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芙见过不少爸妈,其实只是工薪阶层,但打着为了孩子好”、不能输给别人”,进行一些远超家庭收入的育儿开支,久了,孩子还以为自家挺有钱的。
也见过一些爸妈,生怕孩子知道家里有点钱,会挥霍或缺乏斗志,故意装穷。
这些,都是向孩子隐瞒家庭真实财务情况的表现,都是不可取的。毕竟,孩子也是家庭成员,还是重要成员,需要知道家庭真实财务情况。
但是,什么时候告诉孩子呢?
首先根据孩子的年龄来考虑,如果太小的孩子,连基本生活常识都不理解,对钱也没啥概念,比如还是婴幼儿,那就不用说先,反正说也是白说。
等到长大一点了,艾芙倾向可以把真实的财务情况逐渐告诉孩子了,比如从孩子喜欢的玩具、食物等开始说,切入到家庭收支里头,以及家庭的各项财务情况——父母收入、每个月贷款、生活开支、育儿成本等。
不过这里有个度,艾芙虽然倾向于尽早培养孩子的财商,让孩子对家庭整体收支有个概念,但是在细节方面,我觉得也要保留一定的空间,这个度家长要把握好。
这里艾芙仅以自己为例,供大家参考:
艾芙的爸妈从小就有让我参与到家庭重大事件的决策上,比如买房(呃,结果虽然是反面案例,大家都觉得贵就都没买,但出发点是好的)。就这点而言,还是非常感谢父母,因为这样,自然而然的会了解家庭经济的真实情况。
让艾芙从小就知道,赚钱不易,更知道赚钱有各种各样的方法。
因为很小的时候,父母在单位上班,赚的是基本工资,逢年过节父母会带我去外面吃顿好的,那时候特别记住父母发工资的日子,这就是最初的收入概念。
后来因为一些体制内的原因,爸爸自己做生意了,那时候其实我能感觉出来家庭的经济情况不错,因为爸妈给我买新衣服、带我出去吃饭的频率变高,但是在家的时候也响应的减少了。
当时父母会和我讲一些未雨绸缪的计划,赚来的钱妈妈会拿一部分存在了银行(我的压岁钱也是每年存在银行,小时候妈妈说长大了都是给我的嫁妆,哈哈哈,后来这些钱18岁的时候被我取出来,算上实际通货膨胀的,这些年这些钱其实并不值钱,但是从小让我有了概念),另一部分钱作为流动资金备用,当时我就知道了现金流的意义。
虽说后来生意不行,这样的好日子也逐渐结束了。但艾芙也知道了市场的变化,钱不是随时都能赚的,会有变故,要提前为未来准备。
所以从读研开始,我没有向家里要钱,靠着18岁时取出来的那笔钱买的银行理财产品,以及做家教赚的钱,毕业时有几十万的身家”,俨然一个小富婆。
这些,都是得益于小时候的财商教育,知道哪些钱应该提升生活质量,哪些钱存着可以投资,保证一定的现金流,让自己不再被动,以及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我配置了商业保险,现在看来意识都是挺超前的。
所以,我觉得孩子应该有权知道自己原生家庭的真实经济情况,但具体细节每个家庭不一样,要根据实际情况来。
财商需要从小培养啊,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