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还在死记硬背学唐诗?体验式学习法,促进3-6岁孩子注意力发展

来,给爷爷背一首唐诗听听!”

很多学龄前儿童,让其背古诗已是很多家长的早教”内容之一。

但死记硬背却成了学习古诗的通病。

死记硬背不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看似孩子完整地把古诗背了下来,但只是一种记忆力的机械训练。

对于古诗后面所蕴含的韵律、文化和情感,却被忽视。

而这恰恰是学习古诗最为重要的内容。

同时对于3-5岁的儿童,其认知能力也处于重要的发展期。

古诗所具备的独有特点,采用正确的学习方式也可有效促进其具象思维的提高。

儿童认知发展分四个阶段,学习古诗可提高其注意力

人的认知从初生、婴幼儿、学前期、学龄期至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按照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将其分为四个阶段,下图说明了各个阶段儿童相应的认知表现

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1、注意力的发展

3-6岁儿童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正在逐渐形成。

这时候的儿童很难将注意力较长时间地集中于某一件事物,很容易被外界的新鲜事物所吸引而改变正在进行的活动。

3-4 岁的幼儿可以在良好的刺激下保持3-5分钟的注意力;

4-5 的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可以保持10分钟的注意力;

5-6 岁幼儿的注意力时间更长一些,可达 15-20 分钟。

而且游戏可以大大提高儿童的注意力。

在游戏条件下,学龄前的儿童注意力的时间可达到 20 分钟,可见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是可以进行培养引导的。

因此在古诗学习中,可通过趣味性十足的游戏方式对他们的注意力进行引导,以此来达到培养注意力的目的。

2、记忆的特征

3-6岁的儿童记忆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无意识记忆占主导地位,有意识记忆逐渐发展;机械识记占主导地位,意义识记逐渐发展;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学前儿童的记忆以无意识记忆为主导,识记的事物有一个共同点,即直观、生动和有吸引力。

根据儿童记忆的特征,在古诗教学中,父母应通过创设直观的环境、展示形象鲜明的内容来达到情感的升华。

3、思维的特征

3-6岁儿童的思维方式有3种不同的形态。

3-4岁是直觉行动思维;4-5岁是具体形象思维;5-6岁出现抽象逻辑思维。

学龄前儿童发展最快的是具体形象思维,幼儿对可见的、 听得到的具体事物才能进行思维。

3-6岁,孩子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最快

综上,父母在指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创设具体情境,注意运用讲故事、游戏等拟人化的元素会让儿童更容易理解。

古诗生动,利于建立形象思维,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得出,3-6 岁的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的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

他们进行思维的时候已经能摆脱对实物和动作的依赖,但又必须借助于事物的具体形象。

具体形象性思维有两个特点:

一是思维的具体性,即幼儿的思维内容是具体的。

他们能够理解实际存在的具体的概念,但是不能掌握抽象的概念。

如幼儿能够理解桌子、椅子”的概念,但不能理解家具”的概念;

二是思维的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来理解和思维。

古诗形象生动,符合学龄前儿童认知发展

如提到兔子”,幼儿头脑中出现的总是小白兔”的形象。

具体运算阶段幼儿思维的具体性、形象性等特点,决定了幼儿的学习内容也应该是形象生动具体的。

大量的古诗本身特点就是具体形象生动的。

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千里送行舟。

诗中的第三、四句释义为:船走着走着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平坦的原野。

其中的随”字写得太准确了,感觉山动起来了,然后江水翻腾,仿佛远远地进入了开阔的原野。

我们在阅读这首古诗时,跟随着形象生动的语言,不知不觉地就会在头脑中勾勒出一幅形象生动的画面。

古诗的意境韵味十足,语言形象生动,其独有的特点正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特征。

情境化古诗学习,浸入式过程激发内在兴趣

情境化”古诗学习,指的是父母引导孩子通过音乐、美术、朗诵等形式,营造古诗中描绘的情境。

将古诗这种原本书面的文学艺术用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幼儿面前, 使其充分进入其中。

通过亲身参与、感受感知,加深对古诗作品的理解。

通过表演进行古诗学习

通常,父母在家中会在规定的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和孩子一起学习古诗,让幼儿进行有意识的古诗学习。

而体验式学习也就是要让古诗被分配到幼儿的各种活动和日常生活之中。

这种以无意识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就是现在常称的浸入式”学习方式。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用游戏、吟唱、表演等方式,引起幼儿极大兴趣、激发幼儿不断探索的教育方法。

它更注重幼儿的感受与体验,用有趣的艺术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用行动加强幼儿的体验与理解。

