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这个爸爸在教育上反其道行之,一家出三大流芳百世的文豪

文文的宝宝刚满两周岁,本该高兴,但最近她高兴不起来,因为她的孩子不让他干嘛他偏干嘛,小小年纪总跟她对着干。

文文对他说:不要乱扔玩具。”结果孩子听后马上哗啦”一声把满盒子的玩具扔了一地。不要把那积木放进嘴里!”孩子听后又马上把积木塞进嘴里。文文所有的不要”最后都成了提醒孩子要”。

这是因为这样的情况,她感到不知所措。小小年纪就开始叛逆了吗,问我该怎么办?

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禁果效应”。

禁果效应

首先,什么是禁果效应”呢?

在《圣经》中有一对夫妻,是人类的始祖,名叫亚当和夏娃。他们由上帝所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对夫妻,在伊甸园中过着快乐的生活。有一天,神对他们说,园中树上的果子你们都可以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们不可吃,吃的日子必定死。

亚当的妻子夏娃在园中经常路过那颗树,每次看到其上的果子,总是咽咽口水想吃,觉得特别喜欢。园中的蛇看到了,就起了邪恶的念头,欺骗夏娃说,神岂是真说这善恶树上的果子不可吃吗?你吃的日子不一定死?

夏娃听信了蛇的谎言,摘了善恶树上的果子回家,并让亚当也一同吃了这果子。最终,他们俩因为违背上帝的话被逐出了伊甸园。

所以,禁果效应也叫做亚当与夏娃效应”。现在引申的意思是,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要得到手。越希望掩盖某个信息不让别人知道,却越勾起别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反而促使别人试图利用一切渠道来获取被掩盖的信息 。

这种由于单方面的禁止和掩饰而造成的逆反现象,即心理学上的禁果效应” 。

前两天,一名初中生女孩周末躲在家里看小说,作业一个字都没有写。她妈妈发现后,没收了她的手机,并禁止她再看小说。结果她跑到顶楼,站在顶楼的边沿上想要轻生。

禁果效应的价值

禁果”不但起不到禁止的作用,甚至还让孩子有想要轻生的想法。从上帝对人的禁止,到母亲对孩子的禁止,似乎都不管用。这样看来,禁果效应”难道是毫无价值可言了吗?

但事实上,禁果效应”并非一无是处。如果我们能掌握禁止之后的好奇心愈加强烈”这个特性,适当地使用禁果效应”来禁止孩子的学习,能让孩子对学习的好奇心变得更强,从而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苏轼和苏澈两兄弟有一个很会运用禁果效应”的父亲苏洵。

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在教育方面也很有一套。苏洵老爹少年时不喜欢读书,像李白和杜甫一样壮游了很多地方,25岁的时候才开始发奋读书。

苏洵看到两儿子和自己小时候一样顽皮,心里不免有些担忧,恐怕像自己一样一事无成。他给儿子苏轼起名轼”,意思是希望苏轼像车前的扶手,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他对两个儿子都寄予了厚望,但如今两孩子不喜读书。于是,他想了个办法。

每当两孩子在边上玩耍的时候,他就故意躲在一旁读书。等到两孩子玩得无趣时,便要找老爹玩。

他一看到孩子来了就把书收起来,露出一副此书很珍贵,不能让你们看”的模样。这两孩子看了,觉得奇怪,怎么每次我们来父亲就把书收起来不让我们看。所以,哥俩私下暗忖,老爹一定是把好东西藏起来了,所以每次趁老爹外出,他们就把书偷出来读。

渐渐地,他们在书中找到了乐趣,把读书当成了习惯,而老爹的目的也就达成了。最终,这一家三个男丁都成了大文学家,被称为北宋三苏”,流芳百世。

这是古人苏洵的故事,生活中也有不少应用禁果效应”有效提高孩子学习积极性的例子。

丁丁是三年级的一名男生,学习了一年吉他,可是近期学习积极性好像不是很高,每次在家里练习吉他看上去都有气无力的。

丁丁妈妈见状,就想怎样才能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呢,一番苦思冥想以后,她决定用禁果效应”这一招。

