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小欢喜》让你知道家庭环境的影响有多厉害

李开复说:"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惩罚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

这短短的一段话,却道出了不同的父母类型,会带给孩子怎样不同的性格特质。

最近刚播完的一部电视剧,频频上了热搜,深受广大网友的欢迎,而在剧中的三组家庭倍受观众关注,这三个家庭正是社会上各个家庭的缩影。

这三个家庭里的父母,在对孩子时所表达的情绪都截然不同,而他们孩子的性格也各不相同。

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真的有这么大吗?

《小欢喜》中父母的典型1. "一切是为你好"式的爱

剧中乔英子的妈妈宋倩,她像极了我们身边的人,她可能是你的妈妈,也有可能是你的同事,或者是你孩子同学的妈妈。

乔英子是在妈妈霸道式掌控下成长的,她妈妈让她往东就得往东,让她往西就得往西,尤其是当她爸爸跟她妈离婚后,她妈就将所有的爱和期望全部压在乔英子身上,用她自以为"都是为了你好"的方式监督英子学习。

剧中,乔英子特别喜欢航天,在被邀请去天文馆演讲时,在宋倩看来完全就是浪费时间,会耽误她的学习,继而影响她高考,怎么都不同意乔英子去天文馆。

英子在宋倩沉重的母爱下,倍感压力而不想上课,偷偷躲到爸爸乔卫东那里玩,而当这件事被宋倩知道后,母女俩大吵了一架,哪怕之后她们和好了,宋倩仍然是以强势妈妈掌控着英子,要求英子考上她所期望的期望的大学,她所认为好的专业。

而当英子跟宋倩表明想去南京大学时,宋倩坚决反对,理由是南京距离北京太远了。英子背着宋倩让乔卫东给她签字,报名去南京大学冬令营,而当这件事又被宋倩知道时,又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

英子渐渐开始失眠、焦虑,后来直接买机票去了深圳,而当乔卫东和宋倩追过去的时候,英子拔腿就跑,爬上大桥栏杆,情绪崩溃的要跳海。

之后,英子被确诊为中度抑郁症,而宋倩也感到十分痛苦,自此开始深深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后来,只是单纯的照顾英子,不给她任何的压力。

在宋倩看来,"我做什么都是为了你好",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而根据调查显示,这种"为了你好"的教育方式恰恰是孩子最讨厌的。英子自杀的例子就已经说明这种"为你好"、自以为是的爱,是对孩子一种最大的伤害,父母将自己认为最好的安排给孩子,让孩子只需无条件的服从,其实是剥夺了孩子的自主选择权,让孩子只能被迫去接受父母给自己的安排。

2. 松弛有度式掌控

剧中方一凡的父母则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当童文洁每次气急败坏的指责方一凡时,方圆则会在这时充当她的"灭火器",让她看到方一凡的优点和进步。

方一凡的成绩每次都很不理想,当他知道通过艺考也能上大学,而且文化分只要三百多就能上的时候,他兴高采烈的拿着招生简章回家,而当他告知童文洁后,童文洁并没有同意,并且跟他强调要多努力。

相反的,方圆并没有置之不理,而是认真的对待,仔细询问了方一凡的想法,了解他的意愿,然后找人确认方一凡是否适合艺考,得到确认后,认真地给童文洁做工作,让她支持孩子参加艺考。

童文洁对孩子的立场就是该打就打,该骂就骂,而每次当她发泄过后又会跟孩子道歉,不把事情憋在心里。也许正是因为父母这种乐观的态度造就了方一凡对任何事都抱着乐观、豁达的态度。

3.放养式的爱

季扬扬跟同学相处总是摆着一张臭脸,当他在打球时,同学问他:"你怎么不回家?",他则是不过头面无表情的说:"我没家。"

剧中第二集的时候,季扬扬跟妈妈、舅舅同在一辆车上,但是季扬扬完全只跟舅舅交流,从头到尾跟妈妈都没说什么话。而季扬扬的爸爸是官员,但在家里时也都是打官腔,使得他不知道怎么去关心孩子,跟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

季扬扬的父母因为工作原因,从小就没有陪伴在他身边,他的家长会从来去的都是他的舅舅。在他的眼中,他的家长只有舅舅、姥姥、姥爷,并没有爸爸妈妈。

季扬扬因为从小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感受不到父母对他的爱,从而让他也不知道怎么与同学相处。