如带孩子去桃花园实地学习有关桃花的古诗,并现场吟唱,体会诗里所描绘的情境与美感。

四种体验式模式学习古诗,孩子不再死记硬背

1、故事讲述法

爱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总是对有趣的小故事充满着无限的好奇心。

因此,父母可以抓住幼儿这一特点,在古诗学习前通过查阅资料,将古诗中蕴含的小故事发掘出来并加以改编,用简单明了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语调说给幼儿听。

这类小故事可以是古诗中本身蕴含的小故事,也可以是古诗创作的背景小故事。

目的是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初步了解古诗,以便后期能够更加深入理解。

2、趣味游戏法

游戏备受幼儿的喜爱。

父母可以抓住这一特征,将古诗学习的过程变成具有游戏特征的学习过程。

例如,家人可以一起进行古诗诵读比赛,也可以根据古诗中的情景改编成创意游戏。

放风筝体会古诗中的情感

如古代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中的纸鸢”意为现代的风筝”。

在学习前可以进行一次户外的放风筝游戏,使幼儿体验放风筝的乐趣,从而能够更好地领悟古诗中的情感。

3、诗画教学法

古诗往往带有非常强烈的画面感。

在幼儿学习一首古诗词后,父母可以引导幼儿将自己想象的画面画下来。

在绘画过程中,既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也能够帮助幼儿理解古诗。

如宋朝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不是描写西湖一处、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美不胜收。

如此美景,让幼儿通过理解想象画下来,必定会收获很多个西湖”。

4、古诗吟唱法

在幼儿教育中,节奏鲜明的吟唱比单调呆板的念诵更容易让幼儿接受。

古诗节奏感强、韵律优美,易于幼儿吟唱,对幼儿乐感的培养自然不言而喻,一举多得。

体验式古诗学习,循序渐进4步法-以《绝句》为例

体验式古诗学习,就是要运用循序渐进的多种游戏形式,让幼儿快速的掌握古诗。

在愉快的游戏中体验学习古诗的快乐。

古诗的背诵比较死板,幼儿在背诵的过程中往往有一定的难度。

但该模式能让孩子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让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体会古诗带来的情感。

下面就以学习杜甫的绝句为例,介绍体验式古诗学习法。

《绝句》

迟日江山丽,城春草木深。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讨论春天”,抛出话题

爸爸: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

孩子:春天有花朵,还有绿绿的小草。

妈妈:现在是春天,春天有花、草、树叶......

2、播放视频,引出古诗

(一)播放视频,引出燕子”、鸳鸯”

下面我们看一个视频,这个视频里面也有春天,你们帮我找找春天在哪里。

提问1:这个视频里的春天有什么?

提问2:视频里可爱的鸟儿你们认识吗?它们叫什么?

小结:春天有花、草和鸟儿。可爱的鸟儿分别是燕子和鸳鸯。

(二)出示图片,认识燕子”和鸳鸯”

A、出示燕子”的图片

父母:燕子有着一身乌黑发亮的羽毛,一把像剪刀一样的小尾巴。

两颗像葡萄 一样的眼睛。

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儿,它在天空中飞翔 的情景,可美啦。

B、出示鸳鸯”的图片

父母:鸳鸯是两种鸟儿,它们是同种动物,但是性别不一样,就好像我们班里的男孩子和女孩子。

鸳鸯的羽毛非常鲜艳华丽,五颜六色的特别漂亮,它们的头是灰色的,脚是橙黄色的。

小结:燕子和鸳鸯是春天特有的动物,是春天到来的象征。

3、图文并茂,学习古诗

父母:有一位生活在古代的诗人杜甫,他看到春天的景象写下了一首古诗叫做 《绝句》,我们一起来看看杜甫看到的燕子和鸳鸯是什么是样子的。

播放视频,父母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提问:刚才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共同观看视频,父母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播放背景音乐,父母有节奏地朗诵古诗; 提问:这首古诗一共有几句?那么父母就用四幅背景图来表示。 让孩子跟着背景图模仿父母朗诵古诗。

4、绘画游戏,理解古诗

让孩子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其表达的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孩子一边绘画一边说出自己的理解,并不断给予其鼓励。

幼儿用绘画表现《绝句》中的画面

通过这个过程,孩子可以将古诗中形象的表达,以自我认知的方式完成书面表达。

这种转化过程将刻板的记忆知识,就变成了内在的文化理解。

相关阅读

唐诗背的多孩子更聪明?专家:工作记忆从小训练,学业成绩更优秀

注意力缺失,犯罪概率或更高!做这三类训练,孩子学习提升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