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亲子综艺《童言有计》,当嘉宾们被问到是否会给孩子零花钱时,袁咏仪表示自己会给孩子零花钱,随后还说到了一个小插曲。他说儿子每次想买什么东西时,老公会让儿子自己到包里去拿钱,而袁咏仪并不赞成老公的这种做法,我跟我老公说不行,你可以把钱给他,但你不可以让他打开你的钱包"。在一旁的育儿专家兰海,非常赞同袁咏仪的这种做法,强调了父母和孩子之间是有界限的。
我们和孩子之间有着亲密的关系,正是因为这点,我们却常常忽略了,我们彼此是独立的个体。明确家庭界限,遵守规定,是我们相互尊重的方式,也让家庭的价值观得以实现。
01家庭界限能带给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小欢喜》里英子面对妈妈的关心,狠狠地埋怨道:"你的原则就是原则,我的原则从来都不是原则,高三都过去一半了,你对我从来都是打一巴掌,给个甜枣,一会这样一会儿又那样,您知不知道您这样我真的受不了,我招架不住,我不知道您哪天又要变了。"
英子不能接受妈妈总是"跨界",不明确的家庭界限也让她感到疲倦和不安全。
其实,界限的作用是对父母和孩子双方的约束,我们即要求孩子不能超出界限,也需要做到不越过界限。
我们虽然告诉孩子,界限是不能超过的,但并不是要剥夺孩子的自由,恰恰相反,界限能给到孩子合理范围的自由,对他们的行为做出提示,又保证了孩子的世界不受到侵犯。就能很大程度的,让孩子感到安全。不会因为标准不明而感到茫然、恐慌。孩子在其中学习着自律,他们知道先满足需要”,再考虑想要”。比如孩子在和伙伴游戏时,他会提醒自己按时回家。这里的"继续玩"就是孩子"想要"的,保证自己的安全,遵守和父母的时间约定,就是"需要的"。
另外,我们需要在界限范围内,允许孩子拥有为自己发声的权利,让孩子有自主的空间,孩子才能感觉到被信任。
02家庭界限能定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最近看到一个短视频,一个孩子站在三轮车上,死死的揪着妈妈的头发,嘴里喊着我弄死你”。妈妈没有用力的反抗,也没有任何语言上的呵斥,只是本能的护住头发,可孩子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
一些父母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决定采取和孩子的祖辈不同的宽容教育”方式。和孩子谈平等、做朋友,却不立规矩、不设界限。
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时,为了保护孩子,想给孩子提到一些要求。孩子很可能无法接受,父母从一个无条件包容自己的支持者,转型成一个管理者。即使我们这时的态度是温和的,可孩子的体验是有落差的,他们只会感到父母给了自己一张正在收紧的网。
而这时的父母,因为之前从未给到孩子家庭界限,现在,在孩子看来,父母是没有权威的,说的话是没有分量的,对父母的管教表现出不耐烦,觉得父母变得不可理喻。
所以,父母需要在该给孩子立规矩的童年,便让孩子形成家庭界限的意识。
8月30日,一个年轻男子手持菜刀在大街上追砍父亲,被巡逻的辅警撂倒在地。可父亲却当场求情,称其还是孩子”。
男子会做出如此的行为,绝不是由一天、一件事引起,背后是父亲无原则、无界限地纵容。
如果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家庭就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他们可以在家庭里实践怎样遵守界限之下的各种细则:
1.个人界限。
明确个人界限,更多的是一种自我意识的体现。孩子需要体验自己的感受,明确自己的忍受范围。也需要关注到我”以外的情况,去观察、理解其他家庭成员的状态。
2.身体界限
当孩子大一点,要让他们意识到即使是在家人面前,也要有"隐私"观念,家人的隐私更要尊重。
另外,还要让孩子清楚,家人之间,若给对方带来身体的伤和痛,也是一种越界行为。
3.语言所表达的界限。
当一个人说"不"时就是在表达拒绝,这正是划定界限的标志。孩子要知道得到这个信号时,需要及时"刹车"。
在这些过程中孩子能学会自我约束,学会坚守自己的界限,也学会理解其他成员的界限要求。通过这样的学习,他们才会重视社会中的规范,在家庭之外的公共场合做出适时、适当的行为。
04父母这样做,让家庭界限发挥作用。1.父母自己要做家庭界限的遵守者。
家庭界限,不是用来让父母限制孩子的生活,不该成为父母独裁的工具,它的框架对父母同样适用。只是根据家庭成员的不同角色,在基本界限之上,还有一些个性化要求,但家庭的价值观,肯定是一致的。我们在对孩子谈尊重的同时,也需要尊重孩子。
2.界限应当随孩子的成长而改变。
孩子长大的同时,他的大脑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育,他的认知在完善,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也在不断得到提升。那么界限也应该根据孩子的不同阶段进行调整。这是一个不断还给孩子权利的过程,让孩子一步一步的为自己的人生做好准备。
3.让孩子知道,界限内的规则哪些是不能改变的,哪些是可以根据场景做出调整的。
我们常常会认为界限是固定的,界限的规矩也是一成不变的。但事实上,我们处于一个社会之中,家庭活动有时会和外部环境联系,也需要根据活动场景和环境去协调我们和孩子的行为。
4.面对孩子的挑战时,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和善而坚定的对待孩子的行为进行指导。
如果父母跟随孩子的情绪,变得不耐烦、内疚,那么父母很可能会因此而被动摇。
相反,当你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立场时,就是一种把界限具象化的过程。父母的不妥协,可以让孩子明确的看到哭闹,耍赖是无法突破边界的。
所以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善的说"不",而不是大吼大叫的参与到"战争"中。
在钱儿妈所著的《给孩子立界限》一书里这样写到:
父母亲,或者只是其中一方能够给予孩子的爱与用心引导,帮助他们建立的满满的安全感与无所畏惧的人生态度,对孩子来说,才是最为重要的。
可见,有规矩的爱和有界限的自由才是让孩子拥有"美好明天"的法宝。愿每个家庭都能因坚守,而获得满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