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电子产品不是洪水猛兽,真正的问题,源于孩子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文|育儿黄金计划(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现如今,很多家长热衷于购买一台平板电脑或者一部手机来替自己哄娃,近些年,电子产品更是急速占领着孩子们的世界。

随着孩子眼睛近视人数比例的提高、亲子关系冷漠、儿童不善于交朋友等问题的频繁暴露,此时的家长又开始因噎废食”地怒吼着电子产品就是洪水猛兽”,万万不可让孩子接近半步。

其实,电子产品本没有错,只是因为孩子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家长缺失了监督看护的本职,便将一切罪责统统推给电子产品,那它岂不是感到很委屈?

晨晨今年四岁,在爸爸妈妈眼里,他就是淘气的代名词,只有在平板电脑面前,才肯给全世界片刻安静。

晨晨从两岁开始,妈妈就开始习惯利用平板电脑中的动画片哄他吃饭,边看动画片边吃饭,不哭不闹还能多吃几勺。

当发现这个神器”之后,无论是洗澡、吃饭还是苦恼的时候,家人都屡试不爽。

更让家人觉得神奇的是,几个月之后,还不到三岁的孩子就能自己开关机并能找到动画片进行播放。

一时间,爸爸妈妈自认为找到了教育孩子的高科技武器,可是没想到,才没过多久,家人便发现,平板电脑似乎成了孩子最好的、唯一的伙伴。

孩子几乎24小时将平板电脑捧在手里,睡觉的时候也不离手。甚至在幼儿园,老师也发现,晨晨开始变得不愿意与小朋友在一起,每天最喜欢说的就是:我的IPAD里有……

老师建议应该降低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频率,否则不但会导致孩子视力下降,还容易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孤僻。

在中国,像晨晨一样从很小就沉迷电子产品的孩子还有很多。

某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有超过50%的家长认为孩子会沉迷于电子产品,其中有近20%的家长反映孩子管不住自己玩,当然真实的比例还远不止这些。

专家并不建议家长彻底收回平板电脑的使用权,因为电子产品对于孩子来说并非是禁忌之物,从开发智力、增长见识的角度考虑,只要使用适度,电子产品会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好老师。

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利弊取决于是否适度
1.适度使用对儿童发展有好处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婴儿通过电子屏幕与人互动,会投入更多感情;幼儿时期,如果家长陪同孩子一起通过电子产品观看视频,并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和学习,可以大大提升孩子汲取新知识的效率。

孩子上学以后,还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帮助学习。适度使用电子产品可以让孩子增长见识,还可以减轻家长的教育负担。

2.过度使用对儿童发展有害处

如果过度使用电子产品,首先会造成孩子视力下降,其次会将他们封闭在屏幕的世界里,让孩子失去与周围真实世界接触的兴趣,严重影响他们社会关系的建立。

孩子之所以总是无法将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和频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让高科技的成长助手”变成了家长眼中的毒瘤”,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不但可以让电子产品与孩子保持合理距离”,还能够帮助孩子的成长更高效、更有品质。

自我管理能力对儿童成长的好处
1.让孩子的成长更高效

自我管理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例如学会控制情绪、合理安排时间、自己收拾房间等等,都是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体现。

当孩子学会自我管理,他们就可以学会自立,并且将每件事情都安排的井然有序,无论吃饭穿衣,还是上学玩耍,都会比其他小朋友更有效率。

2.帮助孩子成为更出色的自己

自我管理表面看起来,只是让孩子变得更懂事,很多事情都不需要父母操心,但从本质上讲,是让孩子的大脑学会吸收、整理、分解大量的信息,在他们的思维中形成了一整套自我管理的独特体系。

拥有自我管理能力的孩子,可以学习更高效、工作更有效率,这样优秀的人自然更受社会欢迎,他们的社会交往等各方面能力也都会表现得更出色。

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并非天生拥有,而是需要父母的后天培养,养成良好习惯,逐渐形成自我管理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1.抓住关键时期

教育学家认为,儿童有两个自我管理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第一个关键时期是五岁,第二个关键时期就是十二岁。

在孩子五岁左右的时候,他们对事物已经有了基本认知,开始希望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且有了劳动的基本能力。

孩子在十二岁左右的时候,开始真正变得懂事”,学着理解他人,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并且开始喜欢自己掌握时间和空间。

在这两个特殊阶段,家长只要抓住时机、从旁协助,通过身边的小事一点一点引导,比如监督孩子在2个小时内完成作业,三餐要规律进行等,就能够一点一点,在潜移默化中帮孩子形成自我管理能力。

2. 学会放手、表达信任

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需要做到凡事亲力亲为,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这也是自我管理能力形成的前提条件。

比如:

穿衣服、叠被子、洗漱、收拾房间等,当孩子学会这些基本技能之后,他们便会在每天早上思考如何将这几件事情更合理高效地进行排序,学会节省时间,学会自我管理。

在此过程中,家长不要过多干预,只需要在认为不合理的环节提出建议,帮助他们进行自我修正。

在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对孩子表现出信任和耐心,并且给予积极的鼓励,让孩子对自我管理充满信心。

很多家长为了帮助孩子节省出更多时间学习书本知识,几乎承包了孩子的所有劳动和杂务,导致很多孩子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整理房间、安排时间、规划行程。

家长与其拼尽全力帮助孩子考高分,不如用心教会他们怎样进行自我管理。在竞争激烈的复杂社会中,自我管理能力远比高分低能更能帮助孩子获得成功。

今日互动:你对孩子玩电子产品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

新手爸妈们,看我的文章,分享点赞,和我一起制定育儿黄金计划吧!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