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认识内向的孩子比改变他们重要100倍

在社会交往中,孩子们的表现是不同的,在群体中,有的孩子比较善于表达,有的孩子就表现得少言寡语;在与同伴相处中,有的孩子敢于拒绝和发表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看起来不去拒绝,也很少表达自己的感受。家长们会不自知的把欣赏的眼光投向别人家的孩子,然后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内向】,别人的孩子就【外向】,家长内心纠结万分,就特别想要改变孩子内向的性格。本篇文章希望与读者一起积极地理解【孩子的内向】,最好读者能获得打开内向的【开关】。

认识内向的孩子比改变他们重要100倍

不要轻易给自己的孩子下定义,内向只是我们给孩子的设限

有一个非常考验智商的游戏,就是假设你面前有一个大的敞口杯,它可以是啤酒杯,也可以是你喜欢的各种透明敞口杯,重点在杯口要比杯子的任何部位宽。假设现在有人把这个杯子倒满了水,满到不能再满,再倒一滴就溢出来的状态。现在我发给你们每人大头针。请问还能不能装进去大头针?如果不能,为什么?如果能,能放进去几根?为什么?条件是,大头针放进去,水不溢出来。如果你愿意跟我打赌,我敢说,大部分读者都很难给出正确的答案。我也鼓励读者们带着好奇去试一试。

认识内向的孩子比改变他们重要100倍

我尝试着做了这个实验后获得了一个巨大的启发,就是当我觉着可能一根都不放进去的时候,实验结果却打击了我,能放进去大头针的数量远远超过我的想象。我想用这个实验来讲清楚一个逻辑,就是【当我把注意力放在这杯水已经满了的时候,我不会相信它可以放进去那么多的曲别针,我也不敢再往里面放】。同理,【如果我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和别人的差距上,孩子不敢说话,孩子不敢拒绝上 ,我会担心孩子的社交,我还怎么相信孩子其实和别人一样具备社交主动性,也想和别人沟通, 并且也有独立的思想呢】?

认识内向的孩子比改变他们重要100倍

如果我们想帮到孩子,激发孩子变得外向,就不要因为看到了快要溢出来的水而锁住了这被水的空间。外向和内向,只是孩子与人交往的一种状态,而不是孩子本身。

认识内向的孩子比改变他们重要100倍

卢梭说,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内向是个假问题

我非常喜欢卢梭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尤其喜欢他说的这句话,但确实会引起争议。曾经,有一位6岁的小朋友,告诉我说,【如果别人比我优秀,我就觉得害羞,如果我努力和别人一样优秀,我就不害羞了。】我不知道家长听到这句话会是什么感受,我很欣赏这位小朋友的坦诚和上进心,但是他也在面临着一个挑战,就是【如果自己没有别人优秀,就会感到羞愧,就觉得自己不够好,不被喜欢】。如果孩子对自己形成了这样的信念,那么他们可能只有得了第一名,才会变得外向,他们只有做到了别人眼中的优秀,他们才会变得外向,这件事好像没那么容易。

无所作为的教育就是想告诉家长们【 爱是无条件的,无论孩子是否优秀,我们爱的是孩子本身】。在爱中成长的孩子,是充满活力的。所以,读者们我邀请你们尝试着停止告诉孩子你要大胆一点,你要勇敢一点,不要因为孩子和别人不一样,就紧张地告诉孩子,你掉队了。而是带着好奇,尝试着去理解孩子,相信孩子,给孩子放进大头针的空间,孩子的生命才会有了新的可能性,而不是为了一个【内向】的标签,感到【自己不好】。

认识内向的孩子比改变他们重要100倍

表现内向的孩子看起来没那么闪闪发光,但他们恰恰会获得好人缘

孩子内向的几种表现

害羞,当众讲话扭扭捏捏,不够大方,甚至不敢当众讲话。不拒绝他人,自己独自承受委屈和不满。隐藏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别人的询问下,也会保持沉默不表达。看起来没主见,随大溜。

看起来,表现内向的孩子没有那么多的闪光点,其实他们更容易获得好人缘,在集体中,他 们会被认为是非常出色的支持者,他们善于思考,做事情思维缜密,内心敏感,大部分时候会有同理心。只是对孩子而言,他们可能需要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不憋在心理造成困扰,如何获得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

认识内向的孩子比改变他们重要100倍

没有永远内向的孩子,只是孩子们偶尔不想主动行事

孩子内向的本质是【不主动】而不是没有主见,没有想法,没有进取心。所以,看待孩子内向的问题,要把握孩子的本质,就事论事,而不是给孩子的性格贴标签,比如:如果你希望孩子可以主动拒绝别人,保护自己,那么孩子需要主动拒绝别人的方法,而不是指责。

认识内向的孩子比改变他们重要100倍

做到这几点,孩子会越来越【外向】停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在内向外向这件事情上,作比较。为孩子的不一样感到好奇,去尊重和发现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而不是非要让他和别人一样。2岁开始给孩子表达自己感受和想法的权利和空间,不是单纯的命令和灌输,不要以培养听话的孩子为唯一目标。2岁开始给孩子提供表达的示范,孩子获得表达的方法。关心和重视孩子的负面情绪和感受,孩子才会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孩子表现出退缩的时候,鼓励孩子迈出一小步,去尝试。3岁开始,不要因为孩子做的不好,而嘲笑孩子、指责孩子、打骂孩子,威胁孩子。尊重孩子的目标和愿望,用恰当的方式让孩子得到满足,支持孩子获得被支持的经验。相信孩子,无论孩子的表现如何,都告诉孩子,无论怎样,我都爱你。陪伴孩子去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提升他们的成就感和价值感,让他们觉得表达以及与人互动,是有意思的。认识内向的孩子比改变他们重要100倍

面对孩子内向的表现,爱胜过一切机械性的训练和各种期望。没有完美的孩子,更没有完美的父母,只有独一无二的,生命。一起努力,共同成长。

作者:穆思容

认识内向的孩子比改变他们重要100倍

下一篇文章预告: 该不该给孩子报幼小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