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狐小仙
我不讨厌学习,我讨厌你。”
再说,我跳楼去,你不要再来烦我!”
我爸妈从来没耐心听我说话,他们只顾自己的感受,希望我考得好,其实就是他们要面子。”
是的,这都是一些孩子对父母说的话,尤其是母亲。很多孩子最后还与父母成了仇人。不能说这些父母不爱孩子,只能说,他们从来没有认真想过怎么教育孩子。
心理学家说:从婴幼儿时期开始,母婴关系就奠定了一个孩子的人格基础。
那么如何处理好孩子与母亲这层关系,绝不是简单的爱就可以了。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作品《小妇人》是一本值得每个母亲一看的经典小说,问世一百多年以来,被译成各种文体,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名作。尤其值得称赞的是马奇太太对孩子们的教育方式,满满的正能量。
正能量的作品很容易让人反感,类似于鸡汤式的文字,人们早已经厌烦,奇怪的是,《小妇人》自从出版以来,一直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并且有多个版本电影。凯瑟琳.赫本和伊丽莎白.泰勒都成功的出演过女主角乔,但由于年代太久,已少人问津,九十年代由吉莉安.阿姆斯特朗导演,薇诺娜.瑞德主演的乔的《小妇人》,可能更深入人心,导演将原著中情节提炼出来,既表达出原著的精髓,又通过细节构造出一幅幅温馨感人的家庭画面,唤起人们内心对家的归属感。
故事情节简单,注重表现女性独立自主意识,同时宣扬美好的品质,比起跌宕起伏、生命攸关的大片,此部电影情节不算精彩,可随着影片走近这个温馨的小家庭,内心渐渐变得平和、踏实和温暖。这个小家庭并不富裕,但每个孩子都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她们每天想的不是如何打扮自己,以攀上高枝”,为家庭沾光;不因家庭贫穷就觉得低人一等,变得懦弱;不因自己是女孩,就甘愿成为男人的附庸。
是的,她们不因人为的制度和社会陋习恶俗,而制约自己。她们早早的就开始觉醒,流露出女性自我独立的意识,在学会独自面对生活同时,还以已之力去关怀他人。
要知道在那样年代,女孩就有此想法,是非常不简单,这自然离不开她们的妈妈马奇太太的循循引导。
马奇太太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们的呢?
情节一,圣诞节的第二天清晨,马奇太太将邻居家情况与女儿们说明:邻居家父亲因参战死亡,母亲带着六个孩子在家里又冷又饿。她征求女儿们意见要不要帮助那个可怜的家庭?面对节日的美食,孩子们自然是舍不得,但母亲之前对她们的教育,再加上姐妹们相互鼓励,相互影响,她们哼着歌,将食物送到邻居家,看着那位喜极而泣的母亲,几个又瘦又小的孩子惊喜的情景,她们深深感受到与人为善的快乐。
回来后,母亲对她们的行为大大称赞,并许诺晚上给她们一顿更丰盛的晚餐。惊喜的是,她们的善举,赢得另外一个邻居家劳伦伯爵的称赞,并为她们家送去更为丰富的晚餐。
自然,生活并非付出就会得到回报,但是一个人首先学会付出,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一定会享受更多的东西,这些东西不仅仅是得到回报这么简单。
情节二,每天清晨,马奇太太会挑选几本书放在书桌上,孩子们最初偷懒,不想看书,可是妈妈的要求又不能完成,等她们渐渐养成看书的习惯,就会源源不断地从书本中汲取各类的知识。
空闲的时候,四个孩子还模仿书中的人物,分别饰演不同的角色,不仅让她们单调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让她们体会到不同人所面临不同环境的时的心境和处理方式。这对日后她们在社会上遇到人与事,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情节三,艾米因为生乔的气,将她写了几年的小说集烧毁,这对乔的打击非常大,可以说几年的心血毁之一旦,尽管艾米事后后悔,但并没有从心底感到到歉意,而是希望事情早早的过去。却不知道自己小小的恶”给别人造成的伤害有多大,乔发誓再也不会原谅艾米。马奇太太了解事情经过后,严肃指出艾米的行为对乔的伤害,然后来到乔房间,安慰乔,一直陪伴她。几个姐妹也都对艾米的行为提出批评,艾米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有多严重,从而得到反思,再也不会因自己的一时之气,造成无法弥补的错误。
马奇太太并非因为艾米最小就轻意的原谅她,她发现艾米比其他几个姐妹更自私一点,更是通过这件事,让她吸取教训。此后,艾米的性格和心态是四姐妹中改变最大的一个。
情节四,梅格参加舞会,由于棉布裙款式过时,且太旧,被周围的人嘲讽,也得不到舞伴的眷顾,让她羞红了脸,坐立不安,这时候突然收到一大束红玫瑰,原来是母亲托劳里送来的,里面还有一张母亲写的纸条,梅格看到母亲的留言,心里一下子得到安慰,知性优雅的她大方得体的将手中的玫瑰花分享给大家。
母亲猜到女儿可能会在舞会遇到尴尬,她送来的不仅仅是安慰,更是一种鼓励,让女儿明白比起美丽的裙子,人们更喜欢与友爱善良的人相处。
在乔遇到困惑和苦恼时,马奇太太给乔写的信:
亲爱的孩子:
我之所以给你写这封短信是想要跟你说,看到你为改变自己的性格而做出了每一次努力,使我深受感动。你对自己的喜悦或烦恼只字不提,也许你以为,除了每天祈祷的上帝外,无人知道。然而,我都看在了眼里,我对你的真心和毅力充满了信心,因为它已经发生了良好的变化。亲爱的,要稳住,要耐心坚强地继续坚持下去,你一定要记住,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比任何人都更关心你,她就是至死不渝地永远爱你的妈妈。
马奇太太时刻关注每个孩子的一言一举,并且在她们最需要的时候,毫不吝啬说出”肉麻的话。
为什么这位母亲能够及时、坦然做到这一切呢?
自始至终,她不需要女儿为家庭带来荣耀,也不需要她们惊艳他人的眼球,更不以自己的主观来塑造孩子,满足个人以及家庭的虚荣心。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陪伴她们,是让孩子认可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看清世界的美好,也知道世界的丑陋。她知道一旦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有可能遇上什么样的爱。
简·奥斯汀认为,女性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但如果不考虑以上内容就结婚是愚蠢的。她的想法非常现实,也切重要害,如果有一定物质基础情况下,再选择适合自己的人,是最好不过的事,然而在那样的年代,一个有财产、品格又好的男性是所有女性追逐的方向,有几个女孩那么幸运呢?所以,更值得人称赞的,还是马奇太太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即使没有遇到有财产的男性,女性也可以养活自己,并且得到爱和尊重。
马奇家的四姐妹中,无论是为了爱情甘于贫困的梅格,还是通过自己努力成为作家的乔,以及坦然面对死亡的贝思和不断提升自己的艾米,虽然她们的理想和命运都不尽相同,但是她们都具有自强自立的共同特点。
很多人将《小妇人》与《傲慢与偏见》相对比,尤其是两位皆然不同的母亲。马奇太太有意识的培养四个女儿自我的丰盈和独立,让她们有着对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自我意识,让她们不依赖男人,也能够活出自己的光彩。而后者班纳特太太最大的人生目标就是给她的五个女儿找到她眼里的如意郎君”,全然不顾孩子内心的感受,以及她们未来的命运。
可见,母爱是孩子们最早的荫泽,也是最早的救赎之道。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