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李艾微博看哭网友:“我妈妈没钱,可她是真正地富养我”

最近,在孕期生活观察节目《新生日记》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作为节目嘉宾之一的李艾临产前住进病房,开始阵痛的她蜷缩在床上,老公张徐宁在一旁安抚。

李艾的妈妈看到这一幕却躲了出去,因为太心疼,不忍看着女儿受苦,李艾妈妈坐在产房外默默痛哭。

看到这段影像记录的李艾似乎很惊讶,在她的认知里,妈妈是一个无比乐观坚强的人,甚至在李艾爸爸的葬礼上,妈妈都没哭。

事后她发微博说:长这么大妈妈没在我面前哭过,即便是最艰难的父亲离世的时期,她总是乐观的有趣的,家里最穷的时候,她也会在新年时斥巨资”给我买漂亮的裙子,在每个周末豪气”的买一小包杏脯肉解馋。

直到我当模特之后第一次拿钱回家,才知道家里的经济状况。妈妈是真正的富养”我,在她能力范围内让我感受美好。那些和妈妈一起挑漂亮衣服和抢零嘴吃的时光,构成了我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

妈妈一直在保护我,但她也有力所不逮的时候,在产房外的母亲,是我第一次看到她软弱的样子,那个当年为我疼过一次的女人,如今还要为我哭一次……爱你,妈妈!”

生活不易,尽力为孩子围护出一个可以幸福成长的花园,这让我们看到了妈妈最美的样子。

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没办法富养孩子吗?真正的富养”,并非由物质决定,而是由心灵决定。

我就是太溺爱你了。”

你就是被我们宠坏了。”

我们总能从父母嘴里听到类似的话,很多父母也因为怕把孩子宠坏了,坚持奉行穷养”的原则。认为要想孩子懂事,就不能对他太好,不能太满足他。

物理学家霍金说过:知识的敌人不是无知,而是已经掌握知识的幻觉。”认知不到位,很容易成为自以为正确的父母。

曾经看过一个微博上热议话题:你听过最寒心的话”。

其中一条评论看似普通,但却含着深深的无力:小时候妈妈一脸哀怨地告诉我,你和别人不一样,我们家太穷了,没有人比我们更穷了,所以你一定要懂事,要体谅父母的不容易。”

这样的催眠,可以深入孩子的潜意识,造就难以磨灭的匮乏感和无力感。

穷养可能造成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匮乏感——心理学及行为经济学著作《稀缺》一书中指出,匮乏感会占据心智带宽”,使人的智力和判断力都大幅下降。长期处于匮乏感中的人,会失去远见,而内心感到富足的人,有更多心智资源去思考重要的事,为将来提前做准备。

因此,心穷的人,会越来越穷。

2. 罪恶感——否定孩子的欲望,告诉他,你的要求都是不懂事,不体谅父母。时间长了,孩子会认为自己的欲望是罪恶的。

知乎中有一个热议话题:穷养的孩子是否有性格缺陷?如果有,有哪些?

一条高赞回答写到:最怕问父母要钱,觉得是一件罪大恶极的事。”

被否定欲望的孩子,可能出现两个结果,过度节省,无欲无求,或者欲壑难填。

3. 低自尊——过度穷养,可能在孩子心理埋下深深的诅咒——你不配。

开始是,你和别人家孩子不一样,你不配拥有美好的物质。后来就会发展成,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好的生活、好的职位、好的收入。

这样养出的孩子,在潜意识中剥夺了自我权利,不能去争取自己本来能争取到的幸福。

有一次去发小家做客,她刚从香港出差回来,给女儿带了好几件漂亮的名牌童装,把女儿打扮的时髦又可爱。

可是女儿似乎无动于衷,嘴里一直叨念着:妈妈,你怎么不给我买礼物……”问了几遍,发小不耐烦了:妈妈怎么没给你买礼物啊,妈妈给你买的衣服比我自己穿的还贵,我就是对你太好了,惯得你不知满足!”

