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一个孩子在学校犯了错,家长知道后劈头盖脸把孩子一顿臭骂: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我们辛辛苦苦赚钱供你读书,你倒好,不仅不求上进,还给我们惹这么多的事儿,看我今天不好好收拾你,让你尝尝惹事的后果……”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时,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就事论人”
本来,家长要批评的是孩子出现的过错,但很多时候却偏离了主题,牵扯到了孩子的其他方面。
我曾见过这样一位家长,她的孩子只是不小心摔了一跤,而她却无端地指责孩子没出息,将来只配捡垃圾。我不知道这位家长是怎么想的,但她的行为确实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摔倒,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家长可以善意地提醒他,让他以后走路小心点,但你不能轻视他、否定他——不然,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会接踵而来。
二是喜欢翻老账
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是针对孩子现在的问题就事论事,而是把以前的错误一股脑儿翻出来,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然后来个大批斗”。
这种揭伤疤”式的教育,不仅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激起孩子的不满,以致他最终破罐子破摔。
我想,许多家长这样做也许是无意识的,但这种无意识的行为却会使孩子形成心理暗示,那就是:我不行,我很差劲,我没办法改变。
对于过去的事情,尤其是孩子已经淡忘的事情,家长最好不要再提,因为这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三是侮辱孩子的人格
这是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一种教育。本来,孩子只犯了一个很小的错误,但家长却小题大做,将错误上升到了人格的高度。
其实,孩子犯错是十分平常的事,家长不要动不动就指责孩子没出息,比猪还笨,不如养一条狗等;也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比如:你真是一个淘气的孩子,你真是一个没有孝心的孩子,你真是一个胆小的孩子。
如果家长有时实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那最好就远离现场,等自己平静后再跟孩子交谈。
四是过于啰唆
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是东拉西扯,说不到重点上,让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通常情况下,儿童的注意力只能集中15分钟左右,幼儿持续的时间更短,如果家长喋喋不休,孩子很难集中注意力,也无法仔细去分辨家长说的话。因此,教育孩子时,家长一定要有针对性,语言尽量简单明了,让孩子一听就能明白。
综上所述,在教育孩子时,家长一定要遵循就事论事的原则,不要将问题扩大化。你可以指出孩子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或不对,应该怎么去克服这些毛病,但你不能上纲上线,就事论人”,甚至侮辱孩子人格。
有人说,错误的教育比不教育更可怕。我十分赞同这种观点,如果父母因为孩子的一个小过失就否定孩子、伤害孩子,那么,这样的教育宁可不要。
家长要时刻追问自己: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