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娃想借玩具被拒绝,刻薄抹不平失落,教会他这些道理才能温柔人生

小孩子间的矛盾,很多时候都是来源于对玩具的争抢,虽然孩子可能转身就忘,但是当娃借玩具被拒绝的时候,家长对孩子只言片语的教导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一生的性格。

祝你的赛车跑不了”

一次出差,在火车站等车的时候一旁有两个小朋友,大人出门在外谁都不熟,言语几句可能已是极限,而小朋友却能无界限的亲近。

其中一个小朋友一直在摆弄手里的赛车,其中一个小朋友就在一旁看着,然后试图用手去接触赛车,结果每一次都被对方完美的躲开了。

只听这个小朋友对赛车小朋友说:你能借我玩一下么?”

赛车小朋友就当没听见一样继续摆弄手里的赛车,这个时候借赛车的小朋友突然上手抢赛车,嘴里还说着小哥哥,借我玩会儿嘛”

这是我的,我不借”

眼见两个孩子要吵起来,只听借赛车的小朋友的家长突然对自己的孩子说:那个破赛车有什么好玩的,没准一会就坏了”说着就把孩子拉倒了一边。

后来没想到两个孩子在火车上又碰面了,结果借赛车的小朋友突然对赛车男孩说:祝你的赛车永远跑不了”

家长这种教育方式真的能够磨平孩子被拒绝的失落感吗?其实并不能,教孩子去对他人恶语相向,只会加剧孩子的自卑心理。

临床心理学家Eileen Kennedy-Moore:在孩子被拒绝的时候,如果家长没有即使给予正确的教育,就算将来孩子被礼貌拒绝,也会觉得别人恶意满满。就算孩子被好言相待,也会自动冷回应”。

有研究显示,当一个人被拒绝的时候,大脑的中枢脑岛会被激活,脑中就会有一个遭到攻击的信号,这种感觉就像被人打了一样,这其实是大脑的一个正常的反应,所以无论多大的孩子,当借玩具被拒绝的时候,都会一定程度上遭受打击,这个时候他们需要的是安抚,而不是被火上浇油。

娃被拒绝的时候,家长到底该做些什么,下面这位宝妈的做法很机智↓↓↓

宝妈小美一次带着女儿欣欣去海边玩,欣欣看见一个小朋友在一旁用一个小铲子在堆沙子玩,她很感兴趣的对小美说:妈妈,我想去和那个小哥哥一起玩,小美点点头。”

当欣欣去到男孩身边的时候,却惨遭拒绝:我不要一起玩”欣欣只能铩羽而归。

小美当时就在女儿旁边,于是对女儿说,你要不要听《小美人鱼》的故事,女儿一听瞬间提起了兴趣,没想到这句话引起了小男孩的注意.

只见小男孩拿着小铲子,问欣欣还要不要一起玩,然后对小美说:阿姨,我可以一起听故事么”

最后两个孩子玩的非常开心,小美还和小男孩的父母成了朋友。其实当娃被拒绝的时候,迅速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拥有17年幼教经验的周令瑜在《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一书中提到,当孩子遭遇被拒绝的挫折时,家长能做的不是抱着孩子躲过波折,而是让孩子知道,能够坦然的接受这种拒绝也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品质,任何人都有拒绝自己的权利,自己也有拒绝他人的权利。

所以当孩子被拒绝的时候,家长要把握好引导的度。不能像第一个家长那么教导孩子,而应该学习第二个家长从孩子角度出发,让孩子自己直接面对这件事情。

当娃经历拒绝”,教会他这些才能温柔人生

——先让孩子独自面对——

当孩子想要去分享别人的东西时,要让孩子自己去沟通,如果孩子被拒绝,家长也应该放手,先让孩子自己去面对,自己去处理这样的小矛盾,承担这种被拒绝的小心酸”。

有研究显示,如果父母的手”伸的过长,包办了孩子的方方面面,反而容易让孩子出现焦虑,这种焦虑不仅仅会体现在孩子的人际交往中,往后还会体现在孩子的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

所以先让孩子独自去面对这种拒绝,这样在孩子未来人生的道路上,面对某些无理要求时,他才会去拒绝别人,才能够坦然的接受来自别人的拒绝。

——教孩子换位思考——

当向别人提出需求,无论是否合理都会有被拒绝的可能,当孩子被拒绝的时候,不要让孩子变成一个柠檬精”, 去嘲讽的所有物,而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帮助孩子想问题。

比如告诉孩子,如果你玩的正开心,你是否愿意借给别人玩,比如把你家里的洋娃娃借给隔壁的小朋友玩会儿行么?这样的换位思考孩子慢慢也就懂了。

——为孩子讲述人生真理——

虽然孩子可能仅仅四五岁的年级,但是家长说的一字一句,孩子多少还是能够听明白的,当孩子被拒绝的时候,家长可以适度的给孩子讲述一些人生真理。

比如:当别人用有一个东西并且玩的津津有味的时候,自己去借”,人家必定是不愿意的,因为你在剥夺对方的快乐。被对方拒绝是正常的,因为你的这种要求在对方看来不是合理要求。

家长也可以和孩子说一些自己被拒绝的经历,让孩子知道,别人拒绝自己,不和自己分享自己的东西是别人的权利,自己不应该乱发脾气,或者用比较刻薄的语言咒骂对方。

——教孩子尊重他人物权——

孩子物权意识的培养浸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要清晰的告诉孩子,他所喜欢的东西是别人的,如果自己想玩,首先要去和人家沟通,如果人家不给也不可以伸手去抢。

不仅仅如此,当自己的物品受到别人的不尊重时,自己也要有一个物权意识所在,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物权,比如不要随意翻看孩子的东西,这样孩子自己才有这个意识。

拥有物权意识并不代表不让孩子学会分享,但是分享建立的前提恰恰是物权意识的建立,所以在教孩子尊重他人物权的时候,也请让孩子多多分享吧。这样孩子才能拥有更多的快乐。

很多时候孩子被拒绝,家长总是代入到自我心理当中,觉得拒绝了孩子就是拒绝了自己,所以带着自己的挫败感,用刻薄的言语试图去磨平自己和孩子心中的那份失落,其实这样是行不通的。

自己恐惧被拒绝的时候要有同理心,当娃被拒绝的时候更不能让娃对他人恶言相向,让娃经历点人生的残酷,也让娃体会人生的温暖,这样孩子才能有一个温柔的人生。

我是YOYO,一个热爱写作的育儿师,关注我让小儿不再难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