女儿不敢吭声了。

之后我们出去吃饭,在路上女儿看见了小店里卖的小积木,一盒三十几块钱,走过去左看右看,用期待的眼神望着妈妈:妈妈我喜欢这个……”

我都给你买了那么多衣服了,你还要买,这个东西家里一大堆了,见你也玩不过来,走吧走吧别买了。”发小拒绝道。

我看孩子失望委屈的小脸,跟发小商量着给她买吧。她看在我的面子上买下了,拿到积木的女孩儿整个人都变得活泼了。

在发小看来,她不是舍不得给孩子花钱,动辄上千,只能穿一两年的童装,她给女儿买了一柜子。但是却不愿意花三十块钱给孩子买一盒积木。

原因当然看似合理,玩具质量不好,同类的东西已经很多了。但她没想过,孩子真正想要的,就是这三十块钱的玩具,有多少件名牌童装,这个孩子根本不在乎。

妈妈以自己的需要为准,根本没看到孩子的需要。这些昂贵的童装,她是买给自己的,为了满足自己,而无视了孩子。

富养,不是舍得给孩子花钱就算,更不是把自己的欲望强加在孩子身上。

李艾的妈妈即使没什么钱,却能真正看到女儿的需要,尽自己能力地让她快乐,即使只是一包杏脯。

奥斯卡王尔德说: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

孩子的快乐其实很简单。

那要是孩子想要的东西太过分,难道也要满足他?”

如果满足不了,就真诚地告知:妈妈很想给你,但是现在确实买不起。”

即使是不想买,也可以把真实想法告诉孩子,之后再跟孩子商量。

不带负面情绪地如实告知,让孩子知道,是我暂时给不了你,而不是你不配得到,你不该提要求。

真正被富养的孩子有多幸福?曾经在微博、知乎上看到很多这样的暖心小故事:

我上小学,家里人都不给零花钱,说小孩子不能乱花钱。我爷爷会偷偷给我,每次我要20,他就给50,要100,就给我200。每次来看望我,临走之前都在我的枕头底下藏下200、300的。这种被深深信任和充分满足的感觉至今都让我难忘。这是我童年里亲情的财富。”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小学四年级也需要白衬衣参加学校活动,妈妈也觉得为了偶尔才穿一次的衣服花钱很不值得。所以,她和我说了这个道理,然后自己去邻居家借了衣服给我。我就高高兴兴的穿着去学校了。

”有一年交不起学费,别的孩子回学校后哭着说父母说学校不让读就不读了。我爸爸是领着我去教室,自己跟老师商量先发书给我,缓些日子卖了地里的苹果就来补交。”

儿子上幼儿园起床气特别重的头两年,他人还没醒,手从被窝里伸出来,我就给他一块巧克力,威化饼或者奶酪,美食唤起来的清晨总是那么美好。”

女儿喜欢玩水我就买大浴盆让她先玩够了再给她洗澡,喜欢玩沙就给她买铲子小桶带她去楼下玩儿。小区下面就有沙坑,有次我看到一个爷爷为了不让孙子玩沙在那犟了很久还打了孙子最后哭着上楼。喜欢冰淇淋肯德基游乐场什么的就经常带她去,不能同意她的事情她也特别好商量。”

儿子总说想要个弟弟,我们就买了上下铺儿童床,儿子选择睡在上铺。老婆怀了二胎之后,我们给老二准备的衣服被子都是按儿子的意思选的。弟弟出生以后,儿子特别照顾他,经常从幼儿园‘拐带’吃的玩儿的回来给弟弟。”

关于贫困或富足,父母传递给孩子的是沉重的制约感,还是健康理性和充分理解,决定了孩子如何建立自我认知和对世界的认知。

真正的富养,是给孩子精神上的富足,让孩子的生命能量,能在爱的滋养中自由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