有一天,丁丁又像往常一样练习吉他了,在开始之前,妈妈把他喊住了。妈妈没有直奔主题,也没有批评他,只是说,占用丁丁一点时间,妈妈想跟你聊聊。

丁丁和妈妈聊了几分钟,两人聊得很开心。这时,妈妈突然向丁丁提出要向丁丁借吉他,她也要学。尽管自己兴趣不是很高,但借给妈妈好像有点舍不得。想了想后,丁丁还是同意了妈妈的要求。

可让丁丁没想到的是,妈妈竟然鸠占鹊巢,把吉他占为己有,除了把吉他从他房间搬走以外,还禁止丁丁随意触碰吉他,而她自己却每天弹得欢。这让丁丁有点气愤。

一段时间后,丁丁终于忍不住了,要求妈妈把吉他还给他。妈妈一看,禁果效应”开始起作用了,便故意刺激他说:反正你也学不会,碰它干嘛!”

丁丁一听,非常生气,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弹好吉他,不让妈妈小瞧他。从此以后,每当放学回家,丁丁就直奔妈妈房间,趁妈妈还没有下班回家,赶紧练习,生怕弹吉他的水平被妈妈追上。

几个月后,丁丁弹吉他的水平突飞猛进,妈妈再次听到儿子弹吉他时,他已经能自如地弹奏很多首歌曲了。妈妈欣慰地笑了,她知道禁果效应”有了应有的成效,就将吉他归还给了丁丁。

而丁丁也逐渐在弹吉他上找到了乐趣,养成了自主练习吉他的习惯。

禁果效应的应用

我们已经知道了适当地使用禁果效应”能有效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具体如何运用在生活中呢?

1、确立目标

苏洵是希望孩子们能喜欢念书,丁丁妈妈是希望丁丁能喜欢弹吉他。那么,我们是希望孩子达成什么样的目标,需要确定下来。

2、反向而行

适当地禁止孩子接近你希望孩子达成的目标。苏洵希望孩子们喜欢念书,却不让孩子看书;丁丁妈妈希望孩子能喜欢弹吉他,却拿走他的吉他。我们希望孩子达成什么,就暂时禁止孩子接近什么。

3、适当诱惑

不光是禁止,还需要适当诱惑。苏洵在不让孩子们看书的同时,作出饶有兴趣读书的样子,让孩子们以为是好书,激起他们对书的好奇;丁丁妈妈拿走吉他的同时,自己却在隔壁弹奏得起劲,刺激丁丁学习吉他的欲望。这些做法都是对孩子们的诱惑,让孩子们对目标愈发感到好奇。

4、静观结果

时常关注孩子的变化,看看是不是需要加大刺激。丁丁的妈妈看到丁丁的变化还不够明显时,便故意刺激丁丁,反正你也学不会,碰它干嘛”,使丁丁下定决心要把吉他学好。不管是苏洵还是丁丁妈妈在适当使用禁果效应”的方法以后,都安静地等候孩子们的变化,观察是不是和我们预期的目标相符,根据结果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

最后,只需像苏洵和丁丁妈妈静待花开就可以了。

禁果效应的原则

但在使用这个方法的同时,要记住一个原则:真情实感

有的父母跟我交流的时候说,我有时候在孩子面前像戏精一样,这样的做法就不值得提倡。我们在孩子面前不是演戏,好像需要提前写好剧情,而是当孩子出现一定的问题时,我们选择使用相应的应对方法,来改善孩子的状况,就像医生开药方一样对症下药,绝不是在孩子面前带着虚伪的面具,而是真情的流露。

以上就是禁果效应”。

好了,回到文章开始的文文,之前每到饭点她叫宝宝吃饭时总是说:宝宝,快来吃饭饭!”但宝宝无动于衷,仍然玩着手中的玩具,像没听见一般。

自从得知了禁果效应”以后,她改口说:今天的饭这么好吃,我们快点吃,都别让宝宝吃!”宝宝听到以后,立马放下手中的玩具屁颠屁颠地跑过来吃饭了。

欢迎关注暖遇亲子关系社区”

专注于研究25岁前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对人一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