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2-5岁幼儿数学概念发展 5-6岁是幼儿数概念发展的

许多爸妈不知道,幼儿也有数学发展,不是等到小学才教,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开始引导,2-5岁可以先透过游戏,培养的数学能力,你一定要知道

【2岁数量启蒙期】

能说出几个数字,但不见得照顺序,可以了解1个或2个的意思,也能了解到两个比一个多,并能分类及配对相同的形状,并作简单的比较,例如:那个大那个小、那个长那个短、那一堆多那一堆少。

5-6岁是幼儿数概念发展的

5-6岁是幼儿数概念发展的

【3岁观察期】

能数1~5,也能认得几个数字,了解「1个、2个、3个…」的数量概念,能命名简单形状,例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并且可用测量的方式去比较,例如:身高、体重。

【4岁比较期】

能数到10,数字能认识至少5个,了解点数到多少(即数量是多少),能说出更多形状;不论大小、方向改变,形状是不变的(例如:都是三角形),能同时将多个物品做比较,例如:4只笔按长短排序。

5-6岁是幼儿数概念发展的

【五岁逻辑概念期】

能数到20,从10倒数至1,能写出0~9的数字(不必完全正确,像画符号一样),可以了解「第1、第2、第3…」的排序概念,超过10的数量概念稍有困难,但愿意去学习。

已经能够认识3D的形状,例如:球体、圆锥体、三角锥、骰子形状…等。能够理解非正式的测量,例如:多多的瓶子,和5块积木叠起来一样高。

5-6岁是幼儿数概念发展的

不需要认识数字的数算练习

在数量、数名与数字三角模式的数概念学习过程中,「数量与数名的联结」是学习数概念的首要步骤,其次是「数字与数名的联结」,最后是「数字与数量的联结」。

三岁幼儿尚不需要认识数字,只要多练习「数量与数名的联结」,就可成为伟大的数算家了。藉由以下的具体操作实物,可帮助幼儿学习「数量与数名的联结」:

1.十个手指头

我们的十个手指头是最方便操作的教具,教师或父母可任意组合,举出几个手指头让幼儿数算,如:伸出左手的大拇哥与小妞妞,右手的二拇弟、四小弟与小妞妞,问孩子:「总共有几个手指头?」或是要求幼儿用各种组合方式,依指定的数目举出等量的手指头。

2.可套接与拆卸的教具/玩具

如接接小方块(Unifix cubes)、接龙小方块(Interlocking cubes)、雪花片、串珠等,让幼儿一边套接一边数算,而数算的最后一个数名,就是集合的总数(基数);然后再让幼儿一个一个拆开,一边拆一边数,也可以对数算的结果加以验算。

用不同的排列型式强化幼儿的数算能力

当孩子的「基数」概念建立以后,孩子就会用「手指点算」的方法,一个一个的来数算分离量实物;但要特别注意,小孩常会发生跳过某物未数算或重复数算的错误情形。

小孩数算分离量实物的排列型式,始于「一列式」的排列(与套接相似),其次可采用「成对式」排列,或骰子、扑克牌的点数排列,帮助幼儿发展「速认」能力(即不需数算,就可以一眼看出集合的个数);另外,提供孩子数算相同个数的各种排列型式,也可间接发展儿童的「数的保留概念」。

孩子的数学能力不会凭空跳跃,而是随着年龄逐渐发展成熟。父母要先掌握儿童数学发展概况,才能协助孩子累积数学经验,发挥数学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