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蛋壳心理”一触即发,把握幼儿“自我综合期”,让娃变勇敢

旭宝,你在磨蹭什么,怎么还没吃完饭?”

哇…哇哇……”宁宝开始大哭。

宁宝,你有没有见妈妈的口红,是不是又偷拿出去玩了?”

嘤嘤……嘤嘤”宁宝又开始掉小珍珠”。

旭宝,这道题怎么又做错了,妈妈都给你讲3遍了。”

我,我,我不会……”宁宝又开始抹眼泪。

真是奇怪了,我跟爸爸两人都是天生的乐天派,遇上天大的事,也不会轻易掉眼泪,怎么会生了个小孩,却没有遗传我们两个的特质,每天都哭哭唧唧,求抱抱,求安慰。以前还幻想旭宝以后会是个坚强的男子汉,可以保护妈妈呢!没想到宝宝现在这么脆弱,活脱脱像个一碰就碎蛋壳宝宝”。

所谓蛋壳宝宝”是指孩子拥有像蛋壳”一样敏感、脆弱的心理,也称之为蛋壳心理”。这样的孩子平时只能听得了别人对他的赞美与表扬,半点批评与反对意见都会让他们感到崩溃大哭。还有的孩子虽然外表看起来骄傲自信,内心却极其脆弱,敏感多疑,不能接受生活上或者学业上的一点小挫折和失败,有的孩子甚至到了十二三岁后,遇到不顺心的事可能会产生极端的举动……这就是蛋壳宝宝”独具的蛋壳心理”,脆弱是它的本质。

为什么宝宝会形成蛋壳心理”,变得脆弱不堪?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宝宝的蛋壳心理”并非一天两天就会形成,它往往来源于经年累月错误的家庭教育,使其心理弹性能力变差。

1. 从小产生依恋障碍,难以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

所谓依恋,指的是人与人缔结紧密关系的能力。依恋的最初形式就是与母亲的关系,而后在长期的人际互动中逐渐成型,依恋形式对人格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拥有稳定型依恋的孩子安全感会更加充足,能够放心向外探索、发展认知、行为等其他社会功能,具体表现就是更加自信、大胆、耐挫力更强;而依恋障碍的孩子常常缺乏勇气与自我肯定,抗压能力差了,遇到不顺心的事很容易就会变崩溃,产生自我怀疑。

依恋关系的形成往往要经历两个关键期,一是6个月到一岁半,是与母亲建立稳定依恋的关键期,两到三岁是第二个关键期,孩子会面临分离焦虑,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孩子很容易就会形成依恋障碍。从而导致孩子性格敏感脆弱。

2. 家长无底线溺爱娇纵,对孩子百依百顺

儿童教育家卢梭曾尖锐的指出:害孩子很简单,那就是事事都满足他。作为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毋庸置疑。但爱孩子并不是像老母鸡那样,将幼崽都护在翅膀底下,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对孩子的需求不分合适与否都无条件的满足。无条件满足的最终结果就是孩子理所应当,无底线的索取,一旦受到拒绝或者批评,就会产生严重的挫败感,像蛋壳一样变得脆弱不堪。

闺蜜35岁才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大龄才有了宝宝,当然是无限宠溺,将自己这么多年的积蓄全都投在了孩子身上。上街购物,孩子看上的玩具与衣服,没有二话全都买来哄孩子开心;在家里,孩子也是十指不沾阳春水,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家务,完全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家人对他从来都是极尽赞美之词,真聪明、真乖、真棒”,夸赞之声不绝于耳。但一次孩子哭哭啼啼从学校回来,原来幼儿园老师没有给他发小红花,而他的同桌却有,于是就崩溃大哭,还跟同桌打起了架。闺蜜这才意识到,可能是自己过于娇纵孩子,让孩子如此蛋壳心理”,一触就破,一碰就碎。

3. 父母是个急性子,表达方式过于暴躁

关于家庭教养方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黛安娜·鲍姆林德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三种不同父母类型,即专断型、放任型和权威型。专断型的父母表达方式粗暴急躁,控制欲极强。一旦孩子出现一点不对的苗头,就大惊小怪,不问原因,不停解释,武断的认为是孩子自己的错误。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变得谨小慎微,常常处于委屈,缺乏安全感的状态。其性格也变得自卑,过于在意他人的眼色与看法,变得没自信。

很多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不知不觉就变成了专断,暴躁型的父母,不允许孩子犯错,不允许孩子不听话。朋友上学的时候是个学霸,本以为辅导孩子写作业绰绰有余,没想到自打开始辅导孩子写作业,自己就好像变成了母老虎”,一看孩子这么简单的题都能做错,气就不打一处来,忍不住大声呵斥,吓得孩子一直小声啜泣,以后只要妈妈辅导写作业就心生恐惧,人也变得越来越不自信,总觉得自己是个笨小孩”。闺蜜没想到自己粗暴的教育带给孩子如此大的伤害。

什么是自我综合期”?进入自我综合期”的孩子有哪些表现?
在幼儿和青少年时期,孩子都在不断摸索和思考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对于外部世界的探索逐渐转变为关注自己的内心,这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也被称为自我综合期”。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在出生时并没有自我意识,精神分析学家玛格利特玛勒把新生儿比作蛋壳中的小鸡”,他们不能把自己同外界环境区分开来。

