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一家生活在县城,夫妇两人都是教师,随着女儿小枫的降生,一家人的日子过得也是有滋有味的。因为工作的原因,孩子到了一岁的时候就给爷爷奶奶带着了,王女士平时就周末才有空回家看看孩子。那时候觉得孩子安静乖巧的,也不哭不闹的,挺好。等到小枫3岁了去读幼儿园时,王女士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了。
入园后,幼儿园老师便经常向王女士反映,小枫总是独来独往的,对幼儿园的规矩、老师的要求置若罔闻。她不懂得应该约束自己的言行,也不会听从老师的指令和要求。
老师在上课时,其他的孩子都能坐着听讲,按老师的要求进行互动。而小枫却常常离开位子,独自一人跑出教室去转圈。老师让大家画苹果,大多数小朋友都能按要求画出苹果的形状,而小枫却只是在纸上乱涂乱画。小枫不理解老师传授的知识,也学不会老师教的歌谣、舞蹈。
老师还提醒王女士,小枫可能不是不乖,是存在社交障碍,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王女士将信将疑的,便带着小枫去医院检查。最后小枫被确诊为自闭症”,医生表示很多自闭症的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有异常的表现,这个时候一定不能大意,尽早到医院进行自闭症筛查,以免耽误治疗。
孤独症是怎么回事?自闭症是儿童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类疾病。起病于3岁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刻板行为和兴趣狭隘为核心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
据研究表明,自闭症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其中遗传因素是自闭症的主要病因。同时,在胎儿大脑发育关键期接触的环境因素也会增加自闭症发病的可能性。
如何发现孤独症的早期表现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常常表现出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和行为模式上的异常。其中这四点为自闭症的四个突出表现特征。
1、语言发育迟缓
宝宝在12个月前偶尔会发出ma-ma”或ba-ba”的模糊语音,却没有什么实质意义。相比同龄宝宝,和家人缺乏互动,主动说话少,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不理解家人的语言,无法正常进行交流。虽然能重复他人的言语,但宝宝并不知道是表达什么意思。
2、社会交流障碍
在婴儿期,宝宝就会表现出不与家人直视、面部常无表情等行为。能走路了也不愿与其他人一起玩耍,完全沉浸在个人世界里,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和家人缺乏感情上的交流,不愿意和陌生人有任何的接触。
3、行为刻板、兴趣单一
宝宝会要求任何的事物都要一成不变,要穿同样的衣服,要走同一条路线,和同样的人做同样的游戏,一旦出现变化,就会哭闹不止。有些孩子喜欢看风车,喜欢按开关、还有喜欢按马桶冲水,常常可以这样玩上一整天,不会感到枯燥。
4、认知表现异常
自闭症的孩子在认知能力上明显比同龄人要弱,有少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孩子,但会在认知活动的某一方面表现非常突出,比如机械记忆能力往往很强,尤其对文字、数字、符号等特别敏感。
如果发现或经别人提醒后留意到自己的宝宝与别的宝宝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而且许多方面都落后于同龄宝宝的时候,就需要尽早去医院进行检查和诊断。
早发现、早干预理想效果会更好儿童孤独症一般在出生后或婴儿早期即有症状,但家长却常不能及时发现而及时就诊。0到6岁是自闭症儿童的最佳干预期,如果家长能够早发现,早干预,自闭症儿童的功能恢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预防方面,因本病的病因不明,尚无无确切的预防措施。遗传因素和宫内环境因素在本症发病中有重要影响,因此应积极防治各种感染、预防宫内或围生期各种损伤等为重要的预防措施。
目前占有相当比例的学龄前儿童可能患有孤独症,但往往没有得到及时诊治。从诊疗过程中看,患者的年龄越大,干预的难度也越大。所以,我们必须对儿童的心理和精神问题予以高度关注,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