不是已经告诉过你它是怎么组装的了吗?你还拆它干什么?”
我就是想看看……”
儿子委屈的站在一边,难过的快要哭出来。

孩子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在看到一个新事物之后,总想把它弄明白,而且,孩子缺少生活经验,不知道大人眼中的对和错,只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

如果家长用这这种责备式的话语向孩子提问,会压制孩子的好奇心,也容易让孩子变成胆小、犹犹豫豫、畏首畏尾的小孩。

同样是儿子拆汽车,爸爸如果这么说,会不会更好呢?

宝宝研究明白小汽车是怎么组装的了么?”
爸爸,我知道了,但是我装不回去了怎么办?”
爸爸是组装高手呢,我们一起把它组装起来好不好?宝宝下次拆汽车的时候可以带上爸爸,爸爸和宝宝一起,小汽车就不会拆坏了是不是?”

为了不打击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保持一个爱学习爱研究的习惯,家长应该多使用趣味式提问,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一起探索。

孩子的成长路上,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对孩子产生影响,在亲子沟通过程中,父母应时刻注意自己的沟通方式,避免因不良的沟通方式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阻碍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建立。

今日互动:你和孩子的沟通模式属于哪一种呢?欢迎留言区评论分享。

专注育儿领域,提供专业育儿知识,如果想了解更多的育儿相关内容,那就关注小豆豆爱吃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