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坐在公园长椅上一脸嫌弃,旁边的孩子哭的撕心裂肺。孩子丢了心爱的玩具枪,哭着在周围的石头旁,草丛里翻找。妈妈说:你说你能怪谁,说了多少次了,出来玩要看好自己的玩具,就知道不管不顾的疯跑,玩具丢了你说该不该,今天找不着就别回家了。”孩子哭着继续翻找,妈妈终于耐不住了,行啦,别找了,我已经给你收起来了。孩子呀!你得多受受挫折,这样才能长记性,不然大了怎么办,这叫挫折教育,以后你就知道了。”
这位妈妈有目的的为孩子制造挫折,在孩子犯错后又喋喋不休的指责。这种教育方式或许真的能让孩子长记性,但同时也让孩子不好过,这真的属于成功的挫折教育吗?
01、挫折教育的那些误区误区一、将制造挫折等同于挫折教育。
一些家长认为,不能让孩子太顺利,他们从不夸奖孩子甚至人为制造困难,只为孩子能体会挫折、耐受打击,认为孩子经受的挫折多了自然而然就会增强抗挫折能力。
就如案例中的妈妈,想将打击和困难双重施加到孩子身上,有困难要打击孩子,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打击孩子。这个过程中,孩子饱受打击,会持续缺乏安全感,如果家长没有适时引导教育,情况反而会更糟,这是折磨而不是挫折教育。
重挫折轻教育的结果往往会影响破坏孩子的安全感,造成自信心受挫,严重的会影响亲子关系。
误区二、挫败感超出孩子承受阈值。
郎朗做为世界闻名的钢琴王子,其父郎国任培养郎朗的过程却饱受诟病,郎朗自传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亲手给儿子戴上桂冠的暴君 ”是如何对待儿子的,是怎样的不顾一切,是怎样的专制和决绝。
在遭受一连番挫折时,郎父怀疑晚归的儿子跑出去玩,他说吃药,还是跳楼?选择吧,你吃完了,我也跳楼。”当儿子接过正准备吃,他想的是:话以说出,不能收回了。他做了什么?他竟想让寄托一切希望的儿子去死。千钧一发,郎朗扑向父亲,大声嘶喊着我没有错!我伴奏去了,我为什么要吃药?我不吃!我就不吃!”
如果郎父递出的不是一板消炎药,如果朗朗没有爆发出巨大的求生欲,如果......
诚然郎朗成功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从没有羡慕过他,因为换来这一切的太过残忍。
爸爸妈妈们,你们敢用孩子的生命赌他的承受能力吗?你们愿意让孩子受尽嘲弄后,自己试图毁灭自己来发泄无法承受的压力吗?那些挫折带来的愤恨,真的可以随时间消逝吗?
误区三、一劳永逸,想很快见到效果。
挫折教育诚然不能多多益善,但同样也不会一劳永逸。有些家长希望孩子接受一次挫折,就能看到明显的效果,大幅提升抗挫折的能力,这显然是急于求成。
02、什么才是真正意义的挫折教育中国近代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曾说,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著名作曲家贝多芬曾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可见挫折是成长的必不可少的元素,是人百炼成钢由逆境走向辉煌的必由之路。那到底什么是挫折教育呢。
挫折教育是通过展示人类社会活动中的挫折因素,培养人们正确认识、驾驭挫折的能力的教育活动。对幼儿来说,挫折教育可以理解为在正确的教育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需要,让幼儿通过动脑、动手来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并增强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一种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具体来讲,一是孩子要认识到挫折的存在,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并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各项准备;二是孩子要在父母的帮助下对自身能力和周围环境形成深层次的认识,以利解决问题。三是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教育引导和鼓励打气,增强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四是找到克服和解决困难挫折的方法,强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03、如何才能捉住幼儿挫折教育的关键,幼儿面对挫折都会出现哪些情况主要分为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因素。
客观因素:
