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网上看见一条新闻,让人哭笑不得。
幼儿园一个班级有25名学生,其中23名都是班干部,唯一只剩下两个孩子是平民。
圆圆妈妈不乐意了,自己和丈夫都是985名校毕业,自己的孩子竟然当不上班干部?
和班主任一番交涉后,她终于如愿也让圆圆当上了班干部。
热心的网友为唯一没当班干部的小朋友叫屈:24个人管一个人?
可更多的人却透过这件事,看到了中国式父母的焦虑。
刚上幼儿园,孩子没当班干部就能让家长急得跳脚,那距离孩子真正独立还有很长时间,父母担惊受怕的时候怕是少不了。
在对待孩子教育这件事情上,中国的父母绝对是最辛苦,最愿意付出,最呕心沥血的家长了。
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其费心程度可以用无所不用其极来形容。纪录片《没有起跑线》里的Irene就是典型。
她是一个二胎妈妈,第一个孩子是散养,大宝1岁半的时候面试幼儿园,其他同龄的孩子都会认26个英文字母了,大宝却只认识B。
大宝幼儿园面试被淘汰犹如当头棒喝,敲在Irene的头上,于是在在第二个宝宝还没有出生她便开始积极准备。
给肚子里的二宝念英文,读益智书籍。
因为某些好学校,一年只招收10个孩子,且必须要求1月出生,所以什么时候受孕,什么时候出生,都要提前计划好。
那句流传盛广的赢在射精前”就是出自她的口中。
孩子顺利出生,成功面试上幼儿园,家长的焦虑就结束了吗?
不,这才刚刚开始。
为了让孩子一步赢,步步赢,孩子的时间被家长安排得满满的。
为了有直观的比较,片方特地邀请两位男嘉宾到小学体验一天的生活。
学校里,小朋友们语文、数学、编程、艺术、日语样样精通,嘉宾在一帮小孩面前完完全全是个差生——一问三不知。
好不容易学校课程结束,美其名曰锻炼身体,又被拉去操场跑步练体能。
跑步结束后,又紧赶慢赶去上培训班——面试班、礼仪班,甚至回到家,还有萨克斯私教课,等到他上完所有的培训班,完成学校作业,上床休息的时间已经是半夜。
这一整天,完全没有半点休息的时间。
嘉宾累得瘫倒在床上,直言,当小孩比大人孩子要辛苦。
事实上,他仅仅是体验了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如果让他从小学到高中,那份辛苦是千倍万倍的。
关于培训班这一点上,家长们似乎默契的达成了共识,觉得只有孩子上更多培训班,学习更多技能,才有更多的赢面。
不仅如此,家长们之间更是争先攀比,一听谁谁谁报了个班,赶紧给自己孩子也报上。
你学10个培训班,我就要学20个培训班,当代教育的常态。
二.教育的焦虑,是无奈,也是必然家长之所以给孩子报了无数培训班。对孩子的教育投入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因为这一份教育承载了太多的期待。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科教兴国”的战略国家积极倡导,而对于每一个平凡的家庭,所期待的不外乎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我们看到过很多寒门学子通过教育逆天改命的故事,我们也看到过很多孩子过早辍学打工,整日浑浑噩噩,一事无成。
现代社会竞争加剧,父母力求早做准备,为孩子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争得一席之地,有什么错呢?
比起生而不养,或者索性不管不顾,只图自己快活,不管孩子死活的父母,这样尽心尽力的家长,已经好太多了。
他们只不过是尽自己的努力,给到他们能够提供给孩子的,最好的一切罢了,尽管这样的最好”是他们以为的。
家长们想要让孩子在这个世界有安身立命的本事,有安稳的工作,幸福的生活,这都没有错。
错只错在他们忽视了教育的真谛,教育不是诲人,是育人。
不是你为他选定一条路,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让他自己去探索他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需要做的是在他身边帮他把关,支持他,鼓励他,陪伴他。
今年夏天,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火爆荧屏,比起哪吒,屏幕后的80后导演饺子更让人敬仰。
当年,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毕业的他可以轻松找到一份医生的工作,过上人人羡慕的生活。可他选择离开别人都看好的工作岗位,一门心思投入到自己喜欢的动画领域,后又因为实际工作内容和自己所期待的相差甚远,再一次选择辞职。
这时的他做了一个被人都不理解的决定——回家自己做动画。
15年后,39岁的饺子带着自己的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燃爆了2019年的夏天。
而这一切,饺子把他归功于自己的母亲,最难的3年零8个月时间里,他和母亲靠着每月1000元的养老金生活。可让饺子感到温暖的,是母亲从来没有责备他,而是一直默默的支持他,正是因为有了母亲的理解和支持,才让他的梦想有了翅膀。
四.允许优秀”多样化,解放孩子,释放家长前几天,看到一个小故事,很动人,分享给大家。
八岁的小宝问爸爸:如果以后我成绩不好,上不了好大学,你会不会生气?”
爸爸回答说:不会。”
小宝接着问:如果我以后不想当老师、医生、科学家,想要当驯兽员、魔术师,你会同意吗?”
爸爸回答说:你的人生属于你自己,你当然可以去选择你想要的生活。爷爷那一辈是为了活着,爸爸这一辈是为了生活,到了你这一辈,如果还不能去追求理想,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辈又一辈分,花了多少时间,我们才从有吃有喝能活着,到有滋有味的生活,而接下来,给孩子们机会让他们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吧。
把报的培训班减少一点点,多花一点时间和孩子聊天,了解他的内心,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把时刻盯在成绩上的眼光收回来一点点,和孩子一起看看动画,赞美他搭的积木,和他画的水彩画。
著名教育家苏霍敏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不用唯成绩论”来评判孩子的优劣,而是在孩子心里种下美好的种子,卸下那一份紧张与焦虑,让父母的身份变得更丰富多彩。
允许优秀”的多样性,能够画很漂亮的画,是优秀;能够写很工整的字,是优秀;能做很美味的甜点,是优秀;能演奏动人的音乐,是优秀;能唱好听的歌,是优秀;能对别人释放善意,是优秀;能够体察父母的疲惫,是优秀;能够乐于和小伙伴分享,是优秀;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是优秀……
去除单一的评判标准,给自己和孩子更多的空间,你会发现,你的孩子真的很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