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发现,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后,变得特别爱告状。妈妈,姐姐写作业玩手机”、妈妈,爸爸又吼我”,甚至还会向庇护他的爷爷奶奶告爸爸妈妈的状。
出门在外时,有些小朋友还会化身正义的使者。看到有人不守规则,就会向大人告状:妈妈,你看,那个叔叔闯红灯”、爸爸,那个小朋友插队啦”……
孩子告的状,是真的吗?
放学后,经常因为孩子一段简单的描述,幼师就会接到家长急匆匆的电话,而通话内容也经常会让幼师一头雾水又痛苦不堪,因为小朋友描述的话常常不能还原幼儿园的真实情况,有时出于担忧和保护,家长很可能将矛头转向幼师。
孩子告状,除了寻求家长帮助,也有可能是吸引注意力或者逃避责任。
为什们孩子说的话不能全信?
如果细心,就能发现,幼儿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即无意撒谎行为”:
带孩子去了一个有滑梯的饭馆,后来他非说的是游乐园。
—认知、经验贫乏,无法准确描述
同事家孩子放学后嚷嚷着说老师明天让他带一支狗铅笔”,询问老师后,才知道老师要的是勾线笔。
—语言等能力不足,转述时易出现错误
他们经常在已知的故事段落中加入大量天马行空的情节和稀奇古怪的人物,最喜欢编排类似小猪佩奇大战奥特曼”的剧情。
—想象力丰富,喜欢加工虚实
经常有孩子,玩过玩具后会坚持说玩具是自己的。
—想要表现自己,随意嫁接”经验
家长处理告状要注意:
观察孩子告状动机,理性处理
在倾听告状”时要认真,不要打断或者斥责孩子,也不要偏听偏信,先要弄清事实真相,觉察出孩子告状背后的动机。如果孩子一时说不清楚,大人们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回想一下发生的事情,同时可以适当地安慰孩子。
家长不要因为孩子总告状,而且都是因为一些小事而显示出敷衍、不耐烦的情绪,因为如果当孩子遇到比较重要的事情来告状时,很容易被这样的消极情绪而打击,甚至会挫败其正义感。
引导孩子独立处理问题
孩子之间的告状,大多是都是一些小事或者朋友之间闹矛盾了。面对这些情况,大人们不妨把自主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处理,反问孩子:你觉得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把问题抛给他,要让他知道,除了发泄情绪之外,还要学着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孩子 告状” 不是什么大事,但家长和老师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解决方法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所以家长和老师在处理告状”问题上需谨慎对待,给予积极正面的引导,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