1、幼儿的抗挫折能力与年龄呈正相关,随着年龄增长,幼儿抵御挫折能力会逐步增强。如,离开妈妈会哭、尿裤子会哭、分床睡会哭、朋友间有矛盾也会哭,这些情况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2、幼儿对挫折的态度很容易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一是幼儿对外部环境变化异常敏感,最典型的是面对不同家庭成员,幼儿对待挫折的态度也会不同。因为奶奶宠,在奶奶面前总是说书包太沉了,背不动。妈妈管,在妈妈面前直接背起书包,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二是在一些二胎家庭,当二宝出生后,大宝应对挫折的能力会有明显提升,这是大宝面对比自己小的孩子时的自然反应,自尊心、自信心会逐步提升,榜样意识会逐步形成,抗挫能力也会随之增强。三是幼儿受年龄所限,应对挫折的从众心理和对老师家长的依赖心理较强,抗挫折能力会随之上下波动。
主观因素:
1、幼儿会自行调整面对挫折的态度。如:孩子生病时特别娇,也更容易受到挫折的伤害,抗挫折能力会明显下降。
2、处理挫折的经验逐步丰富后,幼儿将更加从容应对困难与挫折。
3、当幼儿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更容易对抗挫折。当孩子玩一件普通玩具,玩不好、不会玩时,孩子很大可能直接放弃。但当他面对充满兴趣的玩具时,及时困难重重,也会坚持玩下去。
上面我们对幼儿对待挫折时表现出的特点和相关主导因素有了一个全面了解,分析了各种情况。那下面,我就结合以上内容,给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才能更好的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如何把握事前、事中、事后这三个关键环节,如何针对孩子进行全过程式管控。
04、全过程式挫折教育一是做好事前准备
1、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挫折,让孩子知道挫折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小到丢了铅笔、写错字,大到家庭变故,不可避免,无需害怕。
而家长对待挫折的态度,正是孩子认识挫折的第一步。朵朵是最喜欢玩积木的,积木摆偏了会倒、插不牢会倒、不小心碰到还会倒,为了这个,朵朵没少哭鼻子。每次,妈妈都对朵朵说,没事的,积木会倒是正常的,我们再搭个更好的。忽然有一天,朵朵的积木又倒了,他没有哭,一个人自言自语着,积木倒了是正常的,我要再搭一个。”都说家长的言传身教藏着孩子的未来,你的潜移默化将为孩子正确对待挫折打下坚实基础。
2、做好身心方面的准备。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些绘本故事,和孩子讨论事情的处方法。多让孩子参加各类活动,强化身体和意志的磨练。如,引导孩子做家务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既提升了孩子的环境适应性,又锻炼了身体,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抗挫折能力。
二是做好事中应对
1、陪伴,放手但不缺席。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看你手足无措的孤独支撑,而是在你身边一起迎战风雨。孩子小时候出去玩,跑来跑去玩的开心,隔一段时间就会找找,家人还在就安心的继续玩耍,有时孩子不需要你做什么,只要你在就好。
2、安慰,你的心情我能理解。孩子遭受挫折时伤心难过,冷眼旁观或是无休止的指责都会让孩子更加痛苦,进而导致孩子退缩放弃或萌生逆反心理。同理心是化解孩子挫败感的一剂良药,我明白你的感受”,可以让孩子得以倾诉并逐步缓解情绪,进入良性沟通,为解决问题创造条件。如:孩子在幼儿园一直表现很好,忽然一天尿床了,虽然老师认为正常,但孩子看到只有自己尿床,感觉自尊心受到伤害。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个年纪偶尔尿床是正常的,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或其他小朋友的同类情况和当时的个人想法,这种分享可以快速化解孩子的紧张情绪,得以正确看待问题。
3、建议,我们一起想办法。孩子受年龄限制,有时不能独立战胜挫折,家长可以以孩子为主,适当提供建议和参考,引导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鼓励,宝贝你可以再试一次。孩子的自信心很大程度来源于父母的鼓励,及时的鼓励让孩子充满战胜挫折的勇气。在孩子作出努力并取得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体验成功树立信心。但当孩子拒绝时,不要强迫孩子立即再次尝试,要给孩子缓解情绪的时间。
三是做好事后总结
总结经验、反省错误。战胜挫折的过程是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正如哲学家安东尼·科林斯说:没有挫折的成功只是一种表象,挫折不是消沉的结果,而是奋斗的起点。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相信下次挫折来临时,孩子才能够自信满满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