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的进化过程让人类发展出一套完整的防御机制,这种机制最早由弗洛伊德发现并总结,从人的儿童时期就已存在,经过无初次的固化,最终在大脑中形成了明显的神经元痕迹,并成为了人类的习性。
对于拖延症也是如此,研究表明,拖延症往往是从童年开始的,它正是来源于家庭的排斥和挫败感,当孩子无法与别人家的孩子”相比时,他就会选择放弃或者抵抗,这种防御机制会在成年后有明显的表现。
很多时候,父母总是希望控制孩子的一切,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在父母的潜意识中,他们希望孩子处于安全的管控范围之内,可正是这种潜意识,却让孩子不断地接收一些指令,重复如巴普洛夫式”的反应活动,而失去了自我选择的权利和欲望,这无疑是非常可悲的。
尤其是父母经常会忽略掉孩子的想法,在说完一套理论之后没有以身作则,不仅破坏了他们在孩子心中的权威,更让孩子们误以为父母可以随意改变规则,失去了信任。
有些孩子则出现了自卑倾向,这是对于自我价值认同的障碍,也会产生价值观的偏移,比如暴力、父母吵架、数次搬家,父母情绪上的不稳定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孩子,进而成为孩子的累积性创伤”,比如孩子在学习时候经常会遇到不懂的问题,这时我们需要父母的帮助,大人的一句问你老师去,我太忙”可能就会让孩子产生不快乐、伤心的情感,长此以往,这些忧伤累计起来就会成为内心不安全感的由来,通过拖延来应对危机。
拖延症者的一个典型特征是追求完美,有时候确定的规则有利于他们做出选择,比如今天写一篇任意题目的作文,很多人可以完成,可是如果是给出一个题目,比如如何教育孩子”,很多人则失去了表达的欲望,因为他们觉得限制了想象空间,因此产生拖延事件,而不交卷则会给拖延者一种成就感,觉得自己与众不同。
有些写作者也同样如此,不到最后一刻绝不下笔,他们的生活经常处于崩溃的边缘,如果下周要求交稿,那么我下周动笔,则可以修改的次数少,而会达到相同效果”,正是这种心理上的暗示,不停折磨着拖延者的内心,他们有时候沉浸其中,自得其乐,有时候却又备受折磨,痛不欲生。
有这样一个严重拖延症的会计,他非常自我,他知道马上要出局一份审计报告,但是从心理上他讨厌一个词:应该。如果按时交出,他会感到非常懦弱,而如果不交,所有人都会注视他,并且知道谁才是掌控者。所以他不仅会忘记”做审计报告,也会本能地拒绝所有给他安排工作的人,只有他感觉有必要去做的时候,他才会顺理成章”的去完成,美其名曰享受主导权”。
关于时间的本质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亚里士多德曾经有个倒树理论”,假如一棵树在森林里倒下,旁边没人,会有响声吗?也就是说没有人来测定时间,时间是否存在?牛顿相信时间是绝对的,不管是否有人来测定,时间始终都存在。拖延症者对于时间的流逝有自己的感觉,他们生活在主观时间”的世界里,注重个人对于时间的掌控,而有意忽视客观时间的存在。
有趣的是,拖延症者往往都是年轻人,科学家发现,老年人患有拖延症的人非常少,这与他们意识到时间的价值,知道自己所剩时间不多有关,因此,拖延症也是客观时间与主观时间的博弈,就像是内心中的好小孩”与坏小孩”,他们一直在搏斗,直到生命终结。
拖延症的产生是由于生理、心理和经验共同作用形成的,其实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帮助规避心中的恐惧与烦恼,并且这种心理调节功能的好处让拖延者非常心安理得”,但同时其弊端也很明显,那就是抑制了进步的源泉。其实改变并非是一件坏事,很多人只是没有改变的勇气,也就是不愿意脱离开舒适区,即时有时候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
其实,改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重点就是心态的转变,从有意识有行动发展到无意识有行动,这个过程可能是痛苦而长期的,所以那些不愿意改变的人也无需强求,毕竟生活是自己的,真实感受最重要。
在这里,介绍几种改变的方法,希望对于那些想要改变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1、 制定明确的目标,并进行可行性计划分解
可操作性是目标是否可行的一个重要考量标准,可以将具体的目标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小的步骤来完成,并且给每个步骤设定时间,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此来督促自己。
2、 学会时间管理,最有效地提升时间效率
这句话说起来非常容易,但其实拖延症就是一种心理障碍”,时间就是拖延症心中的一堵墙,我们应该把时间看做固定、有限的,可能这也是最令我们难受的一点,所以我们需要有计划性,对于那些重要的、优先级高的事情要优先做,那些可做可不做的就先放着。
3、 学会拒绝与妥协
有时候我们是因为无法拒绝所以才拖延,这些都是过多信息导致的,所以我们要学会接受别人的帮助,同时也要学会拒绝那些毫无意义的追求,这些都是损耗我们生命的东西,比如一些空洞无味的事情。
4、利用身体减轻拖延
身体状态的好坏会影响我们对于事物的感知,因此应该让身体健康,让感情愉悦,并且随时注意心理暗示,多给一些积极向上的暗示,少一些负面情绪,心情好了也会带动我们做事的积极性。
5、 注意仪表,由外而内
可能我们并不会太注重外表,但是好的仪容仪表确实能够改善别人对于自己的印象,并通过身体、语言等方式表现出来,因此也会影响到我们对于事物的看法,所以除了自我监督外,善于利用外在改变强化内心也是我给出的建议。
拖延症并不可怕,这是一种正常的保护机制,给自己做一个规划,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的身体、心灵也会更健康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