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指的是,当给孩子越多的时候,孩子的索取也就越多。父母溺爱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一点点小事就想要让父母帮自己做。一味迁就下去的话,孩子会认为父母为自己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父母就该为自己服务,甚至会下命令来指使父母。随着孩子的成长,需求越来越大,索取越来越多,直到父母无力支付的那一天。
其实窝里横”的孩子,多半生活在父母过分保护、溺爱的家庭中,特别是隔代带养的孩子,更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这些父母总怕自己的孩子受别人欺侮或出什么事故,不许孩子出门与同龄伙伴交往,或者吓唬孩子说外面有坏人,会把孩子卖掉,孩子自然就胆小害怕起来;在家里,为了让孩子安心玩耍,父母千方百计顺着他,以孩子为中心,这样就培养了孩子称王称霸的习惯。
这样的孩子一旦走出家门,在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中,往往会搬出在家里的作风来指使别人,但小伙伴可不吃这一套,孩子这时不但指挥不动别人,反而会遭到小伙伴们的拒绝。经过几次这样的挫折,再加上自我能力不足,孩子只好采取逃避,躲在一旁生闷气,拒绝跟小朋友一起玩耍。时间一长,当孩子的不满情绪和怨恨累积到一定程度,需要发泄时,突破口自然转向家庭中的弱者”,以自己在家里更加地横行霸道来补偿,达到心理上暂时的平衡”。
窝里横”的孩子,缺乏与外界的碰撞,离开了窝”以后,就不知所措了。当他处于陌生环境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应当怎么处理,只会躲在父母身后,没有任何行为来保护自己。孩子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和外在的力量抗衡,只能粘在父母身边,期望成人能够保护自己。这种孩子在幼儿园里无法和别的小朋友一块儿玩耍,总爱缠着老师不放。而老师又不可能只对付一个孩子,于是孩子便越发感到不安,渐渐地不想上幼儿园了。如此下去,孩子的交友能力便成长不起来。
对此,父母应改变教育模式,对孩子要严爱相济,让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成为受教育者和家庭普通成员,重新制定家庭规则,而且每个人都要遵守;教会孩子懂礼貌,守规则,只有充分尊重别人的权利,你的权利才会被尊重,只有遵守共同的规则,生活才会井然有序;停止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要求他自己尝试去做,孩子有一点成功,有一点努力,都应当及时地夸奖他;不要拿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优点,努力补充自己的不足才是最重要的;为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主动地带孩子到户外玩,让他多接触同龄小朋友,让他在与小朋友交往中学会谦和合作,孩子在交往中发生的争吵,只要没有危险,父母最好不要干涉。
父母要有耐心,要想孩子由胆怯变得勇敢大方需要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绝对不仅仅只是想办法让他变得不胆怯,而是从本质上提升孩子的自我力量。在这一点一点成功经验的过程中,孩子会逐渐产生这样的自信:我能行!
只有父母放开保护的大手,孩子才能敢字当头,要有意识锻炼孩子的胆量,坚持一贯地培养,就会开花结果的。
图: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我删掉。
我是智慧伴你一生。喜欢我的作品的话,请关注我吧!为您提供优质的育儿知识,如有育儿方面的疑问或困惑,请私信我,我会及时回复,希望我的一些建议,能帮到作为父母的您们,您们的育儿之路有我相伴。感谢您的阅读,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