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任性,父母该如何化解?如不正确化解,孩子将无可救药

专业解答教育疑惑,感谢大家的关注!

当孩子任性的时候,父母可以暂时以静制动,先认真的分析一下孩子任性的真正原因及危害,等待孩子冷静下来,或者让孩子注意到父母的态度,愿意与你和解的时候再进行化解。

一、孩子任性的表现:

任性表现一:你说东,他偏往西。

心理解析:孩子的任性,有时是年龄特征的表现。研究发现,孩子的成长不是匀速平稳的,有较为乖顺的平稳阶段,也有较为棘手的不平稳阶段。

任性表现二:脾气说来就来,稍不如意就和父母对着干。

心理解析:正所谓一个孩子一个脾气。所谓脾气,在心理学上叫做气质,是孩子身上最早出现的个性特征。传统上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心理学界对这四种气质是这样解释的:

胆汁质相当与神经活动强而不均衡型。这种气质的人兴奋性很高,脾气暴躁,性情直率,精力旺盛,能以很高的热情去干事业,兴奋时,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精力耗尽时,情绪又一落千丈。

多血质相当于神经活动强而均衡的灵活型。这种气质的人热情、有能力,适应性强,喜欢交际,精神愉快,机智灵活,注意力易 转移,情绪易改变,富于幻想,不愿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粘液质相当于神经活动强而均衡的安静型。这种气质的人平静,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不为无关事情分心,埋头苦干,有耐久力,态度持重,不卑不亢,不爱空谈,严肃认真;但不够灵活,注意力不易转移,因循守旧,对事业缺乏热情。

抑郁质相当与神经活动弱型,兴奋和抑郁过程都弱。这种气质的人沉静,内涵,容易相处,人缘好,办事稳妥可靠,做事坚定,能克服困难;但比较敏感,容易受挫折,孤僻、优柔寡断,疲劳不容易恢复,反应缓慢,不图进取。

任性表现三:突发性不可抑制的狂躁。

心理解析:这孩子的行为的确有暴发型人格的某些特征。这类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和挫折耐受力比一般孩子差,常因微小的精神刺激就突然爆发出强烈的愤怒情绪甚至一定程度的暴力行为,其情绪和行为具有突发性、不稳定性和反复性,给人的感觉自然是异常任性。

二、孩子任性的危害:

任性其实是每个孩子身上都很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放任孩子的任性不管不顾,以后将会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因为非常任性的孩子是很难能与伙伴聊天、分享和商量问题的,孩子们觉得全世界都是他的,不会做出有利他人的事情,比如关心别的朋友、谦让、同情及协助他人。孩子任性将来还会影响同伴对他的评价,从而影响孩子们的自我意识发展。同时孩子因任性而常常会有烦躁、愤怒、情绪失控等情况,长此以往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

三、孩子任性的现状:

大部分孩子的任性常常是由家庭的娇宠造成的,也与孩子想独立的心理特点有关。所以,想要改变孩子任性的性格,家长首先要做到的便是改掉溺爱孩子的习惯,所以第一步就要给孩子定出一个界限,让孩子能够接受你说不”的时候。

四、改变孩子任性方法:

家长在改变孩子的任性时,还要注意多给予孩子表扬。但在表扬孩子时,请遵守这个黄金规则,即表场不能大少,但也不能太多。那么,家长怎样改变孩子的任性呢?

1.不为所动法。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以至无理取闹时,不要急着去哄去抱,让他把所有本事”都使出来,当他明白小脾气”不管用时,他自然会罢体,这时再说理教育不迟。这时候父母可以暂时以静制动,不打骂,不理睬,不劝说,先等待孩子冷静下来,或者让孩子注意到父母的态度,愿意与你和解的时候,采取讲道理,分析孩子行为等方式来减少孩子的任性再次发生。

2.磨炼法。家长减少对孩子的呵护,为孩子提供磨炼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难,锻炼意志,增强独立意识,从而懂得关心、爱护、帮助别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有给孩子健康成长环境,才能让孩子经受生活的考验和挫折,才能适应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

3.循循善诱法。孩子的任性行为中有时蕴藏着积极的因素,如3岁的孩子非要亲手为父母打伞遮雨,家长应对此闪光点”加以诱导,既讲清后果,又表示感谢,这样既不伤孩子的自尊心,又避免了孩子的任性行为。

4.转移兴趣法。当孩子任性起来,非要这要那时,利用当时的情景特点,设法把他的注意力、兴奋点转移到别的事物上去,使他忘却那些不合理的要求。当然,这是需要有一点耐心的。比如如果孩子在外面耍脾气的时候,可以提议一个孩子平常喜欢在家里玩的游戏或者做的事情,来吸引他回家。纠正孩子的任性,父母要给予充分的耐心。把孩子萌生的任性消灭在萌芽中,最好的方式就是及时用良好的行为方向和模式,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5.激将法。利用孩子自尊心和好胜心强的特点,机智地将”他军。比如当孩子有无理要求时,成人可以对孩子说你扫地不如妈妈扫得干净,不信就试试”之类。孩子自然跃跃欲试。事情做好了,再夸奖一番。这样既使孩子不再任性,又能使其产生满足感,激发他的上进心。

孩子在任性时不能一味地妥协,如果在外面家长可能因为面子问题会妥协,一旦妥协后面就是无止境的任性,所以家长要和孩子讲规则,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家长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任性,并一起寻找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