看了《小欢喜》能得出一个结论:家庭环境真的很影响孩子。

大量的证据都表明了相对稳定的家庭环境,会更容易让孩子感到幸福和安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父母劳累工作一天,回到家看到的是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本来因为工作上不顺利而积压的负面情绪就会被孩子的行为引出来,从而对孩子轻则责骂,重则棍棒加身。而孩子长久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会受到父母情绪的感染,性格也要么会变得懦弱、胆怯,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因此,家庭环境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1. 恶劣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

家庭环境的不和谐,会让孩子频繁受到惊吓,感到没有安全感,长期以往只能看到家庭的不和谐,而感受不到家庭带给他的温暖。

当父母在家里不断发生争吵时,对孩子而言就是一种无形的伤害,让孩子觉得在家中每一分钟都是很煎熬的,迫不及待的想逃离这个家。

孩子因为在家庭中感受不到家人带给他的关心和爱,缺少与家人的沟通,所以在对待亲人时就会显现的很淡漠,甚至不想回家。

2. 恶劣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存在性格缺陷

现在很多家庭的父母会当着孩子的面争吵的面红耳赤,甚至是大打出手。父母们之间的不和谐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如果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则会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让孩子不敢轻易跟别人接触,使性格上变得怯懦;或者是受到父母的影响,认为一切都是可以靠拳头解决问题的,变得容易失控、易怒。

比如,倩倩的爸爸妈妈在晚上时因为一些琐事而不断争吵,爸爸生气地坐在沙发上喝酒,而妈妈则在厨房里骂骂咧咧,谁都不服谁,火药味十足,吓得倩倩站在一旁,一句话都不敢说。

再比如,有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每次父亲喝醉酒就会对孩子拳打脚踢,全然不顾孩子的呼喊,只顾着拼命发泄自己的情绪。

3. 良好的家庭环境会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当孩子处于一个相处和睦,互相关心、融洽温暖、愉快舒适的家庭环境时,孩子自身就会受到家庭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氛围能让孩子产生幸福感、安全感与信任感。孩子能时刻感受到家里人对他的关心、呵护与陪伴,乐于与家里人进行沟通。

《小欢喜》中我们虽然经常看到童文洁对方一凡劈头盖脸的一顿骂,但是同时也看到当童文洁被气得火炸的时候,方圆就会充当"灭火器"的作用,安抚她的情绪,然后让她能看到方一凡的优点和进步。一个充当红脸的角色,另一个则充当白脸的角色。

他们的家庭氛围相对于其他家庭来说是最轻松的,父母恩爱、家庭和睦,这也许就是方一凡遇事乐观豁达、善解人意的原因。

在亲密和谐的家庭中长大,孩子会更有安全感,更自信,更懂得感恩,成为一个温暖有爱的人。

创造美好家庭环境的建议:

1. 营造一个和睦和谐、融洽有爱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能否成为健全人格的人的关键,家庭氛围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很多事实证明,哪怕学校教育再成功,一旦家庭环境出现了问题,孩子的学习也会随之出现问题。例如,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在得知父母离婚时,成绩就会相应的下滑。

2. 学会倾听和尊重孩子

大多数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只会给孩子强加自己的意识,把自己认为是最好的强加到孩子身上,让孩子被迫去接受他们的期望和压力。《小欢喜》中,宋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英子自杀时,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现错误,自己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了。

学会倾听和尊重孩子的想法,才能真正了解到孩子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造成不可挽回的错误。

3. 少拿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攀比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有觉得孩子还是别人家的好。他们总是能清楚地看到别家孩子的长处,却很少看到他们的短处。

《小欢喜》中的童文洁也是如此,她觉得方一凡周围的人都比他好、比他优秀,而自己的儿子则是调皮、胡闹的代表。但方圆就没有拿方一凡比较过,而是带着赏识的眼光看待儿子,不管孩子表现有多么的差劲,始终带着赏识的眼光,给方一凡信心。

孩子不是不好,而是总是被拿来跟他人比较,难免就会觉得孩子这也比不上、那也比不上别人。少些比较,多些赏识,或许孩子会变得更好。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少些吵架,多些宽容;少些责骂,多些鼓励;少些对比,多些赏识。

养孩子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