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升级孩子“我”技能,打破“爱到三岁恨到老”的魔咒

近段时间我产生了睡眠障碍,因为楼上邻居家的孩子,长到了可怕的两岁,每天晚上嗨到凌晨,每天6点准时蹦迪,中午不睡,全天无休,我的耳畔被咚咚咚、崩崩崩”的3D立体声环绕,如身临其境。上楼交涉,门被打开的一瞬间,我看到一位憔悴的母亲,她的脸上跟我有同款无奈。我只能将到嘴边的责备咽了回去,未开口她已先道歉,表示以后会注意。
一段时间内确实有效果,噪音的频率降低,幅度减小。但没过多久又恢复如常,耳畔除了孩子的跑跳声,偶尔还会听到家长的咆哮。

很多家庭拥有同款哪吒,天天闹海,父母只能千万遍的吟诵保持冷静,保持冷静”。两岁孩子的世界观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个年龄段没有正确的引导,我是宇宙中心”这个世界观将伴随孩子多年,所以小皇帝”小公主”随处可见,合理的引导让孩子提升我”技能,于父母于孩子而言皆是终身受益的。

孩子骄纵,难以管束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成年人间智商差异已经明显的被弱化,反而是冷静的头脑,集中的注意力,长时间保持专注,自我情绪的管理以及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气魄,不断被强化。拥有自我归控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孩子,不管是在孩童时期还是在成年以后都能显示出,优于他人的自律,更高的幸福感,更好的成就。21世纪后,经过不断研究和更替,育儿专家们对于我”技能包含的主要内容以及从何时开始培养我”技能,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劳拉·加纳博士在《育儿的格局 让孩子胜任未来的7大核心能力》中将我”技能归纳为:自我管理技能,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自我意识

自我规控

自我调节

此外我”技能还包括内在专注、正念以及情商中的部分能力,如对自我及自我情感的感知。

其中已经包括了孩子思维模型的成长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和创造力等内容。

擅长于自我管理的人,往往讷于言而敏于行。他们能够专注并富有创造性的完成自己的目标任务。

家庭与工作协会主席,联合创始人艾伦.加林斯基,经过大量的研究表明,幼儿在专注力和自我管理方面的能力,远比人们想象的更强。在他的著作《做中思》一书中,对专注力和自控力有专业的阐释:专注力和自控力是从机遇关注开始的……而这是一项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因此,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提升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水平,从而增强我”技能是有章可循的。

孩子一开始通过哭、闹来表达情绪

孩子的自我控制,自我激励和自我意识发展基础萌芽于5岁之前,在幼儿人生头三年,他们极致依赖成人来帮助他们体验、调节和表达情绪,以及掌控人们对他们的期待,孩子真正能够管理和表达情绪的年龄开始于3岁,因此能不能爱到三岁,融洽到老,取决于孩子我”技能的发展。

我见过自我技能发展最完善的,是导师家9岁的孩子。小姑娘上四年级,爱好广泛,言谈举止端庄大方,我们讨论国际形势,她安静聆听,我们谈及一些文学作品,她偶尔发表一些独特看法,听闻学习自觉,生活规律,热爱阅读,也好交友,活生生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对于她庞大的阅读量和知识面,我极其震撼,导师爱阅读,家中自带图书馆,无电视,每天晚上八点,开始全家集体自习,看书阅读,写作,做作业,偶有不解,还互相交流。导师告诉我,孩子生下来,夫妻俩就每天陪她说话聊天,每晚睡前讲故事,因此孩子的思维和语言发展迅速,第一次听到孩子发表对某位作家的看法,夫妻俩也很惊讶,但现在已经习以为常。

几年前波士顿儿童早期教育峰会上就提出过这个理论:儿童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来源于是18个月大时的词汇量。

当在人们的意识中,一个孩子是8个月大时,还在呀呀学语,只会说单独的词语,还不能连词成句。可事实证明,孩子的早期阶段是发展语言的关键期,越早对孩子进行干预,其词汇发展水平和其他终身技能都会发展的越好。

多跟孩子说话聊天能够促进他们的大脑生长发育

我”技能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当根据孩子的成长,提出合理的切实的期望,并付出足够的努力和精力。比如当一个两岁的孩子,在商场,哭闹着一定要让妈妈给他买玩具时,不要怒从中来。而是将他看作一个帮助孩子学习如何在当下更好控制自我的机会。

就像《正面管教》书中所说,把孩子的犯错当成是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的机会。

孩子的自我管理技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

1、做好榜样。学龄前儿童通过模仿来学习,他们从家长身上学到的东西,通常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很多。当你长时间的在看电视或刷手机,那么你的孩子注意力也会被影响,长时间的停留在这些物品上。尝试和宝宝一起做游戏,或者是认真画画、阅读,或者是全神贯注的一起拼好一个复杂的拼图,都会让你在帮助孩子建立自我管理技能上大有收获。但这个过程一定要专心。

2、建立常规。为孩子提供安全感和预见性,让他们知道家长对自己的期望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学会自我训练。例如:尽早建立一个牢不可破的饭前常规,洗手,儿童座椅,专心吃饭,不断坚持并重复训练。在此过程中可能会经历一些失败和挑战底线(把饭桌前弄得一团糟),但也会有成功。长此以往,孩子们熟悉并依赖于这样一套流程后,他们会越来越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3、鼓励孩子合理表达情绪。当发现孩子情绪上有波动时,不要轻而易举的把它归为小事,而应该耐心询问,关注他内心的感受。不要指责他的情绪,尝试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你看起来不太开心,可以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吗?”你有这样的感受,我表示很难过”然后帮助他以正确的方式来面对自己的情绪,就是我们常说的共情。

4、教孩子深呼吸。孩子自然而然的学会了吃饭、走路、交谈,但我们常常忘记教他一个最基本的很重要的技能,就是呼吸。学会控制自己的呼吸,是保持正念提升专注和管理情绪的一种有效工具。让孩子平躺下来,找一块小的物品(确认安全性),放在他的肚子上。然后让他看这个物品,随着他的呼吸,在肚子上一升一落,定期训练,慢慢掌握呼吸的技能。家长要鼓励他尝试进行持续时间更长,程度更深的呼吸。当他的情绪产生波动时,可以借由深呼吸来恢复身心的平静。

训练孩子进行深呼吸

孩子的成长是一门深奥又厚重的功课,需要家长不断学习,转变方式,孩子的小学阶段如果能够完全的学会自我管理,那他也能很好的掌控自己往后的学习、人生阶段。家长把心思和精力花在前十年,往后就只需安心享受丰硕的果实”,互相尊重,融洽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