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弥补性格缺陷,化解原生家庭之毒,解救受伤的小孩

中国公安大学教授,犯罪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者李玫瑾,在节目《圆桌派》中被问到是如何看待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李玫瑾教授是这样回答的:在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中,孩子的行为与态度大多都能看到来自父母的折射”。当谈到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时,李玫瑾教授也谈到了榜样力量。

有一种父母本身就很宽容,在生活中虽然对待孩子也是采取宽容的态度。这种父母对待自己有一定的约束性,知道什么时候点到为止。而孩子把父母的这种行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孩子也知道到哪个程度就不能继续往下做了。

李玫瑾教授将这种教育方式成为不教而善”,而她也说道,不教而善的前提必须是身先示范。父母想要用宽容的教育方式”,就必须要时时给自己做一个好榜样,积极地去引导孩子走正确的道路。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会很自然地模仿父母的动作,做事的方法,以及待人接物的技巧。所以父母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榜样”的角色。所以懂得了这个,作为父母就要学着去担当积极正面的榜样,让孩子从小学习接触优秀的品质。比如善良,比如坚韧。

而另外一些父母做事不考虑后果,把一切责任经常归咎到孩子身上,殊不知孩子也是大人的一个折射。成年之后从孩子身上能看出大人的模样,也就印证了人们经常说的那句这孩子随了他爸/妈了”。其实是在成长过程中,孩子表现出的所有,很大一部分融入了父母的影响。

在实际生活中,打着教育孩子的名号,经常用不负责任的做法施加于孩子的父母不胜枚举。

在这种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在成年之后,身上难免残留原生家庭”的影子,久久都摆脱不了。

苏珊·福沃德博士结合自己多年的心理工作中所遇见的心理疾病患者的案例,积累了大量的真实素材,对原生家庭进行深度的剖析。写出了这部振聋发聩的家庭心理疗伤经典之作——《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苏珊·福沃德博士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国际心理治疗师,同时还是一位作家和演说家。她在心理领域颇有研究,帮助人们从心理阴影中重新走出来。在美国苏珊·福沃德博士的《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曾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并且已被翻译成1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除此之外,苏珊·福沃德博士主持美国广播公司一谈话节目长达六年,并在美国加州成立了私人性虐待诊疗中心。

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中,苏珊·福沃德博士通过真实的案例,解释了原生家庭的深刻含义,分析了有毒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以及讲述了在成年后,这些深受毒害”的孩子们应该如何从原生家庭的阴影之下走出来,拥抱自己的内心。

一、揭露原生家庭的真实面目

原生家庭”一词的概念是指子女还未成年,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庭。我们性格中所呈现出的大部分都是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下形成的。

著名央视主持人董卿曾在一节目中谈到原生家庭的时候,曾说小时候的父亲对她格外的严苛,在高中每年的寒暑假的时候,她都必须去宾馆干清洁工的活儿来打工挣钱。当时一天只能挣一块钱,一个月才能挣30块钱。而出乎意外的董卿的家庭情况在当时来看,已是很不错的家境。为什么父亲会董卿要求如此之高呢?

原因在于董卿父亲的成长经历,从小生活在上海崇明县一个小渔村的父亲,每天都要帮家人早起抓鱼卖虾、干农活,只有干完农活之后,才能写作业。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生长的环境中,董卿的父亲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考上了复旦大学。而恰恰是因为父亲从下生长环境所灌输的思想,让董卿的父亲在教育下一代的时候,就遵循了父亲那时所受的教育方式。

这也无可厚非,因为每个在原生家庭中成长的孩子,身上都会有上一代的影子。这些个人所受的影响就像树木的根系一样,不知不觉向下一辈甚至下下一辈一路延伸下去。

而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书中讲到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这些看不见却能给人带来巨大伤害的东西并非来自你的父母,而是从先辈那里一点一点遗传下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直视自己的内心,把责任归于那些该负责任的人

当深受原生家庭迫害的人们回想起往日经历的伤痛让他们至今都不能自愈,我觉得必须要明白一点: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书中讲到她曾经遇到的一位女性咨询者,是一位性工作者,在童年时期,曾被继父强奸过。尽管成年之后结婚组建了家庭,并且育有一个儿子,但是她内心的苦涩并没有减少半分。为了平息内心的冲突使生活重归平静,在苏珊·福沃德的推荐下,她参加了由几位乱伦受害者组成的小组。

起初,她觉得她得到了改变,她试着原谅继父。但是在一次组员交流中,她内心的愤怒彻底被激起了。听到另外一位受害者的不幸遭遇之后,她觉得那个人简直禽兽不如。她的内心在面对别人遭遇时做出的反应,让她意识到上帝向想让我好起来,而不是想让我原谅”。

真正看到自己内心的时候,就明白了所谓原谅”,其实只是一个陷阱,它让曾经的伤口表面上看来已经愈合。而现实是内心仍然在滴血。

只有真正释放自己内心的悲痛和愤怒,只有将责任归于那些该负责任的人——你的父母之后,真正的解放才能来临。”

原谅是要看对方是否值得你原谅,对方是否为了能够得到原谅已经做出了相应的悔改。而不是自顾自地通过原谅来麻痹自己的内心,告诉自己:我已经好起来了。

三、勇敢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中,苏珊·福沃德博士鼓励人们与有毒的父母对峙。为什么要和父母对峙呢?是要用对峙的方式向父母摊牌可以让我们直面自己的内心,克服内心的恐惧感,为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

心理学书籍中恐惧感的概念是在真实或想象的危险中,个人或群体深刻感受到的一种强烈而压抑的情感状态。”

在和父母相处过程中,来自内心和外在的压抑感是让我们感到恐惧的根源。有毒的父母带给我们恐惧让我们在家庭以外的场合都表现出天生的畏惧”,在人群中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机会来临时不敢大胆去追逐。

所以要想从有毒的原生家庭中走出来,首先要学会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那么应该如何克服恐惧感呢?

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直面恐惧的根源,在原生家庭中,只有鼓起勇气和父母对峙,能够坚强地面对父母的愤怒、责备,你绝对会感到和以往不一样,心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苏珊·福沃德告诉我们针对个人不同的情况,可以选择写信和面谈两种方式,不过在选择面谈前,一定要演练,做好万全的准备。对峙的目的不在于一定要在这场战役中获胜,而是要培养你有勇气付出行动的习惯。

当克服了面对父母时所表现出来的恐惧心理的时候,我们就是这场战役中的胜利者。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通过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向已经受伤或者正在受伤的孩子们讲述自己性格上出现的一系列处于自我纠结的特征都是源于生长了多年的原生家庭。而这些诸如性格敏感、自卑、缺乏安全感、悲观等特征,成为了生长在有毒的原生家庭中孩子们一辈挥散不去的阴霾。

它们通过一点点的渗透,影响着一个人的观念、习惯、气质、性格、做事的方法甚至待人接物。

毛姆说自我完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每个人的人生也许都会有一些疼痛难忍的伤疤,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重新面对人生,面对所经历的伤痛,最大程度完成治愈。对剩下的人生进行自我完善。而在有毒的原生家庭影响之下的孩子们更应该摆脱这些伤痛,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治愈自己,最大程度的进行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