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中,在个体与客观环境尤其是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儿童健康个性的形成。孩子自我综合期”主要集中在3-5岁,进入自我综合期”的孩子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 爱发脾气,情绪激动,总是说不”

3岁是孩子进入自我综合期”的最初阶段,也是最让父母头疼的时期。去吃饭?”不去!”;少看些动画片?”不要!”你敢关电视,我就哭给你看。一点不顺心,就变得脾气暴躁,大哭大闹,总是跟父母对着干。没错,这就是孩子最初的自我意识,总是以自己的情绪为主。不耐烦的妈妈总会对孩子大吼大叫,压制孩子的情绪,孩子很容易就会变成敏感的蛋壳宝宝”

2. 有自己的想法,什么事都想自己试一试

自我综合期”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孩子什么事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与主见,不让他爬高上低,他总想自己上去探索一番,我要做什么就必须得做什么。看见妈妈扫地,自己也要拿着扫帚乱晃;要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不想让妈妈干涉……孩子心理尚不成熟,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做,什么都想自己试一试,完全不知道自己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于是有些父母就会一味阻拦,孩子不能做这,不能做那,于是就养成了娇生惯养的蛋壳宝宝”。

3.能够自我约束,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

到了5岁时,孩子的语言能力与行为感知就有了很大的发展,也逐渐变得不那么讨人嫌,他会逐渐开始考虑别人的心情,比如我做这件事会不会惹妈妈不开心。同时,孩子也能适当进行自我约束,会观察周围环境,确定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比如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能尿尿,会被别人笑话。

自我综合期”是一个由不听话到逐渐懂事的漫长过程,是心理与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父母在这个时期,要通过不断的沟通与引导,帮助孩子认识自我,能够正确的评价自我,让孩子克服脆弱的蛋壳心理”。

把握幼儿自我综合期”,击破孩子脆弱的蛋壳心理”

巴尔扎克曾说:苦难是人生的一块垫脚石。对勇敢的人来说是一笔财富,对弱者则是万丈深渊。”每个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毋庸置疑,但生活的挫折与磨难不会都绕着走,受得了委屈,经得起挫折才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爱,想要击破孩子的蛋壳心理,就要好好把握孩子的自我综合期”,让孩子变得勇敢阳光,拥有一身盔甲可以抵抗生活的风风雨雨。

1. 当孩子处于执拗期时,有意识引导孩子独立思考问题

3岁是孩子的执拗期,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样一个叛逆、不听话、爱顶嘴的执拗期。在孩子处于执拗期时,一味的满足宠溺或者压制,都会使孩子产生脆弱的蛋壳心理”。其实,在这个时期,父母的引导很关键。

闺蜜在孩子3岁时,就跟注重引导他的执拗情绪。孩子堆乐高时,一直倒下,总是堆不起来,没过多长时间,就开始对着乐高又吵又闹,哭得哄不住。闺蜜虽然内心感到不耐烦,但依然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帮助孩子一起寻找问题,让孩子自己重新搭建。同样,平时孩子如果有了自己的想法,不管是否可行,闺蜜也会耐心帮他分析。最后,孩子从小就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不会因外在的不利环境就产生极度悲观的情绪,心理弹性很强。

2. 给孩子布置一点较难的任务,让孩子体会生活的艰辛与挫折

现代父母都有一个称号,叫做直升机父母”,无时无刻不盘旋在孩子上空,随时降临,为孩子解决麻烦,提供帮助,于是这种过度养育”将孩子养成了易碎的蛋壳宝宝”,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

其实,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他敢爬树、蹦高、跳墙,那肯定也能自己用筷子吃饭,会帮妈妈择菜,会扫地,会擦桌子,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环境和毫无压力的精神状态,看似让孩子活得无忧无虑,实则却降低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爱不止于宠溺,更要狠”下心来,让孩子去吃苦。就像张柏芝那样,从来不溺爱孩子,如果孩子摔倒了,就让孩子自己重新再走那一段路,让孩子自己去战胜恐惧,这才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大的财富,了解生活的不容易与艰辛,同时有勇气去克服时艰。

3.多鼓励,少责骂,成为孩子坚强的后盾

父母与家庭应该是孩子坚强的后盾与温馨的港湾,而不是孵化蛋壳宝宝”的温室。赏识教育与正面教育是所有家长都要学会的功课。每个宝宝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学业成绩上的,有朋友社交上的等等,当孩子向你诉说他的问题时,一定要对得起孩子的这份信任,帮助他分析问题,鼓励他直面现状,让孩子知道,无论如何,父母都是他最坚强的后盾。

周末,同事带女儿来公司加班,才仅仅4岁多,却一点也不害羞,怕生人,一口一口一个阿姨”、姐姐”叫的公司同事心生欢喜。中午,同事辅导孩子写作业,与其他家长大吵,骂孩子笨”不同,同事的言语中充满了鼓励,宝宝这行写的字真好看”,你能跟妈妈讲一下这道题怎么做的吗,解题方法很新呢”,同事总是变着法的夸奖孩子,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更强了。

于是,我们也就明白,孩子这么自信开朗的缘由了,内心强大的自我认同是孩子勇敢的底气,而这首先是父母给予的。

是将他溺爱成蛋壳里易碎的宝宝,还是培养成翱翔天空的雄鹰,每个爱孩子的父母都清楚该如何抉择,放开手,多鼓励引导,让孩子慢慢走出舒适的蛋壳,变得更加勇敢坚强吧。